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 15: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紀婕妤 仰武 謝婷
胥溪
引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緊扣新時代、新要求,明確提出2018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強調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履職主線,以助推產業升級、環境優化、民生改善為履職重點,為加快實現建德新崛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這一切合當前發展實際的工作思路,引起了廣大委員的強烈共鳴。
讓鄉村更美、生活更好
委員熱議鄉村振興關鍵詞——生態宜居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內容。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從新農村建設要求到鄉村振興戰略新高度,委員們熱議不斷,感慨良多。大家紛紛表示,隨著近年來「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建德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時刻發生著可喜的變化,鄉村更美了,農民生活也更好了。
水是生態之基,提及生態宜居,來自市「五水共治」辦的邵笑燕委員充滿自信,「早在2015年,建德主要河道即已實現Ⅲ類以上水質。2016年,小微水體整治深入城鎮農村各個角落,農村汙染防治投入力量進一步增強,目前建德全域水流已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水質。」
除了有一個良好的水環境,讓廣大農民喝上「放心水」也是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的重要舉措。邵笑燕委員特別提到了農村供水的「二次革命」——村供水一戶一表改造工作,「以往每個村只有一個水錶,存在自來水漏損嚴重、管網維護不規範、水質水壓不平衡等突出問題。如今我們正加快同城同網同服務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步伐,把水錶裝進了每家每戶,減少居民輪流抄表和自行維護的麻煩。」
生態宜居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蔡劍毅委員用「乾乾淨淨、漂漂亮亮、整整齊齊、和和美美」16個字道出了心目中的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得再好,沒有長效保潔和老百姓共同參與維護,生態宜居最終將成為一紙空談。」蔡劍毅委員還建議,當前大力開展的美麗庭院建設要注重引導,一方面要引導村民做好門前的潔化序化,另一方面也要在庭院美化設計中做好科學引導,「例如門前綠化工作,我覺得種植樹木比種植草坪更好,便於長效維護。」蔡劍毅委員說。同樣關注美麗庭院建設的委員藍燕則認為,要以點帶面,在打造示範特色村的同時積極宣傳美麗庭院建設的典型農戶,營造良好共建氛圍。
如何將農耕文化的精華融入生態文明的構建中,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家園?這是多年從事鄉土文化研究的楊吉元委員所關注的。楊吉元認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每一個鄉村的最美寫照。他建議,要深入實施農村文化品牌打造工程,讓鄉村的道路、古建築、田園變成一本本承載著鄉村記憶和歷史的故事書,同時,也要以農耕文化為基礎,重新構建生態農業發展平臺,用鄉愁和更多創業機遇來打造宜居宜業新農村,喚回在外的青年,回故鄉創業、建設。
西紅花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建德必須立足現有的農業特色和優勢,牢牢把握產業升級這個有力的抓手,做強做大,彰顯特色,才能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產業升級:讓農業強起來
建德西紅花產業發軔於上世紀80年代,目前全市西紅花種植面積約3260畝,乾花絲年產量約2000公斤,產量佔全國市場的40%,佔全省的75%,是全國最大的西紅花產地。
「品牌意識欠缺、技術支撐乏力、扶持力度不強,是建德西紅花產業發展遭遇瓶頸的根源。要做足產業升級文章,強規劃、樹品牌、重扶持,做強產業發展根基。」結合西紅花產業發展現狀,張紅平委員認為,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建德西紅花產業的比較優勢,集中各方力量,將建德的西紅花產業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戰略性農業產業。
不少來自經濟界別的政協委員認為,除西紅花產業外,草莓、茶葉、柑橘、蓮子、油茶、乾果等特色農業產業雖然在建德全面開花,但也同樣遭遇各種發展瓶頸。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下,農業產業升級可以借鑑工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在謀求一二三產融合中強化城鄉統籌,夯實產業升級這一基石。
項目支撐:讓農村美起來
王運委員來自欽堂鄉,是個典型的農業「創二代」。在她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立田園綜合體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王運說,欽堂鄉一直致力於創建「美麗鄉村示範鄉、全域旅遊樣板區」,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創意體驗、田園飄香、山居野趣」的「詩畫田園小鎮」。而放眼全市,各鎮各村的「美麗建德」建設也一直熱火朝天。「田園綜合體項目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有助於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實現現有產業及載體的升級換代。當前,建德草莓小鎮項目成功爭取到省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希望還能有更多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落戶建德。」王運委員表示。
鄉村旅遊:讓農民富起來
當前,建德「美麗建德」建設如火如荼,政協委員們紛紛表示,要向「美麗鄉村」建設要「美麗效益」,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政協委員、市工商聯秘書長林志強看來,建德有不少鄉村可以通過鄉村旅遊來帶動農民致富。建德作為浙江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共有鄉村旅遊點203家,其中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鎮2個,杭州市級以上農家樂集中村6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4個,星級農家樂、民宿逐年增多。鄉村旅遊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也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意義重大,而且恰逢其時。相關部門要著力解決管理體系不健全、產業發展集聚效應不突出、經營者素質不高等問題。」林志強委員建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建德農村發展將迎來更多新機遇,只有解放思想,敢想敢試,大力發展包括鄉村旅遊在內的各種鄉村振興載體,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乾潭
打造「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格局
鄉村有效治理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有十分明確的表述:「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圍繞自治、法治、德治,委員們暢談了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壽昌鎮桂花村又美又靚,人人都是保潔員;乾潭鎮沛市村面貌大變樣,群眾不是圍觀者……綜觀建德一些村莊的建設經驗,都發揮了群眾的主體作用。在蘇曉明委員看來,基層的治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群眾工作中去,如何發動村民積極投身村莊建設,是一個值得長期深入探索的課題:「從原來自薦直選,到後來的雙推雙選,近年來建德村級換屆選舉中越來越注重人才的選拔和群眾意願的貼近。選拔一批政治素養、品德、學歷等方面都嚴格過關且真心為鄉村謀發展的村幹部,是實現村級有效自治、充分調動村民幹事創業激情的關鍵引擎和有力催化劑。」
「在我看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治理有效這一科學理念的提出和實現,不能僅限於依靠自治,更應該融入法治、德治。」周偉清委員有著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名政法工作者,周偉清委員覺得,法治是鄉村治理有效的根本所在,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弘揚社會正氣、懲治違法行為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要推崇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推進送法下鄉、送法入戶等基層普法活動,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提升鄉村法治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尊崇村規民約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強德治,傳播「建功立德」的建德鄉土「德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德治與法治的和諧統一。
周建兵委員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在村幹部依法、依規管理村級事務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文化對人心的浸潤作用。周建兵說,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凝心聚力的作用。「正如當下建德正在全力推進的『德文化』地域品牌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層實踐,通過對文化禮堂、道德講堂、村規民約的建設完善,對村莊歷史文化、家風家訓、好人好事的挖掘梳理,正在逐步顯現出道德文化的約束力,以及村民行為規範的自我約束作用。」他建議要重視鄉村文化員的作用,發揮好各類講堂的平臺作用,同時通過發揮有鄉土文化情懷的人的作用,傳承好傳統文化,讓德治在鄉村治理上發揮重要作用。
1516173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