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場鎮:把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做好

2020-12-16 半島網官網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既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近年來,大場鎮先行先試、穩紮穩打,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大場模式」。

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

走在大場鎮大樓子村寬敞的柏油路上,主街的牆上畫滿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各類宣傳標語和裝飾畫,農村街邊常見的「大綠桶」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銀色不鏽鋼分類垃圾站。

「這是我們施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武器!」大場鎮環保辦工作人員徐英輝告訴記者。這種垃圾桶一組六個,總容積為1440升,分別印有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等字樣,為便於群眾有效分類,箱體上還分別印有「菜梗菜葉、剩菜剩飯、糖果糕點……」「廢充電電池、殺蟲劑、過期藥品……」等標識。

完善垃圾分類硬體設施是有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大場鎮在總結鎮域垃圾分類工作特點及前期工作經驗基礎上,開展垃圾分類標準化「四分類」桶點改造和撤桶並點工作,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四分類投放點93處,撤桶並點486處,參與戶數共計16035戶,覆蓋率達到100%。

「圍著垃圾轉」變成「圍著人心轉」

從11月9日起,大場鎮鳳墩村多了一道橙色風景線。根據志願服務日程安排,該村居民志願者輪流上崗,在投放點及垃圾落地較多的地方蹲點勸導,督促居民養成定時定點投放的習慣。

除了「蹲點勸導」,志願者們還主動入戶推銷「環保訂單。「大姨,習總書記說了,垃圾分類是新時尚。」12月10日9點多,大場鎮鳳墩村計生主任任玉秀正挨家挨戶「敲門入戶」,通過發放《垃圾分類指南》、面對面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和要求、籤訂《垃圾分類承諾書》等形式,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正確率。

「我們動員村幹部、黨員帶頭開展投放勸導、入戶宣傳、源頭減量等志願服務活動,並且以點帶面,帶動更多村民加入垃圾分類志願服務隊伍。」鳳墩村書記丁相偉說,垃圾分類正從「圍著垃圾轉」變成「圍著人心轉」。

堅持「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

根據垃圾分類參與主體多、涉及面廣、環節多、流程複雜等特點,大場鎮建立「鎮聯繫村、村兩委聯繫黨員幹部、黨員幹部聯繫農戶」三級責任體系,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村莊、每一條胡同、每一戶,指導督促所轄區域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責任。

同時,大場鎮建立垃圾分類日常督查和工作考核獎補機制,嚴格落實垃圾分類考核管理辦法,堅持「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線上」通過微信工作群,每日不定時要求督導員發送垃圾分類情況照片,「線下」鎮級檢查小組不定期對督導員在崗情況、引導居民投放情況、垃圾分類準確情況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督促整改、獎優罰劣,實現了「查、改、評、考」閉環處理。目前大場鎮日均減少生活垃圾處理量近50.4噸,同比減少54%。

