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教授染新型肺炎居家隔離治療一周好轉:輕症患者也能這樣

2021-01-17 澎湃新聞
協和教授染新型肺炎居家隔離治療一周好轉:輕症患者也能這樣

2020-01-24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曾抗擊過2003年「非典」,是武漢市臨床救治專家組成員。2019年12月3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立即成立專家組,張勁農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副組長,主要負責制定疫情的臨床救治方案和優化治療流程。

發熱人群增加迅速,張勁農堅守發熱門診長達半個月。極度疲勞以及高頻次的密切接觸,即便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他的身體還是亮起了紅燈,出現發燒畏寒、咽痛等症狀,經檢查被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拿到結果後張勁農回家自我隔離,口服藥物一周後,目前已逐漸恢復。

隔離期間他仍心系疫情,「隔空」閱片、討論病例、指導會診工作。此外,面對此次疫情與SARS的不同特點,他迅速總結臨床經驗,並反覆查閱參考文獻,起草了極具實踐性的《武漢協和醫院處置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策略及說明》。該方案經協和醫院官微發布後,形成廣泛傳播,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讚揚,為全社會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協和解決方案」。

如何居家隔離?張勁農教授答記者問

從確診到在家隔離的這一周,張勁農教授有哪些經驗分享?居家隔離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是否會加劇病毒擴散?23日,長江日報記者專訪張勁農教授,為市民答疑解惑。

記者:近期我們也採訪了很多一線醫護人員,有說法認為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對自己、對他人都更好,您是醫生,也是一個被確診的患者,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張勁農:

發熱低於38度,可自行退熱,無呼吸困難,不需要吸氧,就可以視為輕症。對於輕症患者來說,居家隔離口服藥物就可以控制病情。不建議輕症患者住院,醫院重症患者居多,會導致交叉感染,對康復不利。此外,醫院的隔離患者不允許探視,家屬會人心惶惶。

記者:現在也是流感高發季,很多症狀很相似,有沒有相對特別的症狀能幫助我們鑑別是否受到了感染?

張勁農:

這個無法自行判斷。發熱(也有部分患者起病之初無發熱症狀)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要表現,另伴有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需到醫院就診,做甲、乙流核酸檢測。

記者:您對居家隔離治療有哪些建議?

張勁農:

有多套房的患者,最好獨居。無多套房患者要獨居一室,關門,不要與其他人共享衛生間,糞便也會傳染。獨居時無需開窗,注意保暖,飲食方面建議多喝雞湯,喝到發汗,體溫升高有利於抗病毒。

記者:有市民擔心,居家隔離會加劇病毒擴散,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張勁農:

市民有這樣的擔心完全理解。現在最危險的不是病人,是健康帶毒者和到處亂跑的輕病人。居家隔離患者要發動社會力量管理,居委會專人負責飲食問題,社區醫生經過培訓進行家庭管理。

記者:是否一發熱就要去醫院?

張勁農:

在這場防疫戰裡,要充分發揮社區醫院的力量。儘快培訓社區醫生,患者可以居家打電話或用過微信群聯繫社區醫生,輕症患者由社區醫生(最佳防護)先到家庭看,再決定患者是否去定點醫院,以免被交叉感染。

記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痊癒?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解除隔離?這個時間一般是多久?

張勁農:

症狀消失、食慾恢復、精神恢復就是好了。當然最後的判斷還得依靠醫生,要以化驗指標和症狀是否徹底消失決定是否痊癒。目前定義連續2次冠狀病毒檢測陰性可以解除隔離。在可以檢測病毒之前,儘可能延長隔離期以防萬一,一般是兩周。

記者:很多人現在在大量囤積奧司他韋、板藍根、三九感冒靈等抗病毒藥物,將這些藥物作為預防藥物,到底有沒有意義?

張勁農:

不懂醫,胡亂囤積藥品,有病不找內行治,有可能反而害了自己。

記者:您如何看待武漢的封城措施?

