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天象
本周值得大家關注的天象有金星合月和一年中最值得觀賞的一場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
金星合月
12月13日清晨,日出之前,明亮的金星和一輪彎彎的殘月出現在東南方的低空。兩個明亮的天體靠的非常近,角距離只有不到2度,金星在上,細細的月牙在下方偏左。在俄羅斯最東部的地區可以看到月亮把金星遮擋住的現象。
金星合月 圖源:星圖軟體
雙子座流星雨
本周,一年當中最大的一場流星雨將要隆重登場,這就是雙子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今年的活躍期從12月4日開始到17日結束。預報的極大時間出現在北京時間12月14日8點50分,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預計可以達到150。13日晚到14日晨是觀測的最好時機。當然,前後幾天也可以觀測,但能看到的流星數量就要大打折扣了。14日正好是農曆十月三十,月亮完全不影響觀測。
雙子座流星群 圖源:星圖軟體
雙子座流星雨和出現在每年1月的象限儀流星雨、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的三大流星雨,也是最靠譜的流星雨。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郊區觀測雙子座流星雨,一晚上看到了7、8百顆流星。它的輻射點位於雙子座α北河三附近,在這個季節,雙子座天黑後不久就從東方偏北的地平線上升起,輻射點升出地面,此時就可以開始觀測流星。隨著時間推移,輻射點越升越高,觀測條件越來越好,午夜過後,雙子座升到最高,天亮前移動到西方天空,整個晚上,輻射點都在天上,觀測時間可以長達10個小時。
這個流星雨之所以稱雙子座流星雨,是因為流星的輻射點位於雙子座,這並不是說流星只出現在雙子座,流星可能出現在天空中的任意方向。
如何判斷流星是否屬於雙子座流星群?
判斷你看到的一顆流星是不是屬於雙子座流星群很容易。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從雙子座輻射出來的,把流星運動的軌跡反向延長,如果能回到雙子座α星北河三附近,也就是輻射點所在的位置,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是了。另外屬於雙子座流星群內的流星速度較慢,只有35千米/秒,比一般的流星要慢一些,這也是判定是不是群內流星的一個方法。
觀測流星雨貼士
觀測流星雨需要選擇合適的觀測地點,一定要遠離城市燈光的幹擾,周圍儘量避開建築物和樹木的遮擋。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自駕車去觀測的朋友不要疲勞駕駛。最好不開夜車,儘量在白天就要抵達觀測地點,並首先熟悉觀測場地周邊的環境,選擇適合觀測的地點,如果有農家院或賓館落腳就非常理想了。
由於正值冬季,晚上的溫度非常低,欣賞流星雨時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防寒保暖。要帶上足夠多的衣物,觀測時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裹起來。因為要長時間觀測,舒適的觀測姿勢可以減輕疲勞,最好坐或躺著觀測,這樣椅子和防潮墊就是必需要準備的工具。觀測流星雨需要一整晚的時間,長時間連續觀測一般人可能會吃不消,最好量力而行,中間安排休息幾個時間段。另外還應該準備些食物和熱水適時補充一下。
仰觀雙子,星隕如雨 攝影:北京天文館 詹想
從歷史上看,雙子座流星雨出現的比較晚,十九世紀中葉才被人們發現。當時它的流量比較小,每小時只有十幾顆。不過,它的流量逐年穩定增長,到近些年,有的年份流量已經上升到每小時150左右,遠遠超出了其它流星雨。當然150這個數字只是各種條件都比較理想的一個理論值,實際上,這些條件不可能都完全具備,所以觀測不到這麼多,能看到一小半的流星就很可觀了!
雙子座流星雨的特別之處
這個流星雨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我們知道,一般的流星雨它的來源大都是彗星,比如哈雷彗星會帶來10月的獵戶座流星雨和5月的寶瓶座德爾塔流星雨,哈雷彗星就是這兩場流星雨的母體彗星。而引起雙子座流星雨的不是彗星,而是一顆小行星。從1862年人們注意到雙子座流星群後就開始尋找它的母體彗星,但一直沒找到。直到1983年,才發現了一顆和雙子座流星群軌道相同的石質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編號為3200號,命名為法厄同。在希臘神話中法厄同是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兒子,因駕駛太陽神的太陽戰車失控,造成巨大的災難而被天神宙斯用閃電劈死。
法厄同這個小行星不是普通的小行星,而是一顆近地小行星。一般的小行星都老老實實地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運行,和地球完全沾不上邊。但任何事情總會有特例,有一些小行星不老實,會「越界」跑到地球附近來,甚至會深入到地球軌道之內,這樣的小行星統稱為近地小行星。
它們還可以再細分為三類,其中有一類叫做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它們的近日點在地球軌道之內,遠日點在地球軌道之外,也就是說小行星的軌道有可能和地球軌道相交或非常接近。第3200號小行星法厄同就屬於這類。
這顆小行星的平均直徑只有6千米左右,圍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523.5天,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只有0.14天文單位,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要小得多,也比所有其它已經命名的小行星更接近太陽。離太陽最遠的時候,則比火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要遠一些。它的軌道穿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在每年12月14日前後接近它的軌道,和軌道上散落的物質相遇,從而形成了雙子座流星雨。
文章作者:北京天文館 寇文
文章編輯、排版:北京天文館 李珺
責任編輯:北京天文館 曹燕
北京天文館
微信公眾號 : 北京天文館
新浪微博:@北京天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