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文學研究論文
——以IBDP文學課程書面作業為例
閱讀和寫作是兩種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兩者可謂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兩面」。如果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那麼寫作無疑是閱讀的一種創造和升華。基於閱讀的寫作形式可以很多樣,比如讀後感、書評、文學評論等等,而這其中最能夠集中體現出閱讀深度和質量的寫作形式,當屬論文寫作。它不僅是檢驗語文綜合知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思維發展到較高層次的一種形式體現。
在IBDP文學課程的翻譯作品學習中,有一項書面作業就是要完成一篇文學研究論文。這是一篇字數在1440-1800字之間,針對作品某方面的文學特色進行研究的正式論文。聚焦於「知識與理解」、「選擇和運用恰當的表達形式和語言技能」這兩項能力,論文的評估會從對作品的了解和理解、對作者選擇的鑑賞(語言、結構、技巧和風格)、組織與展開和語言四個方面進行。作為大學預科課程,IBDP文學科目其實已經接近於大學中文系課程,學習內容涉及到寫作、文學史、文本解讀、文學理論等多方面知識。儘管這項論文寫作作業的要求並不像高校裡專業的文學研究論文那麼高,但在從文學作品的閱讀進入到文學研究環節時,很多同學還是完全摸不著門路。尤其是在文學論文一開始的選題階段,很多同學根本就是一頭霧水,無從下手。
這裡面,至少涉及到四個基本問題:一、什麼是文學研究?二、什麼是文學論文?三、為什麼要寫文學研究論文?四、怎麼寫文學研究論文?
一
什麼是文學研究
一般來說,文學研究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研究重點關注文學的內在特點,比如語言、風格或文體等,外部研究則著眼於文學的外部世界,比如歷史、文化或社會等。但這兩者又非截然對立,因為文學的內部和外部本身就很難區分,這種基於不同研究方法的相對劃分,只是為了更容易理解文學研究的不同側重。
關於文學研究的類型,也可以借用美國文學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一書中所提出的「文學四要素」來理解。圍繞「作者、作品、讀者和世界」這四要素,不難發現西方的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流派其實各種側重。比如像新批評、符號學、敘事學、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等等文學批評流派,都是圍繞作品本身,而像精神分析批評、傳記批評、心理批評等流派則是以作者為中心;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社會歷史批評等是圍繞世界來展開;圍繞讀者中心的有接受美學、闡釋學、讀者反應批評等。
IBDP文學課程的課程宗旨有三個層面,第一強調所學作品的多樣性(不同時期、風格、體裁),終極指向是愉悅感的獲得及終身興趣的培養;第二強調對文學作品本身的細緻鑑賞和分析(形式、風格、美學等方面,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要求學生能做出獨立的文學評判並言之有據;第三強調對作品背後的文化背景的關注和認識(創作、接受情境)。不難看出,該課程強調的文學研究既著眼於「作者」、「世界」,即針對文化背景進行外部研究,也著眼於「作品」,即針對文本本身的形式、風格等方面的特色進行內部研究。該課程書面作業所要求的文學研究論文,正是聚焦於「作品」本身,需要學生對於作品某方面的文學特色進行評論。如果論文寫成了作家研究、作品背景研究等等,則偏離了該項作業的要求。此外,在文學課程的絕大部分考核內容的評估標準中,除了提到「對作品的了解和理解」之外,都有提到「對作者選擇的鑑賞」,即對作者運用語言、結構、技巧和風格來表達意義的方法的鑑賞,書面作業的評估中也有。這意味著,不論何種文學體裁,對其文學特色的探究都可以從語言、結構、技巧和風格等方面著手。
二
什麼是文學論文
在討論什麼是文學論文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論文」。初高中生可能更熟悉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個「論文」和議論文是一回事嗎?它和讀完作品後寫的隨筆、讀後感有何不同?