張勁農:

防止疫情全球蔓延,封城和禁止乘坐公共運輸都是有效的措施,但需要配套措施。如鼓勵私家車和電動自行車出行。對無車一族來說,電動自行車恐怕是廣大市民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特殊時期,包括武漢城中心的幾座橋,要劃出電動自行車車道,允許過橋。

對滯留武漢的外地居民,可以採取投親靠友和政府免費提供住處,防止他們找機會逃出城外。

沒戴口罩的就是張勁農 通訊員劉坤維 攝

文章來源:長江日報、武漢晚報

原標題:《協和教授確診「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治療一周好轉:輕症患者完全可以居家隔離控制病情》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協和教授確診「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治療一周好轉:輕症患者完全可以...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曾抗擊過2003年「非典」,是武漢市臨床救治專家組成員。2019年12月3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立即成立專家組,張勁農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副組長,主要負責制定疫情的臨床救治方案和優化治療流程。發熱人群增加迅速,張勁農堅守發熱門診長達半個月。
  • 甲流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全文)
    中新網7月13日電 今天,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甲型H1N1流感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試行版),對各地在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中,對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的管理工作提出要求。衛生部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轄區疫情防控形勢、醫療衛生資源現狀及收治能力,研究制訂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病例救治管理措施。
  • 《甲型H1N1流感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
    中新網7月13日電 今天,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甲型H1N1流感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試行版),對各地在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中,對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的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衛生部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轄區疫情防控形勢、醫療衛生資源現狀及收治能力,研究制訂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病例救治管理措施。
  • 國家醫政醫管局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
    國家醫政醫管局 近期發布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首診隔離點觀察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緩解部分地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
  • 同濟醫生自述:疑似感染新型肺炎,自我隔離四天好轉,我是怎麼做到的
    為了確認,我立刻打電話詢問了我院呼吸科的教授,綜合了我的病史、症狀和密切接觸史,她說從臨床上來講,基本上就可以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但是現在還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的症狀,不用緊張,先居家隔離治療,多喝水,多休息,加強營養,同時服用抗病毒藥,觀察兩天,沒有加重的話,繼續治療 1 周。
  • 瑞士不再檢測輕症 新冠肺炎輕症患者能自愈嗎
    瑞士不再檢測輕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緩解有關醫療機構以及實驗室的壓力,可以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放在重症患者身上。而如果有出現發燒或者咳嗽的情況,不應該再去醫院就醫待在家裡面。目前在醫院裡面的輕症患者都已經全部被安排回家進行隔離觀察。同時瑞士的聯邦委員兼內政部長表示:希望全社會能夠保持團結,儘快戰勝這一場疫情。
  • 最牛醫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竟在家自愈!他是這樣做到的
    1月22日12時自行前往定點醫院就診,即入院隔離治療,目前病情穩定。經省、白銀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均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經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會診研判,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經對2例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共調查出密切接觸者41例,均在居家隔離和醫學觀察。
  • ...已能發音並下床行走 武漢協和醫院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
    全隊迅速討論轉運流程優化細節,最後,有驚無險地,於1月13日晚上11點將患者王海順利轉運至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最終順利將病人交接給由多位教授組成的重症肺炎治療組。排除乙流,確診新冠肺炎1月14日一早,王海的病情讓接診的劉宏教授感到困惑,「如果是乙流的話,原醫院治療方案是可以的,而為什麼病情還會惡化呢?」
