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龍的諜戰劇《風箏》中,不少人說「林桃的死,是鄭耀先為了隱瞞『鬼子六』的身份,故意讓林桃從他那張留下字痕的信紙上發現他是地下黨,從而含恨自殺,鄭耀先以此達到保存自己的目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陰謀論」吧?那麼,這種「陰謀論」的假設能否成立?
假設能否成立,得有合理的理據支撐才行。第一、鄭耀先是這麼歹毒的人麼?第二、鄭耀先是這麼自私的人麼?第三、鄭耀先是真冷血還是事出無奈?
如果鄭耀先是一個十分歹毒,自私自利,冷血無情之人,那麼,這種「陰謀論」就可以成立。
我們分析一下鄭耀先的為人。
一、他在潛伏時期,被孝安簡之宮庶等人愛戴,究其原因,姑且把它看作是鄭耀先的假仗義。劇中,鄭耀先在解救刑場上的趙簡之等人時,有這麼一段旁白:
「成功的潛伏者,為自己的潛伏生涯形成人際關係的小圈子,從而在危急時刻,能有一班為他捨命的兄弟。」
但是,人的行為並不是突然而生的,行為是具有內在的一貫性的。
如果鄭耀先真的很假,極度自利,那麼他後來對待馬小五、陳國華、對待老大姐等人的真情真意又如何解釋?對馬小五好,難道真還是有人說的為了養個「乾兒子,將來好防老么」?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退一萬步講,就算以上全是鄭耀先偽裝的,那麼他在三年非常時期,一天的口糧只有兩個窩窩頭,他每天分一個給韓冰,這總不是偽裝的吧?在食品極度緊張的時期,一天兩個窩窩頭,一個窩窩頭相當於半條命。一個虛情假意的人,會把半條命給別人麼?
他如果十分自利,極度冷血,為什麼不在毫不費力地的情況下,當年便結果了林桃,而是心頭一軟,把林桃帶在了身邊,就像帶了一顆定時炸彈?
逃亡之後,兩人當中,只要有一個被認出來另外一個就暴露了。而這,正是林桃為什麼自盡的原因。
他如果十分自私,當年,在森林中的那座小房子裡,他會想到用炭火毀容嗎?對此,攔住他的林桃哭著說,「我們兩個不能一起活,還不能一起死嗎?你為了不連累我,把自己毀了,值嗎?你叫我林桃今後怎麼對得起你六哥?」他如果是做給林桃看的,毀容是假裝的,那麼假裝的目的,至少是要達到讓林桃毀容的目的才是吧?此刻,他不需要用此招來收買人心吧?
以上三點歹毒、冷血、自私都不成立,那麼鄭耀先會是一個為了自保,設下陰謀,故意露出破綻而讓林桃自盡的人麼?這符合他的一貫行為麼?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行為一貫才是一個人的真實面目。
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難騙的人是枕邊人。夫妻之間朝夕相處,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事無巨細,無不置於妻子或丈夫的眼皮底下,稍有異樣,才幾天,對方便能察覺出來。夫妻之間朝夕相處,再精細的人也會有梳乎的時候。這叫概率統計學。匆忙之間,鄭耀先寫信留下印跡,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麼?
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滴水不漏,一是事前計劃周密,二是事後及時補漏。鄭耀先留下字印,別說鄭耀先不是神,在一萬個縝密中會有一個梳乎,就算他想起來了,事後補漏,他和林桃在一個家裡,他來得及麼?
沒有生活常識,又不懂得概率統計學,難免自以為是,大作「誅心論」。
鄭耀先和林桃婚後為什麼生了喬兒?這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一對夫妻處於三方追蹤之中,兩人中隱於市,如果常年不生孩子,會不會引起街坊的注意?一旦引人注目,兩人距離暴露的時間就為期不遠了。這仍然是一個簡單的生活常識問題。
鄭耀先固然是一名地工,工作中會表現出冷酷的一面,可是他的冷酷是對待敵人,這是一名地工的其碼是非觀。一個沒有是非觀的人,在艱難的歲月中他將用什麼來堅守自己,而不是趨利避害,流於庸俗,投降叛變?
評論一個人物,不能脫離劇情。脫離了劇情的評論,評論的那個人物會是李耀先王耀先,但絕對不是鄭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