從字面意思來看,「論文」就是討論或者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本質上說,它是一種說理或者議論性的文章,旨在討論和研究問題。基於不同的分類法,論文可以有很多種類別。首先應明確,文學論文屬於學術論文的範疇。簡單來說,學術論文就是在某個專業的領域,運用專業知識就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理論探討的文章。專業性和科學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
學術論文的專業性在於它必須要體現出某個專業的特點,要運用該專業的常用概念和術語,以及適合該專業特點的研究方法,針對該專業的某個問題進行探討。學術論文的科學性則在於它必須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和一般議論文一樣,它也應該有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個基本要素,但它強調論點必須建立在充分有效的論據基礎之上,論證過程必須有邏輯條理,段落之間、段落內部以及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合理的關聯,不能太過自由隨意,天馬行空。相比之下,讀後感、隨筆或時評等一般議論文,在專業術語運用、學術規範的遵循、理論深度的挖掘和論證的充分程度等方面,都不及學術論文那麼嚴格。此外,從語言風格來看,敘述論文力求簡潔、準確,不太使用華麗的詞彙和修辭,也不太使用諸如「大概」、「好像」、「差不多」等模糊用詞。從人稱和語氣來看,學術論文一般使用第三人稱的口吻,力求客觀理性,不同於讀後感或隨筆式的第一人稱感受體會抒發。從構成來看,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應該包括標題、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等幾個部分。
文學論文可以視為涵蓋包括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等各個文學領域的學術論文。由於IBDP的書面作業針對的是翻譯作品,其文學論文可以說是一篇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論文。雖然我們把它界定為學術論文,但從篇幅和容量來看,它只能算一篇學術小論文。IBDP課程的目標其實並不是要將高中生培養為專業學術論文的生產者,而是藉助論文寫作這種形式來訓練學生的理解分析和寫作表達能力。在這篇幅在1440-1800字的論文中,學生需要針對某部文學作品的某個文學特色,恰當運用文學術語,就該文學特色在作品中的具體體現及其效果等問題進行分析論證,並藉此展示出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其論點或者說研究的切入點往往是對某個文學特色及其效果的歸納和概括,論據即具體文本或者相關研究資料,論證則是把論據的引用和論點的展開有效關聯到一起的過程。由於該作業的篇幅較之一般的學術論文要短小,除了標題和正文,一般不需要摘要和關鍵詞,但注釋和參考文獻必不可少。
三
為什麼要寫文學研究論文
寫作學術論文,既能鍛鍊一個人的理性思維能力、分析論證能力和表達能力,又能使人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能加深對於專業知識的理解。
一篇聚焦於文學特色分析的研究論文,至少包含有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一是對作品的理解能力,因為任何文學手法的分析最終都會指向對作品主題的理解;二是對於文學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個是論文的切入口和重點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文學課程不同於其它課程的地方;三是論文的寫作能力,涉及到觀點的提出、論據的選擇、論證的展開,結構安排以及語言表達等多個方面。
四
怎麼寫文學研究論文
弄清了什麼是文學研究、什麼是論文、為什麼要寫論文這樣一些基本問題,就可以來討論怎麼寫文學研究論文這個核心問題了。
從寫作過程來看,一篇文學研究論文的完成至少有四個步驟:一是確定選題,二是列出寫作提綱,三是完成初稿,四是修改定稿。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選題,好的選題可謂是一篇成功論文的基礎。選題的過程是一個思考和提出問題的過程,而提問就是將自己思考的問題變成學術問題,論文最終就是要解答這個問題。
問題的提出,主要源於自己的閱讀發現,也可以源自對現有研究資料的思考。不論是文學評論寫作還是文學論文寫作,抓住閱讀過程中的「初讀感受」是至關重要的。這個初讀感受可以是讓人興奮動情之處、疑惑不解之處、手法精妙之處、衝突集中之處、情節反常之處、結構銜接之處、語言獨特之處、主題凸顯之處,等等。這些初讀感受,都可能將我們引向某個可以作為研究選題的角度。在查閱已有的研究資料之前,一定要捕捉到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是論文寫出新意的重要基礎。除此之外,對於各類研究資料的研讀也可以幫助確定選題。研讀各類研究論文,不僅有利於積累資料,培養思維邏輯,熟悉專業術語和文體規範,也有利於孕育和形成自己的觀點。基於已有研究,可以進一步補充和深化,可以提出批判和質疑,也可以綜合歸納,還可以將其它作品的研究方法遷移到自己的研究中來。
