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女性,尤其是一個喜愛孩子的女性,倘若沒有孩子,人生也變得不那麼完美,每個女性,都有一顆想當媽媽的心。即使要面對懷胎十月的艱辛,甚至是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也會毫不猶豫做出孕育寶寶的選擇。
女人原本柔弱,可是為母則剛,正常女性做媽媽難,殘疾女性做媽媽更難,她們為養育孩子,還要付出更多的艱辛。
無腿媽媽呂娟,在15歲的花季年齡,就因車禍而高位截肢,這對當時的她來說,無疑是飛來橫禍。
截掉雙腿的呂娟,身高一米左右,平時上下床都會很困難,但是,她堅強而樂觀地活著,甚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摯愛,同為殘疾人,命運讓兩人走到了一起。
不少人為呂娟惋惜,覺得她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不要說孕育孩子了,呂娟卻很想有自己的孩子,頂著一片反對的聲音,她冒險去做了試管嬰兒。
命運這一次眷顧了她,從懷孕到生產,一切都還順利,她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家人為此欣喜不已,也感嘆於呂娟的執著和毅力。
有了孩子的陪伴,呂娟的生活也充滿了陽光,變得更加堅強。兩個兒子在她的教育下,也很懂事,沒有因為媽媽是殘疾人而自卑,而是更加愛媽媽。
5年過去了,孩子也長大了,可以當媽媽的小幫手了,有這樣一個好媽媽,有懂事的兩個兒子,希望她們一家可以永遠幸福下去。
有網友發出質疑,覺得呂娟這種情況,似乎沒有必要生孩子。
其實,孩子就像是夫妻兩人共同經營的事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夫妻兩人會為了這個共同的事業而努力,而孩子也會將這個家庭銜接得更為緊密。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報導,一個殘疾媽媽在商場的手機店前,給女兒下跪,原因似乎有點可笑,只為求女兒不要買某知名品牌的手機。
但是,她並沒有換來女兒的同情,而是對她的惡吼:「你養不起我,幹嘛生我!」
一樣都是殘疾人,為什麼養育出來的孩子卻有如此大的差別?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父母沒有給予恰當的教育,無論是貧窮家庭,還是富裕家庭,孩子必然會長歪。只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孩子才能正向發展。
(一)自強自立的媽媽
無腿媽媽呂娟雖然是殘疾人,但是她自強自立,擁有陽光樂觀的性格,培養的孩子也同她一樣,積極向上樂觀生活。
呂娟給不了孩子優越的經濟條件,但是她給予孩子優秀的家庭教育,這才是真正值得人敬佩的地方,而孩子也早早學會了獨立,不會過於依賴媽媽,甚至會幫助媽媽,為媽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二)極度自卑的媽媽
如果媽媽因為自身的殘疾,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自信的一面,甚至覺得虧欠了孩子,而對孩子的要求無止盡地滿足,就會養出一個白眼狼。
孩子變得自私、任性,甚至放縱自己,完全不懂得感恩,這樣的媽媽也會向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觀點,媽媽無法滿足自己,這都是媽媽的錯,她不配當自己的媽媽。
自立自強的媽媽,自然會培養出自信的孩子;而極度自卑的媽媽,也無法養育出自信的孩子,就會從物質方面不斷向父母索取,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口無遮攔地說出傷害父母的話。
其一、養娃身教重於言傳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身教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往往決定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父母注重言傳,而不懂得身教,只會給孩子講大道理,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無腿媽媽呂娟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以身教多過言傳,養育了懂事、聽話的兩個兒子,而孩子在逐漸長大,也會成為媽媽的「腿」,陪伴媽媽走完不平凡的人生路。
其二、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態度
身殘志堅、積極樂觀,是呂娟人生的真實寫照,她為孩子樹立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孩子的世界才不會有烏雲遮頂。生活原本就該如此,你為孩子展現的生活態度,就是孩子將來的生活態度。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最真實的狀態,你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不在於你的肢體是否健全,而取決於你有沒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討論話題:認為呂娟的育兒經驗值得借鑑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