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嶽霞 通訊員 黃文勝 王亞群)「我叫李士林,沒錯,名字的來源就是你想的那個白娘子兒子『許仕林』,因為許仕林的孝心感天動地,我媽媽想讓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今日上午,記者在望城金海中學採訪了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的少年大學生李士林,聽到自己被西安交大錄取的消息後很開心,因為他不僅實現了自己鑽研電子科學的理想,還可以為父母省下好多學費,「我確實是一個比較孝順的孩子。」
全省共錄取16名少年大學生
2020年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區的近4500名學生參加西安交大少年班初試,年齡最小者12歲。受疫情影響,西安交大取消了複試環節,直接以初試前200名成績錄取。最終湖南省總共有16人被錄取,其中金海有12名。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是全國唯一面向初中應屆畢業生招生少年大學生的高校。從1985年開始,經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學在全國範圍內招收15周歲以下的「少年班」學生,採取「大學預科—本科—碩士」貫通式培養模式,免去中考、高考和研究生入學考試,8年即可完成學業,獲得碩士學位。
2006年以來,從金海中學走出來的少年大學生有60人,佔據湖南省少年大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並被學校授予「少年班優秀生源基地」。
「少年大學生」培養不能功利
「初試單獨考了數學、英語,還有理綜文綜,理綜以物理為主,文綜包括語文歷史地理,語文佔到80%分量。」望城金海中學校長助理、創新部主任宮縱介紹。
這次取消面試,宮縱老師有點遺憾,在他看來,如果有複試環節,能錄取的學生也許會更多。「面試對綜合素養要求高,對身體素養也要求高。需要以理科為主,文理兼修。」宮縱老師已經在少年大學生的培育教育上鑽研了十年。剛開始的時候,他自我覺得有點「功利」。「剛開始,我們反覆打磨雕琢了學生的自我介紹,但是面試過後發現,準備得越充分的學生反而得分越低,後來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宮縱說,西安交通大學培養少年大學生,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符合他們對人才的期待,「學校要看到真實的人,學校選拔人才方向也是未來的教育方向。」
之後金海中學踐行「讓每個生命閃光」的辦學理念,構建「高分+特長+核心素養」的育人模式,「學校尤其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搭建德育、社團、校園五節、社會實踐等育人平臺,開發核心素養、領袖課程等系列校本教材,全力培植學生在精神、品格、習慣、體質、知識、能力、視野、情趣、智慧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樣的教育就是為國家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宮縱介紹說,簡單來說,就是培養的學生「會做人,會做題,會做事」。
「很少有人是天才,我就是靠紮實和努力」
「孝順」「有目標」「努力」,是李士林跟自己貼的三個標籤。
他心疼爸媽工作比較辛苦,小學二年級開始,放學回家,自己做完作業,煮飯做菜等媽媽回家,「我最會蛋菜飯、揚州炒飯,還有辣椒炒肉。」
剛進初中的時候,李士林的成績並不突出,年級127名,班級37名,但是李士林並不服輸,他在每一本書上都寫上一句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他說這個世界天才很少,關鍵還是要努力。愛因斯坦是他的偶像,在北京讀博士的表哥是他的偶像,往屆被錄取的少年大學生是他的偶像,「我上課全神貫注,有時候學習累得眼睛都疼,需要媽媽買些眼藥水給我緩解。」
除了努力,李士林還善於觀察和學習別人的長處,「我特別喜歡觀察老師,每個老師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我很喜歡我的老師們。」
現在李士林也成了少年大學生,「一定要一步一步爬上山,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說。
班主任姜芳說,她最喜歡李士林的自信,善於學習,「成績並不拔尖,但非常善於學習別人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