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記者張璇、高亢、魏董華)拍照後變身AI主播、掃一掃就能遺址重現、類腦計算機可以「背」唐詩……「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23日至2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作為論壇的重要板塊,「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吸引各界目光,130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展示一批兼具創新性與體驗性的網際網路科技項目,將烏鎮打造成網際網路最新科技成果的「試驗田」。
(小標題)圓明園大水法在烏鎮「重現」
半米高的智能機器「狗」,不但能穩定行走,還可以進行高難度舞蹈和各類繁瑣操作;輕輕觸碰一下平板電腦,臥室中檯燈開啟的同時,窗簾自動展開、床墊自動捲起,人不離床即可看電視、看書……
「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到處可見未來智慧生活的新氣象。「我一直想看看以前圓明園的樣子。」參觀者黃女士告訴記者,在展臺前她用手機簡單操作幾下就實現了這個願望。
在手機App裡「照一照」現實模型,手機屏幕裡的圓明園中,古蓮子能「穿越百年」復活開花,大水法的宏大景象能在原址再現,AR「黑科技」給參觀者帶來了一場「穿越式」的沉浸遊覽體驗。
在博覽會上,記者穿戴一款新型智能眼鏡,在連接手機後,手機屏幕上的內容就映入眼中,在小小眼鏡中可以感受到120寸大屏高清投屏效果。
用手機連接未來,人工智慧逐漸來到我們身邊。博覽會上,記者也當了一回「數字人」——當記者自拍一張照片後,系統自動生成了記者本人形象的虛擬主播。這個AI主播技術除了可以3D高精度仿真人像,還可實現音唇精準同步,表情豐富逼真。
(小標題)計算機可類腦計算 擁有「小鼠智商」
「這個設備能刻寫出只有頭髮絲千分之一粗細的線條。」在博覽會上,「高通量納米雷射直寫裝置」項目組成員丁晨良指著一旁10∶1複製的3D建模裝備說,「以光子晶片為代表的未來技術領域需要進行三維、複雜、大面積的微納結構加工。為了解決這一複雜加工問題,這一裝備的研製有望攻克這一領域的技術難關。」
在現場,一個「其貌不揚」的計算機主機吸引了參觀者駐足。記者走近發現,這臺計算機其實非同一般——它具備類腦計算的能力。這款由之江實驗室聯合浙江大學共同研製的「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同時入選了論壇發布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介紹,這是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已經可以實現多種智能任務。
23日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共評選出包括騰訊、阿里、百度、微軟、高通、思愛普、卡巴斯基等推出的15項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領先科技成果。
(小標題)與世界共享科技抗疫成果
戰「疫」離不開數據和安全的支持。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現場,奇安信集團展示了用大數據建模分析平臺實現科技抗疫的最新成果——某城市或省份的新冠肺炎疫情實時態勢大屏。
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將最新數位技術應用到科技抗疫中去。疫情期間,為了讓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可在雲上進行病毒基因比對,阿里雲在疫情期間對外宣布向全球一線病毒研究機構免費開放基因計算服務。
同時,一批「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科技抗疫』專項成果」集中亮相水鄉烏鎮,包括騰訊會議實踐、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平臺、思愛普基於分布式開源技術的新冠病毒密切接觸者預警系統、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以及美團無人配送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所長鄒瀟湘表示,從精準高效地開展疫情的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社區管理,到加快病毒檢測診斷、基因測序、疫苗新藥研發,再到防疫物資供需精準對接、高效生產、統籌調配以及回收管理,最後到加快企業復工復產、維持學校正常辦公及教學等各大場景,信息技術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支撐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