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與進口肥比價格,敢與進口肥比質量」。20年前,新洋豐董事長楊才學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受多重因素影響,在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20.15%的情況下,9月22日,新洋豐(000902.SZ)公告稱,公司三季度淨利潤預計2.2億元至3億元,增長1757.65%至2433.16%,僅按中位數計算可增至20倍,一舉扭轉上半年淨利潤增幅下滑。
不僅如此,新洋豐9月初公告稱,公司擬投資建設30萬噸/年高品質經濟作物專用肥項目。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2.4億元,項目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資金。而且,8月底,新洋豐還推出了第一款對標國際一流肥料產品——洋豐優雅硝基肥。
四大品牌聯袂搏擊市場
湖北企業新洋豐1986年10月成立,1999年4月登陸A股,公司在湖北荊門、宜昌、鍾祥,以及四川雷波、山東菏澤、河北徐水、廣西賓陽、江西九江、吉林扶餘、新疆昌吉等十地建有大型生產基地。
經過近40年的發展,新洋豐具有年產各類高濃度磷復肥逾800萬噸的生產能力和320萬噸低品位磷礦洗選能力,配套生產硫酸280萬噸/年、合成氨15萬噸/年、硫酸鉀15萬噸/年、硝酸15萬噸/年。
新洋豐介紹,公司產品覆蓋磷肥(主要為磷酸一銨)、常規複合肥、新型複合肥三大板塊多個系列,產品系列在行業內最為完備齊全,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長需要。
當前,新洋丰采用多品牌運作策略,現已形成「洋豐」、「 澳特爾」、「力賽諾」和「樂開懷」四大品牌聯袂搏擊市場的格局。
其中,2019年,新洋豐新設了品牌「力賽諾」,產品專注於高端肥料及與德國康樸專家合作品牌康樸複合肥和康樸諾泰克穩定性複合肥的推廣銷售。「樂開懷」 在兼顧電商銷售、 種植大戶、 種植基地直銷的同時,專注於提質增效系列產品。
2020年3月,新洋豐在荊門基地啟動30萬噸/年合成氨技改項目,擬投資15億元將原有15萬噸/年設備擴建至30萬噸/年,建設周期預計2年。
新洋豐介紹,合成氨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充分滿足湖北三個基地磷酸一銨及複合肥生產需求,通過原料自給能力的提升和外購運輸費用的減少來大幅降低企業磷復肥生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
9月初,新洋豐公布,為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推動公司向高附加值的精細化產品、提質增效型產品發展,公司擬投資建設30萬噸/年高品質經濟作物專用肥項目。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為2.4億元,項目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資金。
新洋豐表示,本次投資建設的高品質經濟作物專用肥項目是公司順應複合肥行業新型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將進一步優化公司產品結構,推動公司向高附加值的精細化產品、提質增效型產品發展,是公司「對標國際一流」的產品創新戰略理念下邁出的實質性一步,繼續做大做強磷復肥主業。
新型肥料銷量三年接近翻番
立志「對標國際一流」,新洋豐放出「大招」。
8月26日,新洋豐在荊門總部召開了「洋豐優雅」硝基肥和「洋豐水白金」高端水溶肥發布會。這兩款被看做是新洋豐對標國際一流的高端肥料產品,正式發起的「挑戰書」。
實際上,2016年以來,複合肥行業結束了高速發展階段,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行,影響了農民在需求端的用肥意願和消費能力,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行業盈利能力連年下滑。同時,氮肥、磷礦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也擠壓了磷酸一銨與複合肥企業的盈利空間。
不過,新洋豐多年來堅持高質量發展、穩健經營,在本輪行業調整期的整合中逆勢而上,做到複合肥銷量連續五年穩定增長,五年複合增長率為7.8%,在行業中一枝獨秀。
同時,經過近兩年的技術和研發積累,新洋豐的產品創新已經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新型肥料銷量由2016年的33.56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65.57萬噸,年複合增長率25.01%,三年內實現銷量接近翻番。
目前,我國複合肥行業在多年調整之後,已能看到行業拐點的曙光。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新洋豐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3.8億元,同比下降6.9%;實現歸母淨利潤5億元,同比下降20.2%。半年報顯示,新洋豐的主營業務為肥料行業、貿易、現代農業,佔營收比例分別為97.11%、1.33%、0.42%。
不過,新洋豐公告稱,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淨利潤為2.2億元至3億元,同比增長1757.65%至2433.16%。而且,新洋豐前三季度淨利潤約7.23億元至8.03億元,同比增長12.63%至25.08%,一舉扭轉了上半年淨利潤增幅下滑,並成功「轉正」。
