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革命催生「語言」詞典

2020-12-17 青年參考

埃及:革命催生「語言」詞典

編譯 韋蓋利 《 青年參考 》( 2014年07月30日   33 版)

    進入「後革命時代」,埃及民眾短暫的興奮已被失望和迷茫取代。

    在歷經政權更迭的埃及,「政變」、「自由」、「革命」等字眼,被政治立場不同的各方賦予不同含義。有感於輿論場的四分五裂,一位作家試圖據此打造一部特殊的詞典。

    政變還是革命?去年7月,穆爾西政府被推翻後,如何對這位「短命」總統及其代表的政權加以定性,在埃及引發了無休無止的爭論。類似的情形並不稀奇——自2011年解放廣場起義之後,這個國家的各派政治力量在摩擦與碰撞中一直各說各話;結果,依據講話人各自的立場,用來描述3年多以來各色政治活動的同一個詞語,實際意思千差萬別。

    據英國《衛報》報導,埃裔美國女作家埃米拉·哈納菲被這種現象吸引,由此走遍埃及各地,試圖打造一本特殊的詞典。她準備就「自由」、「政變」和「革命」等跟政治運動緊密相關的160個時髦詞語採訪數百位普通人,讓他們談談對這些字眼的理解,最後將人們的心聲編輯匯總。

    對部分詞彙的理解,凸顯了埃及政治版圖的分裂。就「6月30日(反穆爾西抗議開始的那一天)」這樣的表達,政治觀點不同的受訪者反應大不相同,負面和正面看法皆有。另一些詞引起的分裂少一些,但更令人憂慮——哈納菲注意到,不同背景的回答者對「未來」都是不樂觀和不確定的,她寫道,「差不多每個人都覺得,未來是黑色的,黯淡的。」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革命時期興起的「舊詞新義」現象。一個典型是,常用來指代「殘渣餘孽」的「單峰駝」,在2011年一度成為描述穆巴拉克追隨者的通用說法——但哈納菲的一些採訪對象認為,如今,這種說法應該用來描述正在臺上執政的那一批人。

    哈納菲已經著手、還未完成的著作是對一個經歷巨大變動的國家的側面觀察。「它的中心問題是關於2011年以來已經發生的改變——我試圖通過語言這件『工具』來評估。」

    很多受訪者對在家門口徘徊的死神習以為常。過去1000多個日夜裡,不斷爆發的街頭衝突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哈納菲寫道,「一個男人說,過去跟他提到『血』,他總覺得那是動物的某種體液,但現在再說到血,他首先想到的會是那些失去生命的男女老少。」

    哈納菲是一年多之前想到編這樣一本詞典的,彼時,埃及的公共輿論環境還算寬鬆,人們交談的時候比較自由。而今,經過一年的「反恐行動」和軍事戒嚴,很多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入獄,埃及人在表達意見方面愈發謹慎,連藝術家說話時都變得謹小慎微。

    這樣一來,哈納菲只能秘密進行採訪。有時候,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乃至被當局的線人盯住,她會拜託同事訪問他們的親朋好友。在她看來,「如果在2011年做這個項目,我會直接帶著錄音機上街去,在大街上提問。但現在如果還這樣做,人們多半會扭頭就走。」

    這改變了哈納菲的任務的性質。她說,「我本打算將這部詞典當成記錄一段歷史的文獻,但現在,我得主動創設對話——這種對話不是發生在公共場所,抑或通過媒體發聲。」

    在當下的埃及公共輿論中,政府及其支持者通過掌握對「愛國」、「革命」等詞彙的定義權,令自身的執政合法化。從這種意義上講,哈納菲的詞典可能被推定具有「顛覆性」,因為它要求民眾解釋那些通常只能由當局解釋的詞語。「我所從事的工作,實際上跟許多埃及人要求重新取得話語權有關。對他們而言,重新取得話語權意味著什麼呢?」她指出。

