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法、講究技巧,按孩子能夠接受、也樂意接受的方式去進行,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先聽聽孩子的解釋
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申訴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2.讓孩子學會換個立場
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問問孩子「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
3.父母也要自我批評
在批評孩子之前,先來一番自我批評,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4.批評孩子注意場合
家長批評孩子最好單獨進行,不應該在公開場合,比如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或朋友的面、當著眾多親朋的面。
5.批評時別翻舊帳
本來一個很小的錯誤,偏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這樣的批評只會讓孩子對你抵抗,甚至不承認錯誤。
6.批評時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只評價事實,不分析動機,剝掉孩子最後一絲遮羞布,給他強加罪名,無異於火上澆油。
7.批評時不要動手打孩子
不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反思錯誤,而是一味打罵,這種急於求成的批評,往往造成反效果。
8.學會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孩子自然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
9.批評要儘量簡短
儘量使用最簡練的語言、花費最短的時間來完成。受批評的感覺總是不舒服的,誰都希望這種感受儘快結束。
10.語音語調不能高
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
11.想批評前可以借鑑他人
父母用他人類似的錯誤行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個錯誤,這麼做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2.給孩子一點心理安慰
孩子犯錯受批評後情緒往往低落,父母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安慰,讓孩子感到你們依然愛他。
13.父母應「統一戰線」
父母教育孩子時,如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所想的就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而是尋求庇護。
14.別把壞情緒發洩給孩子
受到壞情緒影響時,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就不是客觀公正的,「你一天到晚...」 、 「你從來都是...」等指責都可能激化矛盾。
15.增加身體接觸
摟著孩子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用眼睛正視孩子,能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
16.批評和鼓勵相結合
批評後加一點鼓勵,不僅能促使孩子儘快改正錯誤,還能引導孩子向自己擅長的方向發展。
以上批評孩子時的16個小技巧,望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