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這個城市三餐的主食有傳統的煎麵餅——「尤福卡」,有必勝客那樣的比薩,有摻入雞肉或其他配料的米飯,有馬鈴薯泥,有像番薯一樣糯甜的南瓜塊,有義大利麵條,但首屈一指的還是麵包,特別是像我居住過的中東技術大學的「賓客中心」,每天免費早餐唯一的主食就是麵包。
「賓客中心」的麵包講究新鮮,基本都是一早從麵包烘焙點直接送過來的,有時還帶著剛出爐的餘熱呢。送麵包的車是專用房車,高大氣派,車身上三三兩兩畫滿了色澤金黃的大麵包,一路風風火火。這種大麵包外表很像是烤制後的大菸葉,但厚實得很,橫切成片,外殼酥脆,內裡綿軟,塗上果醬或抹上牛油,吃起來就更加豐美。我還喜歡吃那麵包切剩的兩端尖角,酥酥的外皮鬆松的 內裡,淋上蜂蜜,如食甜筒。
安卡拉餐館裡的麵包一般是小圓形的,點菜後夥計會先送上麵包和生菜,小圓麵包一般是放在墊著白布巾的竹籃裡,吃不夠可以再要,吃剩的則收回。還有一種布滿芝麻的橢圓形的麵包,面積大多了,在其腰間剖開,用來夾烤肉或煎魚以及搭配的生菜醃菜。中國國內的「土耳其烤肉夾饃」大概是入鄉隨俗後與西安的肉夾饃的演進,它的「原生態」應該就是這種芝麻麵包。
街頭到處是賣麵包的小攤,以安卡拉烏魯斯老城區的最多,幾乎星羅棋布:手推車一停或簡易的架子一搭,就擺開了麵包陣,上陣的麵包種類最多的是麵包圈,一圈一圈的堆得如小山,一裡拉可買三圈。麵包圈的腰身雖然瘦細苗條但卻芝麻點點,密集地粘在整個圈身,很受百姓歡迎。這種芝麻麵包圈從顏色上又可分為兩種,色澤淡黃如茶為一種,色澤深褐如可可為另一種,顏色深的據說是安卡拉的特色麵包。我特意將兩款進行食用對比,覺得有些像我們福建的烏龍茶,色淺的為清香型的,色重的如同高溫再烘焙的濃香型。
芝麻麵包圈很有嚼頭,吃到後面,那吃態倒是有點像叼著雪茄菸卷的邱吉爾。至於麵包做圈是不是因為早年奧斯曼帝國軍士徵戰的需要,成圈的乾糧可以一背了事,一如咱們戚繼光的「光餅」?尚待請教土耳其方家。
不過最是麵包圈上密密的小芝麻,土耳其電視裡有一首歌唱舔犢情深的MTV,其中有一個貧困母子合吃一個麵包圈的鏡頭,母親頒開麵包圈的時候,小兒伸手迎接紛紛落下的芝麻,儘管詞曲不明,但我忍不住想起自己遠在中國的老母親,思念淚水竟隨著麵包圈上的芝麻一起潸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