2020-10-28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導語:在SCD相關臨床試驗中,採用患者報告的VOC天數作為潛在終點,可準確監測院外疼痛。
鐮狀細胞病(SCD)的臨床試驗通常集中於對疼痛性血管閉塞性危象(vaso-occlusive crises,VOC)的醫療保健實踐。SCD患者疼痛性VOC是由鐮狀紅細胞阻塞血管切斷了對相應器官組織的血液供應引發的,可持續幾天。疼痛性VOC可採用止痛藥治療緩解,也可能會自行緩解,但也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感染、中風等。
可惜的是,目前尚沒有客觀的、可量化的疼痛生物標記物存在,疼痛也不是VOCs特有的,加上不同患者的就診率也不同,VOC患者的預後尚未完全明確。
Pittman等人進行了一項非幹預性、縱向、為期6個月的研究,旨在開發可鑑別有無就診的SCD患者是否發生VOC的工具。
研究設計方案
受試SCD患者佩戴活動記錄儀,記錄睡眠和活動。SCD患者使用電子患者報告預後(ePRO)工具記錄疼痛、用藥、疲勞和日常功能。患者在經歷VOC疼痛時進行自我報告(VOC日)。每3周收集一次生物標誌物(非VOC)。自我報告VOC後會進行血液採集。
患者報告的VOC事件及其持續時間
該項研究招募到了37名SCD患者,其中35人完成了研究。受試者報告了114例VOC事件和346個VOC天數,其中分別62.3%和78.3%的受試者是在家中自我治療。ePRO和活動記錄儀記錄了疼痛、功能、疲勞、活動和睡眠等指標;與非VOC日相比,VOC日中的這些指標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VOC時生物標誌物的變化
在VOC日收集的生物標誌物與非VOC基線值相比顯著變化,包括白細胞-血小板聚集、基於微流控的血細胞粘附、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10、腫瘤壞死因子-α和凝血酶-抗凝血酶。
綜上所述,該研究表明,在SCD相關臨床試驗中,採用患者報告的VOC天數作為潛在終點,可準確監測院外疼痛;顯示了生物標記物和活動的變化,或可有助於改進VOC的診斷和評估。
原始出處:
Debra Pittman, et al.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Pain Study in Sickle Cell Disease (ELIPSIS) by Electronic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ctigraphy, and Biomarkers. Blood. October 16, 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Blood:鐮狀細胞病血管閉塞性危象的預後及生物標誌物評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