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10月開始入學,到2021年10月畢業,作為學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回顧這曲折充滿艱辛的兩年,收穫也不少。當看到有好幾個朋友每周收入3000澳幣以上時,說實話有時候想加入他們,可是他們不報稅,賺完錢就回國的,沒機會拿pr,所以也是有得有失吧,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努力移民這條路,我覺得這是比較長遠的一種考慮。我的理想生活是現階段努力奮鬥拿pr和積累資本和技術,中年時候可以回國做一些投資和生意,老年的時候再回老澳洲養老,我不希望給自己貼上各種群體的標籤,不拘泥於意識形態,做自己最優的選項才是最好的。小平同志說過: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澳洲固然好,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我曾在上中學時候就羨慕那些能從國外掙錢帶回國做投資的人,那些人都是從小仰望的功成名就之時帶動家鄉發展的人物,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
說過了理想,回到殘酷的現實就是,這四年多在澳洲的艱苦打拼的日子,從曾經的負債纍纍到現在的豐衣足食,都是自己獨自拋灑汗水的努力換來的,甚至我從一開始的申請打工度假籤證的費用都是借來的,兩年的打工度假讓自己還完所有債務並一次性交清了兩年的學費,到現在兩年畢業後,也賺了不少的錢。有人傾家蕩產砸鍋賣鐵跑去國外讀書,看起來華麗麗的,然而也有不少海龜回去之後也只能找個月薪幾千的工作,不得不說,我確確實實是一個務實主義者。所謂的務實主義者就是不浮誇不愛面子不跟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年自己打工的收入,因為都是白工報稅的,所以都是真實可查的。
2019年10月開始有兩份收入是在學生籤證期間的,分別是電池工廠的21562.39澳元與中介勞務公司的871.41澳元。2020-2021年度(2020年7月開始到2021年7月)收入是35577.21澳元。所以2019年開始到2020財政年結束總收入是58011.01澳元。
從2020年7月到現在剛畢業2月,總收入是18959.54澳元。
所以這兩年大概就是稅前76970.39澳元。大概就是人民幣36萬左右,稅後大概30萬。
這是我學廚師期間的收入,我還有每周兩天的課程,並不是全職打工。不僅cover了全部學費生活費,還有盈餘。
所以說澳洲學技術半工半讀對於一般人來說真是不錯的選擇呢。不僅學技術掙錢還能有機會移民哦!
當然結果是看起來美好,過程都是艱難的,電池工廠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就是在澳洲的大夏天35度以上的天氣在沒有冷氣的生產線上,全身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有時候眼睛都不能露出來,一天11個小時,平均每5秒搬一個25公斤左右的汽車電池到產線上。下班後,靴子裡都是汗液,衣服早就溼了好幾遍了。
搬電池的工作環境與裝備,叫工友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