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進行長途旅行,我們都不免吐槽一下平淡無味甚至有些難吃的飛機餐。
據說飛機餐分兩種:難吃的和更難吃的,抱怨飛機餐難以下咽的你,真的了解過飛機餐嗎?
為什麼飛機餐不能做得好吃呢?
你可能覺得是航空公司為了省錢而偷工減料,但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原來,當我們飛到9000多米的高空之後,食物的味道變差背後其實還存在著一些科學的解釋。
1、飛機裡很吵
如果你在飛行過程中戴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你可能不得不把音量調高些,以掩蓋飛機中的噪音。但你知道嗎?背景的噪聲還會影響食物的風味和口感。
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中,48名受試者先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吃鹹味和甜味的食物,然後被要求佩戴發出噪音的耳機,耳機中的聲響相當於一架飛機發出的噪音。之後受試者對食物分別做出評價,結果都稱食物並不太甜、不太鹹、不鬆脆。
該項目的一名研究人員Andy Woods博士告訴英國廣播公司:「證據表明,這種影響可以歸因於你的注意力所在——如果背景噪音很大,可能會轉移你對食物的注意力。」
之前的研究表明,像飛機引擎這樣的噪音會使我們的味覺能力降低30%。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航空公司提供給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的餐食需要加非常多的調料。
2、無味的飛行
噪音並不是使食物在空中味道變不好的唯一原因。
作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一項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在模擬飛行條件下給每位乘客提供了7杯加入了不同調料的水,並記錄他們對味道的評價。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空氣壓力和低溼度會降低人們品嘗鹹味和甜味食物的能力,而酸、苦和辣的食物則相對不受影響。
但受影響的不只有我們的味蕾。漢莎航空公司使用不同氣味進行了類似的測試,發現我們的嗅覺也受到了影響。
我們可辨認的80%的味道其實是依靠我們的嗅覺,但在飛機上,乾燥的機艙空氣會蒸發鼻腔的粘液,影響嗅覺感受器發揮作用。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教授Tom Finger博士稱:「當你把食物放進嘴裡時,食物的蒸汽會通過鼻咽部到達嗅覺感受器。」
飛機艙內的乾燥空氣也會使口腔變得乾燥,使唾液變得更加粘稠。這會在口中留下鹹味,影響食物中鹽的味道。
據調查,在高空飛行時,小豆蔻、檸檬草和咖喱這樣的調味料嘗起來比鹽和糖的味道更好。
飛機上點餐的黃金建議
學會這幾招,你點的餐會比鄰座的好吃一丟丟!
法則一:米飯優先選
1.飯和面同時出現時選飯。原因:並不是因為飯有多好吃,只因為面實在太難吃了。復熱的米飯可能會保持原樣,但復熱之後的麵條就成了一坨。
法則二:咖喱優先選
人在乾燥和高艙壓的環境中,味蕾敏感度會降低20%-30%,要想把飛機餐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找最有味道的咖喱。簡單加熱即可的咖喱保持了順滑流動的口感,又不會很辣,再沒有味道的食材澆了一勺咖喱就可以騙自己是去到了一家蓋澆飯館子。
法則三:雞肉優先選
2.雞肉飯和其他米飯同時出現,選雞肉飯。這是眾多乘客票選出的結果。因為雞肉在加熱後還保留著水分,所以不會失去肉的彈性,而且更容易搭配各種醬料。
法則四:橙汁優先選
乾燥密閉的機艙需要補充維生素C哦,當然啦,搭乘國際航班時也可以要一點葡萄酒喝。
法則五:根據航空公司選餐
總體來說,一般為了配合國際客人,國際線的每餐會提供一中一西兩種餐供選擇:
從國內出發的國際航線,如果乘坐的是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班就選中餐,如果是外航飛機就選西餐。
法則六:選位法
如果買了廉價機票或者熱門時段飛機滿員的時候,排在後面拿餐的乘客很可能沒有選擇機會,遇到這種情況,怎樣才能避免最後拿不好吃的餐呢?
一般用空客320或者波音737一兩百人的飛機在飛,先發商務艙,然後經濟艙發餐分前後兩組空乘,第一組負責前半段,後一組負責後半段,所以最後拿餐的除了最後排的還有前一組負責的中間部分客人。所以選位的時候坐在經濟艙中間的反而未必是先拿餐的人。
法則七:自帶調味包
如果你吃不慣飛機餐清淡的口味,也可以提前買一些小包裝的小菜或填料,如蘿蔔條、榨菜等,可以促進食慾。
萬米高空的美食該如何享受,這下你知道了吧~
綜合自:少年科學畫報、重慶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