  • 流感患者居家隔離治療指導書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目前全國已進入流感高發期。據歷史數據顯示,我區流感流行高峰期一般為12月至次年的1月份。寶安疾控中心提醒,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預計未來我區流感病毒活動強度將會上升、病人將增多。為指導流感患者做好居家隔離治療工作,特制定本指導書。
  • 記者對話合肥市首例新型肺炎痊癒患者:能出院回家,心裡十分高興...
    就在同一天,遠在數百公裡之外的亳州,一名新型肺炎患者也順利出院,成為我省首批兩例痊癒病例。現場:副省長和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祝福安徽省立感染病院(合肥市傳染病醫院)是首批省、市兩級指定的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醫院。29日一早,各路媒體都已經聚集到病房樓下,等待患者黃先生的出院。
  • 感冒、流感和 新型肺炎如何區分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數字每天都在刷新,不少市民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非常擔心,想去發熱門診又怕交叉感染。那麼到底自己是感冒、流感,還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區分三者?如果有頭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該怎麼辦?
  • 醫生講述合肥首例新型肺炎痊癒患者診療過程:他剛開始嗓子疼到發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隔離治療7天後,合肥市首例痊癒的確診患者黃先生抱著鮮花,正式出院。他是自今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安徽省首批成功治癒的兩名確診病例之一。他的病情有什麼特點?在醫院是如何治療的?他的密切接觸者情況如何?接下來居家隔離的14天期間要注意什麼?其他住院患者病情如何了?
  • 發燒咳嗽並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專家教你這樣應對
    這些「不典型」症狀,患者該怎樣辨別,如何應對? 「非典型」首發症狀多樣化 權威部門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
  • 北京協和李太生:新冠患者不能只當「肺炎」來治 | 專訪
    正是利用這樣的科學依據,他和同事提出了早期便給予小劑量激素的療法,使得在北京協和就診的患者免於遭受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 [2] 。此次新冠疫情,李太生延續了當年 「關口前移」 的策略。於此同時,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阻礙抗體生成的情況下,注射免疫球蛋白還可以加強患者免疫力,結合覆蓋所有可能病原體的抗菌治療,降低合併細菌、真菌感染的風險。經過討論後,他的這一想法被納入1月25日發布的《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診療建議方案 (V2.0) 》,並在1月30日於座談會上匯報給李克強總理。
  • 那些自愈的患者都是怎麼做到的?
    與「輕微感冒」患者的治癒過程相似,很多輕症新冠肺炎患者在自我隔離的過程中,通過口服藥物和增強自身免疫力達到了「自愈」。自愈患者一:24歲護士2月4日晚,24歲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賈娜在微博上發表長文,回顧自己11天內從發現感染,到居家隔離,最後依靠藥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痊癒的全過程。
  • 新型肺炎潛伏期傳染嗎?院士告訴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情況是當下民眾高度關注的問題。春節期間,總臺央視記者董倩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進行了獨家專訪。今年73歲的李蘭娟院士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事件防控中有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新型肺炎潛伏期到底傳不傳染?
  • 武漢新型肺炎潛伏期會傳染嗎 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症狀
    從傳播特點上來看,病人早期體溫不高,或正常,輕症病例較多,病毒的傳染性有增強趨勢,行走的傳染源大大增加了防控難度。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十分有限,傳染源還沒有找到傳播致病的機理以及變異的風險還不清楚。換句話說,一種新發的傳染病,病毒發生變化在一段時期內還會有一些新的情況出現,病毒在不同年齡人群的危害程度也還在變化。
  • 新型肺炎潛伏期有傳染性嗎?如何區別於普通感冒?李蘭娟院士這樣說
    新型肺炎潛伏期有傳染性嗎?如何區別於普通感冒?這次新型肺炎爆發,她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赴武漢聽取了有關防控情況匯報並查看現場。新型肺炎只有通過呼吸道傳播嗎?總臺央視記者 董倩:到現在這個階段,這個病毒傳播的途徑,我們到底心裡有數了嗎?
  • 一線專家、親歷患者勸告:普通流感扎堆跑醫院可能交叉感染
    「40歲以下,沒有高熱(>38.5度)或活動性呼吸困難的新型肺炎患者完全可以居家隔離,不必恐慌!」25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連線武漢市肺科醫院新型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杜榮輝時,她的態度十分明確。  杜榮輝醫生表示,目前新型肺炎重症患者,集中在65歲以上,有糖尿病及腎臟、肝臟、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他們病情發展較快,常在一兩天內發展為重症。
  • 《甲型流感輕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發布
    中新網7月13日電 今天,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甲型H1N1流感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管理方案》(試行版),對各地在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中,對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的管理工作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