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洗了把臉,看看時間,是2:30,窗外一片深黑。
9月的煙臺,涼意頗濃,這裡是《雲酒頭條》出發的地方。
轉過頭卻是另一番情景,燈火通明的屋子裡,每個人的臉上略帶幾分興奮,白板上的字跡有些凌亂,討論仍在繼續。
「內容整體上可以了,標題還缺點味道。」
「標題還是直接用『證監會扶貧』,這個說法更有力度一些。」
「嗯,那內文也相應再調整一下。」
2016年9月19日,《雲酒頭條》的第一天,一共推送了四篇文章,凌晨2:30的時候,其他三條都已準備就緒,所有人還在為頭條不夠「完美」而糾結著,一番討論之後,鍵盤聲又響了起來。
六個小時之後,《雲酒頭條》完成了自己的「首秀」。
我們曾經不止一次回憶那個晚上,幾個人的記憶點各不相同,碼字、修圖、校對……但我們都記得那種「做到更好」的感覺:再想想,再改一下,還能更好一點嗎?
❶
做到更好,需要「改」
我們曾不止一次,在深夜決定換掉明日一早的頭條內容。
關於選題討論一直延續到夜裡,是很常見的事情,有那麼幾次,反覆溝通之後仍覺得「欠妥」,採編中心的同事索性在午夜時分向辦公室集結,帶著幾近「絕望」的心情,尋找更好的題目與角度,從頭打磨推敲。
在一篇我們都感到滿意的頭條成功推送後,那種「絕處逢生」的體驗,很難說得清是後怕還是狂喜。
這是深夜調換過的頭條之一,關於應用核爆曲線與碳14曲線來檢測白酒年份的科學研究,至今仍是雲酒採編兄弟姐妹們記憶深刻的一次恐怖記憶。
❷
做到更好,需要「琢」
我們曾對一組稿子動過大大小小數十次「手術」。
那是一組關於紅星二鍋頭「正宗傳承」的專題報導,我們與紅星方面進行了歷時兩個多月的反覆碰撞、討論。期間我們往返於煙臺和北京之間,多次參觀源升號博物館,在紅星公司 「體驗生活」,走訪多家經銷商企業,聽取他們對品牌的感受,不斷提升對二鍋頭起源、發展的素材掌握和認識水平。
這組專題報導的修改次數,至今仍保持著《雲酒頭條》採編中心的最高紀錄,四篇稿子共計修改超過30次,從最初的主題修正、結構調整,到後期的觀點斟酌、風格把握,都經過一再打磨,直到這些文字成為雙方眼中的「足夠好」。
❸
做到更好,需要「細」
我們曾為一條新聞,制定了三種預案。
那是洋河股份與京東籤署2017年戰列合作協議前夕,根據前期掌握的信息,我們判斷這一事件將產生巨大的行業轟動——一方面是事件本身市場意義重大,一方面是兩家公司以及王耀、劉強東兩位籤約人的「流量」效應,而雙方合作體量之巨大,達到百億量級,更是一個能量巨大的「爆點」。
為了讓報導充分「奏效」,我們進行了詳細縝密的「戰前」準備,根據合作金額口徑說法可能出現的差異情況,共制定了三種預案版本,分別是百億版本、不公開金額版本和一個機動版本。經過各方充分溝通之後,最終使用了最「勁爆」的百億版本。
對了,當時為這三個不同版本,還準備了至少五個標題。這次報導也成就了《雲酒頭條》的第一次「100000+」。
▲當天文章推送十個小時後,閱讀數突破10萬。上圖是截至2017年6月29日18:00的雲酒頭條微信平臺實時截圖。
❹
做到更好,需要「拼」
我們曾經為一次「編情會」,花費上萬元。
今年3月,結束了前後歷時半個多月的春糖戰役,採編中心的同事在成都相互道別,有的留在當地遊玩,有的歸心似箭,大家各自計劃著未來短暫的假期,期待著難得放鬆。
就在當天晚上,我們接到關於五糧液第八代及「501」新品上市的重要線索素材,這無疑是一次分量極重、非贏不可的報導選題。
我們當即決定,立刻在成都集合,次日召開專題編情會。
有的小姐姐幾乎是被從心愛的樂隊演唱會現場拽到了機場,北京到成都的航班上,單曲循環著「新褲子」的搖滾。
第二天上午,四個小時的「編情會」,我們對整個新聞事件有了清晰的判斷和把握,傳播的具體策略、角度都被確定下來,大部分稿件的題目策劃也有了雛形。
僅以機票成本計算,這次四個小時的「編情會」,費用超過一萬元。
……
三年來,業界給予《雲酒頭條》很多褒獎與肯定,坦率地說,那也讓我們感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但更多時候,我們始終背負著「做到更好」的壓力感,這始於《雲酒頭條》上線的第一天,已成為我們的行動習慣和思維方式。
因此,我們十分敬重和感激那些「挑剔」的合作夥伴,在逐字逐句的「糾結」中,讓我們不斷接近「更好」。當我們被酒企的匠心精神、品質追求所深深震撼的時候,反躬自省,我們可以無愧於心,《雲酒頭條》為了內容「品質」,為了實現對「更好」的追求,沒給自己留任何餘地。
我們與這個行業,有著對「品質」共同的堅守和執著。
從2016年的那個秋日凌晨,我們不斷優化提升《雲酒頭條》的內容機制,從選題到撰稿,從文風到視覺,都經歷了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和再造。但不變的,始終是「做到更好」所帶來的緊迫感。
我們對「更好」的追求,首先來自領先的內容團隊。團隊成員均擁有多年酒業和新聞從業經驗,從內容的創作思路、創作技巧上,確保了雲酒內容從同行業媒體中一躍而出,站穩行業領先位置。
同時,我們著眼於制度化、標準化建設,力求讓「更好」成為一種常態與習慣。從最基礎的採編例會機制、客戶溝通機制、到評稿評優機制、備稿儲備機制等,都逐漸內化為《雲酒頭條》每位成員心中的行為準則。
《雲酒頭條》還建立了「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這個匯聚中國酒業頂級營銷諮詢專家的智庫組織,對雲酒內容帶來了營銷、經營、投資、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價值加持
更好的人,才能做更好的事,我們也力求讓團隊每一個人變得「更好」,由此讓內容「更好」。《雲酒頭條》執行內容團隊的成長機制,每個團隊成員都有明確可期的職業上升通道,他們只需專注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鑽研內容創作,就能分享「更好」的價值。
「思考派」是《雲酒頭條》一直堅持的媒體定位。「思考」聽起來是個很感性的字眼,但當我們試圖以內容、文字來更好地呈現思考和激發思考,這就成了一件需要下足力氣才能有所收效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無論數據表現,還是業界口碑,《雲酒頭條》已形成了較為明顯的行業領先優勢,但我們堅信,《雲酒頭條》仍然可以做到更好。
2016年9月19日的那個午夜,已經過去三年,在我們心中,它仿佛就在昨天,當時我們選擇的理念和道路,至今未曾改變。
雲酒頭條三周歲了,你有什麼想告白小嫚?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