新洋豐表示,公司憑藉行業領先的產業鏈一體化、品牌與渠道、技術服務、規模經濟等優勢,複合肥銷量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市場佔有率提升。而且,2020年以來,玉米、水稻、小麥等農產品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農民種植意願增強,種植效益提升,促進了肥料需求回暖。
坐擁五大科研平臺
新洋豐淨利潤上漲和推出國際一流水平的肥料,最大的依仗之一,就是其強大的研發實力。
目前,新洋豐擁有五大科研平臺,包括北京新型肥料研究所、荊門研發中心、湖北省作物營養與專用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申報的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聯合創建的MAX-IFIC國際新型肥料研究中心。
而且,經過多年在終端市場的技術服務實踐,新洋豐已經搭建了由中國農業大學牽頭,西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近20所科研院所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團隊,公司內部100餘名農技師團隊以及基層服務團隊組成的技術服務金字塔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洋豐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在氮肥、磷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國際創新頂尖專家強化技術交流,在氮、磷和中微量元素增效方面開展合作,旨在結合我國農業需求,對標和超越國際一流產品,設計出高端新型肥料產品。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新洋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871.38萬元、3336.30萬元和4233.85萬元,處於逐年上漲的趨勢。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2935.69萬元,同比增長2.82%。
新洋豐還圍繞人才建設「引得進、激得活、留得住、提得高、出得去」方針進行了調整與優化,繼續按計劃有序推進「百人計劃」戰略,今年「百人計劃」校招錄用14人,內部選拔6人,淘汰15人。自「百人計劃」實施以來,共有23人晉升為中層管理幹部、1人晉升為工程師。通過對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百人計劃」入庫人員實行考核評聘,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氛圍。
長江商報新聞APP
長江驅動力 經濟風向標
獨家深度推薦:
君正系雙輪驅動投資華泰保險6年賺42億 杜江濤夫婦受益螞蟻上市財富勁增225億
中國寶武三重組億噸鋼鐵巨無霸起航 或實控8家A股公司2019年盈利近200億
均瑤健康「遲到」20年上市成乳酸菌第一股 王均金家族實控四家A股公司年盈利28億
新能源車今年銷量或達110萬輛 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終將同賽道「競跑」
TOD模式2.0時代武漢樣本 267公裡在建地鐵沿線商業規模待起
武漢四大商業體兩家易主轉型形成新格局 漢商集團一個月投入9.7億併購強化大健康
綠地控股時隔五年160億開啟二次混改 多元化格局下「引資源」 謀求戰略協同
民生銀行換帥:中行系高迎欣接任董事長 洪崎執掌六年資產規模翻倍至近7萬億
貴州茅臺1.83萬億市值成A股「一哥」 業績穩健增長產品需求已趨多元化
完美世界回A四年市值增長253億 3200餘人從事遊戲研發堅持內容為王
光大集團384億受讓光大銀行股權或推整體上市 手握13家上市公司總資產逾5萬億
中國太保及長江電力推進GDR發行 A+G上市公司或將添至三家
中國核電上市五年經營現金淨流入千億 新增5000億度核能發電減少煤耗1.5億噸
紫金礦業39億收購加碼銅資源儲備 上市12年累計派發現金紅利230億
國泰君安擬21億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 授予價格「五折優惠」設置多維度考核機制
福耀玻璃客戶囊括全球前二十汽車廠商 累計派現174億為股權融資總額24倍
中遠海運集團重組三年綜合運力世界居首 10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權激勵全覆蓋
旭輝集團低溢價高權益拿地助業績增長 成立東南區域集團衝刺500億目標
海信系啟動混改引戰投優化治理 旗下兩上市公司單日市值增長近27億
小熊電器上市後市值增長百億 一季度淨利逆勢增逾80%
南京銀行近半年獲南京高科4.4億增持 連續十年業績增逾10%不良率僅0.89%
貴州茅臺全年盈利412億擬分紅214億 市值破1.56萬億再創歷史新高
東風汽車集團100%控股東風雷諾 或與雷諾集團合作開發智能網聯汽車
藍思科技倚靠華為特斯拉雙龍頭客戶 一季度淨利8.8億連續三季度創同期新高
新消費:百貨業"雲購物"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李保芳執掌茅臺21月削減826家經銷商 萬億市值巨頭開啟「高衛東時代」
平安銀行淨利增逾13%創轉型新高 「大零售大對公」均衡格局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