通訊員:夏乾峰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共同行動起來,做好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
    為做好《條例》的施行工作,我市還出臺了貫徹實施方案,明確了各職能部門職責分工。  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首批「無廢城市」試點市,我市對垃圾分類工作高度重視,近年來通過廣泛宣傳、建設垃圾分類收運處置設施、開展小區試點示範等措施,不斷推進這項工作並取得積極成效。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上海的經驗與思考
    垃圾分類實施一周年,上海取得了哪些進展,又面臨哪些新挑戰,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常態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可持續行為研究課題組博士後李長軍。2020年2月,上海某小區的垃圾定點投放點。
  • 嶗山區垃圾分類在行動④:全民參與做好「關鍵小事」加速環境改善
    半島記者 馬克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所製造的垃圾數量也越來越多,做好垃圾分類,是我們每個公民應該盡到的責任與義務。為了促進嶗山區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嶗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場公益進社區之垃圾分類公益課程,通過觀看垃圾分類公益短片,讓市民對垃圾分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認識到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不僅能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 做好垃圾分類「先行者」 築牢垃圾分類的「群眾基礎」
    我們專門成立了成立局機關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同時,我們局服務監管處還制定了2020年垃圾分類『十個一』工作方案,做到月月有活動,人人有責任。」
  • 請做好垃圾分類好嗎?「好嘞」!
    請做好垃圾分類好嗎?「好嘞」!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進行全面普及這座看著像是商店的房屋就是投放在小區的「好嘞社區」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亭,小屋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垃圾分類回收的箱櫃,一部分是積分兌換物品的展示櫃檯,居住在小區的居民可以用垃圾回收後的積分換取各種生活用品。
  • 垃圾分類這件事,鄞州這個幼兒園花了心思
    世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既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社會發展大事。每年評選「垃圾分類信義主婦」「綠色家庭」等,抓好典型宣傳,做好示範引領,區各級婦聯組織主動作為,上下齊心,多軸發力,動員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積極主動做好垃圾分類,為建設生態美麗家園貢獻力量。好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
  • 垃圾分類益處多 環境保護靠你我 銀泰城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
    淄博12月10日訊 為進一步倡導垃圾分類理念,營造人人皆知、廣泛參與的環保氛圍,提高社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自11月底,四寶山街道銀泰城社區組織的「垃圾分類益處多 環境保護靠你我」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在轄區各小區展開。
  • 東城開展「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活動
    6秒就能完成一道垃圾分類選擇題,1分鐘內準確將20種垃圾分類完畢,自編自演垃圾分類趣味節目,這些垃圾分類「小達人」,是東城區寶華裡小學的孩子們。日前,永外街道團工委、婦聯聯合寶華裡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40名五年級的學生分為綠色精靈隊和藍色天使隊熱火朝天地打起擂臺。「如果我們不去分類,我們的家園就會被這些高高的垃圾山吞沒!」在觀看了開場小視頻後,孩子們積極踴躍舉手發言,用稚嫩的話語描述垃圾不分類的危害。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下一步,廣州將突出抓好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全鏈條提升,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動員,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0年,廣州將創建10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從身邊做起。上班前隨手將家裡平時就分好類的兩袋帶下樓,分揀出來的礦泉水瓶就投放到小區門口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裡,帳戶上又能攢下積分……家住茶滘街汾水花園的上班族吳女士在出門時已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小區裡很多地方都張貼著垃圾分類的宣傳語,這兩三年感覺變化很大,現在都是定時定點投放。」
  • 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 德耀中華 - 新鄉網新聞中心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隨著秋冬季節到來,疫情不同程度出現反彈,居家防疫、自我保護已經成為大眾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同時,做好廢棄口罩等垃圾分類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從長遠來看,垃圾分類不僅是疫情防控的現實需要,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長久之策,對於守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遂昌開出5張生活垃圾分類罰單
    「由於垃圾未按要求進行分類,現根據《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您處以20元罰款,請您配合。」近日,遂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妙高中隊隊員在巡查時發現一位群眾在投放垃圾時未進行分類,不僅現場進行了制止和指導,還開具了《當場處罰決定書》,這也是該縣首次對個人開出生活垃圾分類罰單。
  • 【地評線】大江時評:落實落細做好垃圾分類這篇大文章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了《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推進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進行部署。  垃圾分類進行了多年,總結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在「精細」上下功夫,補短板強弱項,加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銜接,一環扣一環,讓垃圾分類「分得清」、處理的徹底。  實行分類投放要強化生態意識。垃圾分類說到底就是要改變以往「一齊裝」「一包扔」習慣,將粗放變為細分。
  • 大渡口:校社聯動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引導孩子們做好垃圾分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9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唐洪瓊)連日來,重慶市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開展黨建共同體「校社共建」項目垃圾分類主題活動,通過趣味塗鴉、環保教育基地等,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引導他們做好垃圾分類。在兒童趣味塗鴉活動中,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在白色帆布袋上作畫。
  • 垃圾分類「溧水模式」來了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作為南京市唯一的2020年度國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區
  • 「老街坊」踐行「新時尚」,白將軍社區的「垃圾分類養成記」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白將軍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均嚴格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投放,雖然社區平房區居多,又是老舊小區,住著的都是老街坊,但大家已然養成了源頭分類的良好習慣,積極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注重源頭分類,推動習慣養成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從宣傳到實施,如今已逐漸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然而垃圾分類並非易事,要想實行好,關鍵在習慣養成。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張延節:「垃圾分類,人人有責」,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垃圾分類很難,難在需要全民參與,形成自覺行動,並要持之以恆;垃圾分類又很簡單,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所以,只要人人把垃圾分類當成一種責任,養成一種習慣,男女老少都參與到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減少汙染,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 朝陽東湖街道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
    朝陽區6月5日發布,東湖街道南湖中園北社區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通過「21天效應」,鼓勵和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南湖中園北社區居民於龍在家中配備了四個垃圾桶,分別對應其他、廚餘、可回收、有害四類垃圾。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136社區智治法」,天逸社區巾幗「逸姑娘...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天逸社區自2018年8月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現所屬金辰之光、金地天逸、陽光城上府三個小區共計5688戶,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在推進過程中,社區總結出了一套具有天逸社區特色的垃圾分類「136社區智治法」。
  •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垃圾量也在不斷增加。實施垃圾分類已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著力推動的「關鍵小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了解基層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 文昌閣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當好分類「大管家」
    新湖南客戶端12月30日訊(通訊員 李奕) 上午八點,長沙市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慶和裡1棟的居民劉爹正提著一袋生活垃圾緩緩的從樓道裡出來。「劉爹,你這袋子裡包括了溼垃圾和幹垃圾,我們要進行分類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