關於選題,有一種說法是要「小」「清」「新」。「小」就是切入口要小,儘量將問題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握的範圍內,但小題要深挖,要「大做」,要從小問題講出具有一定規律的和普遍性的大道理。比如像「淺析《局外人》的荒誕主題」,這種題目就顯得有點大而無當,指向還不夠具體,但如果是「淺析場景描寫對荒誕主題的揭示作用」就會顯得更加聚焦,而且透過這樣的探究,可以更好地詮釋場景描寫對小說主題揭示的重要作用。「清」就是要想清楚,題目好和自己會不會寫是兩回事,這個論題自己能不能做,應該怎麼做,都要想清楚。要研究一個問題,必須儘可能清楚地了解這個問題,要想清楚準備如何研究。如果這個問題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或者有強烈閱讀體會,那做起來就會相對得心應手。這也要求在選題階段要反覆細讀文本,廣泛檢索文獻,多搜集查閱已有的研究資料。學生只有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對研究現狀有了一定了解,想清楚自己打算做什麼之後,才應該去找指導老師徵求選題意見。比如要分析前面提到的「場景描寫」,就必須要先弄清楚什麼是場景描寫,小說中有哪些場景描寫,場景描寫是否呈現出某些特點,場景和荒誕主題的表現之間有何關聯,有哪些關於場景描寫的已有研究等等。「新」就是題目或多或少要有一點新意,不能完全是老調常談或者拾人牙慧,這個「新」可以是填補空白式的新角度、新方法、新問題,也可以是在現有研究基礎上的發展和推進,它應該建立在對於文學作品閱讀的獨特閱讀體驗和感受基礎之上。
有了選題,第二步是要確定寫作提綱,即圍繞中心論點列出分論點,擬定論文的框架結構,明確先後順序、詳略安排、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分論點的提煉同樣需要建立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首先,要從論題著眼,圍繞某個文學特色對文本進行篩選整理,就像自然科學研究通過實驗獲取數據一樣;其次,需要對所發現的「數據」即重點文本進行分析歸納,看看某個文學技巧運用了多少次、用在作品中的什麼地方、以什麼方式被運用、具有怎樣的效果,尤其是該技巧的運用對作品意義傳遞的影響;最後,將「數據」分析結果和論題進行對照,看看以何種關係組合分論能更好地證明中心論點,首尾如何呼應,各部分如何銜接過渡,主題理解如何滲透,這些在列提綱時都要有所考慮。
如果前兩個步驟都完成得很好,第三步論文初稿的寫作就會相對容易。它是運用清晰準確的書面語言,綜合文學術語和概念,按照學術論文的語言規範,將所有的觀點、材料進行組合的過程。寫作時,要注意安排首尾段,做到前後呼應,主體部分各段落之間要有意識地銜接過渡,段落內部也需要有論點、論據和論證,每個段落圍繞一個小問題談清楚。書面作業要求是1440-1800字篇幅,前期工作如果做得比較細緻,初稿字數通常都會超出一些。這就要求在最後修改這一步要多花些功夫。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最後一步論文的修改,可以從觀點的修訂、材料的增刪、結構的調整、語言的潤色這樣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檢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已鮮明、準確地表達出來,要核對論文題目是否能夠簡明恰當地反映論文內容;其次,要看所引材料是否能夠證明觀點,是否充分、準確;再次,要看結構安排是否有利於表現主題,各段落的邏輯關係是否合理,文意是否連貫;最後,要看語言是否簡明準確、流暢通達,是否是論文語言,是否有表意含糊不清和重複之處。此外,最後定稿前還要規範論文格式,尤其是注釋、參考文獻等。
換個角度來說,從議論文三要素的角度看,文學研究論文寫作需要從三方面著手:第一,確定論點。論點是在對文本進行理性分析後的歸納概括和提煉總結,是從感性體會上升到理性分析的結果,它包括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設分論點是為了從不同角度證明中心論點,它和中心論點不是並列關係。第二,搜集論據。文學研究論文的論據主要來自文學作品本身,這就需要針對所提出的論點,在作品中篩選識別出最能夠證明論點的例子,或者說,要找到最能體現所討論的文學特色的原文。所選的論據越典型,說服力就越強,這需要學生對文本進行反覆的細讀。如果能找到作品的電子版,利用關鍵詞檢索,也不失為一種搜集文本論據的好辦法。當然,論據也可以來自相關研究資料,已有的研究結論、他人的研究發現、可以證明自己觀點的學術理論等等,也可以作為補充論據來使用。這就要求在搜集論據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對所研究作品的相關研究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研讀。第三,組織論證。論證是在論據和論點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繫的過程,是運用論據來有效證明論點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的過程。不同於從前提到結論的推理思維,論證的思維方向是從論題到論據,是要使用論據的真實性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學生寫作論文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分析表面化,羅列了很多論據,但就是沒有探討所列舉材料和中心論點的關聯何在,這就是缺乏論證。
最後,文學研究論文寫作的方法可以這樣總結一下:找準「路子」,搭好「架子」,選對「例子」,結成「對子」。「路子」即選題,找準選題是研究的起點和基礎;「架子」即論文的提綱和框架,有了明確的寫作提綱才不至於信馬由韁、無的放矢;「例子」即作品原文和相關研究資料,有效的論據是論證得以展開的前提;「對子」即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聯和呼應,必須要識別出所引用的文本和研究資料跟論點之間的關聯何在,確保論據能有力證明論點。
感謝關注振語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