    附錄

    A.宵禁

    「宵禁這個詞真可怕。有什麼可以讓一個人恐嚇另一個人,迫使他不得不呆在家裡?」

    「宵禁是必要的。對,它奪走了一些權利,但對於我來說那是必須的。就像緊急狀態法。」

    「宵禁給了我們一點機會,對日常生活與工作之外的一些事情進行思考。」

    B.滋擾

    「革命時期,『滋擾』作為一種行為形成了全社會範圍的影響,儘管它已存在很長時間。」

    「『滋擾』和諸如此類的詞彙在埃及古已有之,某些時候,它們會被系統地用作政治工具。」

    「最不受滋擾的是靜坐集會的時候,男人在女人四周築成牆,讓她們不被無禮的人煩擾。」

    C.單峰駝

    「埃及有一個資本家-投資者階層,革命發生時,他們顯然不會跟革命者站在一起。他們被稱為『單峰駝』,這個詞語純粹是穆斯林兄弟會發明的。」

    「所謂單峰駝,不是單指身居民族民主黨(穆巴拉克的政黨)內的人。然而,剝奪他們所有的政治權利,還是有點太過分了。」

    「從語言學上講,單峰駝指的是那些在戰鬥中失利並選擇逃跑的人。然而,穆巴拉克和舊政權的支持者如今依然遍布埃及,逃跑的是我們。所以,他們不是單峰駝,我們才是。」

    D.未來

    「革命前,未來不可知,……但國家運行得好好的。革命後,情況只是變得越來越糟。」

    「一月革命的時候,我們對未來有美好而明媚的夢。但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和變化讓我們覺得,未來是黑暗的。」

    「所有的明天都將是黑暗的,沒有什麼變化。經濟崩潰了,人們看不到問題所在。」

    在歷經政權更迭的埃及,「政變」、「自由」、「革命」等字眼,被政治立場不同的各方賦予不同含義。有感於輿論場的四分五裂,一位作家試圖據此打造一部特殊的詞典。

    政變還是革命?去年7月,穆爾西政府被推翻後,如何對這位「短命」總統及其代表的政權加以定性,在埃及引發了無休無止的爭論。類似的情形並不稀奇——自2011年解放廣場起義之後,這個國家的各派政治力量在摩擦與碰撞中一直各說各話;結果,依據講話人各自的立場,用來描述3年多以來各色政治活動的同一個詞語,實際意思千差萬別。

    據英國《衛報》報導,埃裔美國女作家埃米拉·哈納菲被這種現象吸引,由此走遍埃及各地,試圖打造一本特殊的詞典。她準備就「自由」、「政變」和「革命」等跟政治運動緊密相關的160個時髦詞語採訪數百位普通人,讓他們談談對這些字眼的理解,最後將人們的心聲編輯匯總。

    對部分詞彙的理解,凸顯了埃及政治版圖的分裂。就「6月30日(反穆爾西抗議開始的那一天)」這樣的表達,政治觀點不同的受訪者反應大不相同,負面和正面看法皆有。另一些詞引起的分裂少一些,但更令人憂慮——哈納菲注意到,不同背景的回答者對「未來」都是不樂觀和不確定的,她寫道,「差不多每個人都覺得,未來是黑色的,黯淡的。」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革命時期興起的「舊詞新義」現象。一個典型是,常用來指代「殘渣餘孽」的「單峰駝」,在2011年一度成為描述穆巴拉克追隨者的通用說法——但哈納菲的一些採訪對象認為,如今,這種說法應該用來描述正在臺上執政的那一批人。

    哈納菲已經著手、還未完成的著作是對一個經歷巨大變動的國家的側面觀察。「它的中心問題是關於2011年以來已經發生的改變——我試圖通過語言這件『工具』來評估。」

    很多受訪者對在家門口徘徊的死神習以為常。過去1000多個日夜裡,不斷爆發的街頭衝突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哈納菲寫道,「一個男人說,過去跟他提到『血』,他總覺得那是動物的某種體液,但現在再說到血,他首先想到的會是那些失去生命的男女老少。」

    哈納菲是一年多之前想到編這樣一本詞典的,彼時,埃及的公共輿論環境還算寬鬆,人們交談的時候比較自由。而今,經過一年的「反恐行動」和軍事戒嚴,很多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入獄,埃及人在表達意見方面愈發謹慎,連藝術家說話時都變得謹小慎微。

    這樣一來,哈納菲只能秘密進行採訪。有時候,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乃至被當局的線人盯住,她會拜託同事訪問他們的親朋好友。在她看來,「如果在2011年做這個項目,我會直接帶著錄音機上街去,在大街上提問。但現在如果還這樣做,人們多半會扭頭就走。」

    這改變了哈納菲的任務的性質。她說,「我本打算將這部詞典當成記錄一段歷史的文獻,但現在,我得主動創設對話——這種對話不是發生在公共場所,抑或通過媒體發聲。」

    在當下的埃及公共輿論中,政府及其支持者通過掌握對「愛國」、「革命」等詞彙的定義權,令自身的執政合法化。從這種意義上講,哈納菲的詞典可能被推定具有「顛覆性」,因為它要求民眾解釋那些通常只能由當局解釋的詞語。「我所從事的工作,實際上跟許多埃及人要求重新取得話語權有關。對他們而言,重新取得話語權意味著什麼呢?」她指出。

