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時節,在織金縣,隨處可見農民戴著口罩、分散勞動的場景,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點綴在田間地頭。「李大爺,戴好口罩,回家記得洗手哈。」「要得要得,我們一定做好防護,這幾天天氣好,再不勞動天天坐在家裡憋得都快要發瘋嘍!」連日來,為把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雙堰街道堅持產業結構調整不放鬆,抽派幹部組建工作組下沉到勞動一線開展農業產業革命工作,組織精幹力量深入田間地頭指揮,不誤農時補種經果林,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基礎。
分散勞作
目前,雙堰街道已完成經果林種植近千畝,種植蔬菜500畝、茶葉500畝、食用菌200畝、皂角400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背苗、挖坑、覆土……,2月20日,少普鎮大寨居的群眾忙著在土裡栽種皂角樹。這裡,將建成少普鎮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產業脫貧的示範基地。
翻犁土地
「我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流轉了1000餘畝土地種植皂角樹。」 少普鎮大寨居黨支部書記楊開友介紹說,「為了不耽誤時節,每天保證30餘人參與種植,優先招聘貧困戶到基地務工,直接帶動貧困戶15戶62人增收。」「家裡一直靠種地為生,想外出務工可孩子又沒人照顧,在支書的帶領下,我們在皂角基地裡務工,每天收入150元左右,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了。」務工村民王榮芬打趣道,「今年春節大家都把精神養足了,現在幹起活來勁頭足得很。」今年,少普鎮繼續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流轉土地1.2萬餘畝,規劃種植皂角1.2萬畝,皂角種植期間每天可解決勞務用工150人左右。目前,該鎮已完成皂角整地0.8萬畝、種植皂角3500畝,皂角種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幾天,隨著氣溫的回升,熊家場鎮6000餘畝瑪瑙紅櫻桃花陸續綻放,迎風怒放的櫻桃花宛如雪白的雲霞,點綴在山間地頭。戴著口罩的村民獨自疏花勞作,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映入眼帘。
為櫻桃樹疏花
「這些年,我是攢著勁種植瑪瑙紅櫻桃,去年我家櫻桃獲得大豐收,共計收入18萬元。今年,我又種下2000多棵瑪瑙紅櫻桃樹。」熊家場鎮高粱村櫻桃種植大戶向波邊給櫻桃樹疏花邊介紹。山的這邊櫻花爛漫,山的那頭種植繁忙。在熊家場鎮何家寨村、馬店村、濛壩村、群潮村、高粱村,路邊和半山腰的土地裡,一個個農民戴著口罩分散田間地頭勞作,忙著種植瑪瑙紅櫻桃樹。「大家都嘗到了櫻桃帶來的『甜頭』,我們在鎮政府的組織下,都搶著種植櫻桃樹,期望來年有更好的收入。」 濛壩村村民周其龍說。近年來,熊家場鎮高度重視瑪瑙紅櫻桃產業,採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典型引路等措施,推動瑪瑙紅櫻桃產業做大多強。截至目前,該鎮連片種植瑪瑙紅櫻桃已達6000餘畝。 搶時間、補損失,爭分奪秒抓落實。時下,織金縣正搶抓時節,按下加快推進春耕生產的快進鍵,全力以赴唱響農村產業革命勞作之歌。
張 磊
編輯 張羽
編審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