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波「跨年寒潮」的餘威尚未散盡,一股更強大的冷空氣已集結完成,泉州市氣象臺6日下午繼續發布「低溫預警Ⅲ級」:受強冷空氣影響,6日夜裡起泉州市氣溫明顯下降,7~13日將出現持續低溫天氣,大部分鄉鎮將出現霜或霜凍,山區部分鄉鎮有結冰。預計最低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可達8~10℃,局部超過10℃。此次過程最低氣溫將出現在9日早晨,其中德化西北部可達-6~-3℃,德化中南部、永春和安溪的西部-3~0℃,永春和安溪的東部、南安和洛江的北部0~3℃,其餘地區3~6℃。福建省氣象臺6日繼續發布「寒潮警報」,「低溫預警」提升為Ⅱ級。那麼,什麼是寒潮?寒潮是怎麼形成的?泉州曾出現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寒潮?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泉州晚報記者吳志明)
天氣:7~13日將出現持續低溫天氣
不少市民對「跨年寒潮」記憶猶新。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12月29日夜裡起我市氣溫明顯下降,12月31日至1月1日最低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共有124個站點最低溫度低於4℃,其中有71個站點低於0℃,以德化九仙山-10.6℃最低,最低氣溫的過程降溫幅度全市大部超過10℃,局部鄉鎮超過12℃,全市均達寒潮標準。
此次的強冷空氣和跨年寒潮,哪個更厲害?氣象科普自媒體@中國氣象愛好者分析,從降溫幅度、風力來說,是跨年寒潮厲害。這是因為在跨年寒潮前,全國大部是大回暖,拉高了跳水的跳板;但從寒冷程度,從實力來說,此次強冷空氣更厲害,它應該是今冬的「boss級冷空氣」,因為跨年寒潮只是北極渦旋的分支——橫槽轉豎南下,而此次強冷空氣,可以說是亞洲的北極渦旋親自南下。高空形勢圖可見,這次北極渦旋南下的規模,已經接近2016年1月下旬的那次寒潮。在如此強烈的冷空氣影響下,很多地方都可能創氣溫新低。同時2016年北極渦旋南下是一次性的,寒潮過後就是大回暖;而這次寒潮韌性十足,南下是分批進行的。1月5日夜間到1月9日白天,主寒潮南下,我國大部將經歷今冬最冷時刻;1月10日起,在寒潮主力走後,補充冷空氣沿西路南下,全國大部再度降溫;1月12日後,在補充冷空氣也離去後,第二股補充冷空氣還可能南下。
寒潮: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 屬於自然災害
那麼什麼是寒潮天氣,寒潮天氣是如何形成的呢?市氣象臺專家介紹,寒潮是指極地或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侵襲,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有時還會伴有雨、雪和冰凍災害。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但並不是每一次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根據福建省標準,強冷空氣可以劃分為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三個等級。
較強冷空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日最低氣溫小於或等於8℃,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6℃,或過程降溫大於或等於8℃。強冷空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日最低氣溫小於或等於8℃,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過程降溫大於或等於10℃。寒潮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日最低氣溫內陸地區小於或等於5℃,內陸地區小於或等於6℃,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0℃,或過程降溫大於或等於12℃。
該專家介紹,跟颱風一樣,寒潮屬於一種自然災害,一旦形成會對沿途受影響地區造成較大的影響。由於冷空氣急劇湧入,氣溫下降較快,如果沒有做好充分防寒準備,很容易造成凍傷。而且風速較急,可能會導致一些招牌、樹木傾塌,因此在大風時不要在大型廣告牌等招風物底下停留。而急劇降溫帶來的雨雪又會導致路面結冰,容易造成車輛打滑,引發交通事故。因此市民儘量不要上路,實在需要上路請務必保持低速行駛!
形成: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引起 泉州多次出現比較嚴重寒潮
寒潮是如何形成的?市氣象臺專家介紹,我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北面是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氣候寒冷,西伯利亞北面是極其嚴寒的北極。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就是來自這些地區。極地和高寒地區的強冷空氣沿著西風帶和西北氣流,向東南快速地、暴髮式地侵入和移動,給沿途地區帶來強降溫、強風和強降雪,當達到一定標準時,即為寒潮。
記者查詢發現,此前泉州也出現過不少比較嚴重的寒潮。2016年1月25日的寒潮過程強度強、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我市多地最低氣溫突破歷史記錄。全市220多個區域自動站中,有105個站最低氣溫低於0℃。其中九仙山、安溪和中心市區3個站點突破歷史極端最低氣溫,均為建站60年左右以來最低氣溫。
2010年,先是2月12日至20日,連續9天,石獅、南安、永春、德化都達到寒潮標準,儘管沒有災情,但連續的低溫陰雨卻給春運和春節黃金周旅遊帶來了影響。當年3月6日至3月11日,強冷空氣再次來襲,全市都達到了寒潮標準。當年的寒潮對泉州經濟影響頗大,特別是農作物損失嚴重。1999年12月底,泉州也遭到嚴寒襲擊,連一般不易凍死的龍眼樹都抵禦不了嚴寒,而香蕉凍死的就更多了,安溪、德化的山區也飄起了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