    附錄

    A.宵禁

    「宵禁這個詞真可怕。有什麼可以讓一個人恐嚇另一個人,迫使他不得不呆在家裡?」

    「宵禁是必要的。對,它奪走了一些權利,但對於我來說那是必須的。就像緊急狀態法。」

    「宵禁給了我們一點機會,對日常生活與工作之外的一些事情進行思考。」

    B.滋擾

    「革命時期,『滋擾』作為一種行為形成了全社會範圍的影響,儘管它已存在很長時間。」

    「『滋擾』和諸如此類的詞彙在埃及古已有之,某些時候,它們會被系統地用作政治工具。」

    「最不受滋擾的是靜坐集會的時候,男人在女人四周築成牆,讓她們不被無禮的人煩擾。」

    C.單峰駝

    「埃及有一個資本家-投資者階層,革命發生時,他們顯然不會跟革命者站在一起。他們被稱為『單峰駝』,這個詞語純粹是穆斯林兄弟會發明的。」

    「所謂單峰駝,不是單指身居民族民主黨(穆巴拉克的政黨)內的人。然而,剝奪他們所有的政治權利,還是有點太過分了。」

    「從語言學上講,單峰駝指的是那些在戰鬥中失利並選擇逃跑的人。然而,穆巴拉克和舊政權的支持者如今依然遍布埃及,逃跑的是我們。所以,他們不是單峰駝,我們才是。」

    D.未來

    「革命前,未來不可知,……但國家運行得好好的。革命後,情況只是變得越來越糟。」

    「一月革命的時候,我們對未來有美好而明媚的夢。但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和變化讓我們覺得,未來是黑暗的。」

    「所有的明天都將是黑暗的,沒有什麼變化。經濟崩潰了,人們看不到問題所在。」

相關焦點

  • 埃及官方致函環球網 就埃及革命向全球投資界發表聲明
    環球網記者仲偉東2月16日報導,埃及工業貿易部16日致函環球網,委託環球網代為報導《埃及工業貿易部部長撒米哈•法奇致全球投資界聲明》。聲明表示,日前的埃及青年革命結束之後,埃及將致力於實現投資、增長和發展的目標,埃及呼籲全球投資者積極參與埃及經濟建設。
  • 金壽福︱《埃及古文獻》:以一己之力創造埃及學的裡程碑
    柏林當時是國際埃及學的中心,不僅有柏林大學埃及學研究所,而且還有眾多的埃及學家在柏林埃及博物館和普魯斯科學院從事研究。萊比修斯於1846年被聘為柏林大學埃及學教授,他不僅是德國第一個埃及學教席的擁有者,而且同時擔任了柏林埃及博物館館長職務。萊普修斯從實質上補充和發展了由法國人商博良創立的象形文字解讀系統,而且在古埃及語言、宗教、藝術和建築等領域都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
  • 埃及薩拉丁語言中心招生
    在了解了目前國內阿拉伯語學子的學習形式和環境後,我公司專赴埃及考察學習環境,與埃及薩拉丁語言中心展開了合作項目,廣大阿拉伯語學子或是阿拉伯語愛好者現可通過我公司赴埃及學習阿拉伯語。問:國內有很多高校和學院以及專科學校都開設有阿拉伯語專科,去埃及有什麼優勢?
  • 朱威烈:埃及翻譯表彰獎獲得者
    2006年2月埃及文化部再次舉辦「翻譯與文化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慶祝這項浩大工程的勝利完成,由總統夫人親自向來自英、美、法、德、西、意、中、俄、日等國的十位長期致力於將阿拉伯優秀著作翻譯成世界各主要文字的教授、學者頒發表彰獎,並組織座談、採訪,聽取他們在翻譯工作中的感受和意見,藉以增進埃及與各國文化的互動和交流。
  • 從中國的視角看埃及
    2011年,何偉攜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去到埃及,一住就是五年多,他用自己五年多的觀察,寫出了《被埋葬的:埃及革命的考古學研究》(TheBuried:AnArchaeologyoftheEgyptianRevolution)。有一次,何偉問一位在埃及經營內衣店的中國商人是怎麼評價埃及的。中國商人的回答令何偉震驚。「埃及男女太不平等了!」
  • 埃及:金字塔在哭泣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
  • 埃及語言交換朋友Moe
    Our lovely friend Moe, from Egypt來自於埃及的語言交換朋友Moe
  • 《新法漢詞典》App推出 數位化推動詞典「革命」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亞軍表示:「此舉既是順應數位化潮流的舉措,也是應對紙質詞典銷量下滑的需要。」詞典App是否能挽救紙質詞典日漸下滑的銷售情況?詞典數位化將面臨哪些難題?應用軟體具有紙質詞典無法比擬的優勢打開手機翻譯軟體,輸入法文單詞,屏幕上會呈現一個卡片,上面有單詞的中文翻譯、例句、短語搭配等內容,可視可聽。
  • 何偉:我會從中國人的角度觀察埃及
    當年我學中文是在涪陵,我在那當老師,沒有其他事情,業餘時間比較多,就都用來學語言了。」他的雙胞胎女兒也跟他們住在開羅,上當地的私立幼兒園,「在開羅,中上階級埃及人都不去公立學校,因為公立學校特別差,這跟中國不一樣。所以我兩個女兒去的都是私立學校,學校語言是英語。有文化的埃及人,用的語言通常都是英語或法語。」
  •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本書編撰人員主編:蔣禮鴻編寫者:黃徵、張湧泉、俞忠鑫、方一新、顏洽茂 出版社: 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1994-9-1頁數: 433定價: CNY 45.00裝幀: 精裝ISBN: 9787810356435序例
  • 別出「心義」的《俄語語言心理詳解詞典》
    詞典為人類社會的人際交往與科學研究提供服務,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俄羅斯是辭書大國,在世界辭書領域地位顯赫。沃羅涅日心理語言學派近10年來一直致力於完善《俄語語言心理詳解詞典》的編纂理論與方法研究。
  • 網易有道詞典:開啟學習語言新模式
    說到學習語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通過課堂完成學習。可是,僅僅靠課堂上學習,是很難快速掌握一門語言,課外時間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好課外時間,學好英語呢?網易有道詞典是現代年輕人學習語言的實用工具之一,這款工具產品可適用的場景多,使用起來很方便,非常適合作為語言學習的輔助工具。
  • 埃及總統薩達特
    到了薩達特的中學時期,正趕上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時代。當時的埃及雖然於1922年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實際上是英國的殖民地,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使埃及人民感到極大的憤怒,同時也在年輕的薩達特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而且,薩達特特別崇拜印度民族主義領袖莫漢達斯·甘地為反對英國在印度的統治而進行的偉大鬥爭,因此把甘地作為他人生的榜樣,甚至連甘地的服飾他都模仿。
  • 網絡語言為啥就不能進詞典
    網絡語言並非都是膚淺的,經時間淘洗,網絡語言的精華會留下來。不少網絡詞語頗有意蘊,反映了年輕人的精神狀況。---------------------------------------------------------------    網絡語言進入詞典會損害漢語純潔性?近年來,如此質疑不絕於耳。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的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會頻繁接觸網絡用語,66.9%的受訪者平時會使用。
  • 語言類專欄「胡言詞典」集結出版
    復旦大學學生報紙《雅言》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的語言文字報紙,自1997年創刊至本月已出刊90期,在這份報紙上也誕生了一個知名語言類專欄「胡言詞典」。復旦大學學生報紙《雅言》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的語言文字報紙,自1997年創刊至本月已出刊90期,在這份報紙上也誕生了一個知名語言類專欄「胡言詞典」。昨天,《雅言》創刊90周年座談會暨《胡言詞典》發布會在復旦大學舉行。《雅言》報創刊於1997年,今年9月出刊滿90期。每年不定期,每期四版,發行量6000份。《雅言》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的語言文字報紙。
  •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語言和國家完全是兩回事
    陸谷孫搖搖頭,難掩失望的情緒:「現在整個社會的觀感不對,語言和國家完全是兩回事情。我們拭目以待,英文的權重下去了,中文是不是就能學好?這是整個教育文化程度的問題,我再三強調英語和中文不是零和遊戲。」    時代的癥結    接受採訪時,陸谷孫剛剛從醫院出來在家靜養,他盤腿坐在客廳的舊綠皮沙發上,說一段話就要用手撓腦袋瓜,一頭白髮被他捋得往右偏,好像在做一道很難的數學題。
  • 埃及概況
    國徽: 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    首都:開羅(Cairo),人口728.3萬(2001年),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公元前30年羅馬執政屋大維出兵侵入埃及,從此羅馬統治達600餘年,使埃及成為當時主要的基督教國家之一。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1517年被土耳其人徵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1801年,法國拿破崙入侵並統治3年。1882年英國軍隊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版圖,實際上成為英殖民地。1914年,英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的宗主權,宣布埃為英的「保護國」。
  • 【招生】埃及薩拉丁語言中心招生簡章 (2020春季班)
    埃及薩拉丁語言中心招生簡章
  • [德語語言] 德德詞典
    2020年7月初我正式(6月我已經做了幾個測試詞條)開始參加《新德漢詞典》在線編校詞條,詳細編撰規則2020年7月17日我已經收到,按照編撰條例細則繼續編撰。也希望我前些年參與編撰和審校的《新漢德詞典》早日再版。
  • 《英漢大詞典》 與讀者一起編詞典
    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的話來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催生了詞語的裂變,也大大地改變著工具書的形態及其編纂思維。」朱績崧曾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查詞典回答問題,學生們紛紛掏出手機查,「有道」是這麼說的,「金山」是這麼說的。「《英漢大詞典》為什麼不能做到使用便捷呢?我希望能讓年輕人直接使用《英漢大詞典》。不敢保證將來的產品一定比別家好,但至少內容靠譜。」朱績崧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