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發射成功,火箭可重複利用,意味著什麼?我國能做到嗎?

2020-12-14 嚴眼看天下

大家好,我是嚴眼看天下。寫好玩文章,交天下朋友。

今天是6月1日,首先祝我的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讀者們節日快樂!

就在我們歡慶兒童節的時候,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美國網紅老闆馬斯卡的商業航天企業SpaceX成功發射了一枚火箭--獵鷹9號。

這枚火箭將搭載2名美國太空人的載人飛船--龍飛船送進了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開創了商業公司參與航空的歷史,成為第一個非國家機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公司。

看完這個新聞,你是不是有許多小問號,這件事意味著什麼?技術怎麼樣?什麼時候我們國家的公司可以做到這一點?下面我給大家一一解答。

(一)

首先,我們必須要看到,SpaceX是一家非常成功的航天企業,它的技術世界領先,雖然它的基本技術來自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但是它明顯進行了大的改進,最重要的進步就是在火箭的可回收利用。

咱們經常看新聞都知道,我們國家新聞聯播裡經常播放火箭騰空而起的畫面,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和這件事沒什麼關係,為什麼?因為進入外太空、火箭發射這件事成本太高了。

而這裡面的高成本,主要來自於火箭的費用,作為一次性消耗品,如同醫院裡的注射器針頭一樣,將衛星或者航天飛船送往太空就被拋棄了,只是這個玩意的費用比針頭高多了。

SpaceX公司的最大貢獻就是將火箭重複利用的部分達到了80%,這麼一搞,費用直線下降,比如這次送太空人,每個人花了5500萬美元(其實也挺貴啊),但還是比前面委託俄羅斯需要花費的8500萬美元少多了。

(二)

可以說,SpaceX公司憑藉一已之力,讓火箭回收、重複利用從理論變成了現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在某項技術沒有人實現之前,大家可能都認為這個技術是空想,但是一旦有一個國家實現了,其他的國家就會紛紛嘗試各種技術路線去實現。

我們國家作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能把人送進太空的國家(剩下兩個是美國和俄羅斯)之一,原來一直關注的是如何把人送上去,沒有考慮過成本問題,畢竟是舉國體制。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可回收的先例在前,我國最近也一直在提火箭的運載能力和可回收利用的問題,而且也開始搞起了民營火箭企業,比如藍箭航天、零壹空間和星際榮耀等公司紛紛出現。

聊到這兒,我要提一下,我國的航天能力目前在兩個方面還是和美國、俄羅斯有較大的差距,第一個就是剛才說到的火箭回收,另一個是運載能力,比如美國70年代的土星五號,其最大近地軌道載荷達到了118噸,而我國最新的胖五,運載能力也就22噸而已。

(三)

知恥而後勇,我們不能天天光喊著「厲害了我的國」,作為後發國家,既有跟著別人研究的優勢,又有技術儲備不足的劣勢,尤其是航空航天這樣的高精尖領域。

其實這些都不是我所擔心的,我擔心的是看的另一條不起眼的新聞,SpaceX公司計劃充分利用它的火箭可回收技術,開展「星鏈」計劃。

他們計劃在2020年發射約1600顆衛星(我剛開始差點以為看錯了,這可是上千顆衛星啊),遠期目標是在空中布設4.2萬顆衛星(得,計量單位直接變成萬了),作為6G的基礎設施。

看到了吧!關鍵點在6G,這其實和我昨天、以及前面寫的文章觀點一致,美國想通過打壓華為、制裁我國等一系列手段,牢牢把5G、6G乃至以後的信息基礎都把握在它的手裡。

它掌握這些幹什麼呢?當然不是為了造福人類了,而是為了繼續實行技術壟斷,繼續維持躺著賺錢的生活,誰不聽話還制裁誰,讓你有錢也買不到技術。

(四)

美國和我國的競爭,絕對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貿易戰、或者制裁某個公司就行了,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確切的說,是一場美國想讓我們死,他自己活得舒服的霸凌。

但是我們不可能束手就擒啊,就算有人想投降,14億人民也不願意啊,我們的先烈們面對屠刀和死亡的威脅,唱著國際歌,慷慨激昂地奔赴刑場,不是為了失敗的,他們在死亡前想的不是自己生命的終結,而是他們的後人們會有幸福的生活,不再給美國為首的西方做牛做馬!

別人有的我們固然羨慕,但是更多的是要擼起柚子加油幹啊!要不然,我們的後人會怎麼看我們呢?你說是吧?

相關焦點

  • SpaceX創造歷史!「二手」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回收
    當地時間3月30日,SpaceX成功把之前回收的獵鷹9號的一級助推器發射升空。去年,這個助推器把一個充氣太空艙發射到了太空中。它還在佛羅裡達海岸上演了一出壯觀的著陸,落在海上無人船上。這艘船被戲稱為「愛你如故」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本周四,回收再利用的助推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後,落在了同一艘海上無人船上。
  • 我國可使用重複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美國「一小時打遍全球」空天飛機不...
    直到官宣「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網友們才一片歡騰: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咱們就聊聊這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技術難點和美國的X-37B太空飛行器,從純技術角度看問題、看世界。 所謂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是指太空飛行器飛出大氣層再返回地球的時候可以繼續使用,就像飛機一樣。這個「可重複」是相對傳統太空飛行器的一次性使用而言的,目前為止,除了美國已經退役的太空梭、X-37B以及spacex的「龍」飛船外,世界上所有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一次性的。
  • 史上最全SpaceX火箭數據開源,核心、組員艙、起落架、發射信息全都...
    實際上,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貢獻有關數據,之前他們就整理開源過火箭發射Timeline。  這些能拿來幹什麼?  例如,針對歷史活動信息的查詢步驟如下:  1、查詢信息連結,可選用Postman查看API信息。
  • 發射成功,SpaceX送貨去空間站,將試驗新冠藥物
    12月7日,當地時間周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將首艘經過升級的貨運龍飛船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T+00:12:06,二級火箭分離成功,龍飛船部署(DEPLOY)成功。到這一階段,意味著整個DM-2任務基本成功了一半。接下來龍飛船將經歷幾次點火過程,逐步接近ISS(國際空間站),並在北京時間5月31日22點27分開始對接ISS,開艙門會在6月1日零點45分發生,ISS歡迎儀式則會在6月1日凌晨1點15分開始。
  • SpaceX可回收火箭發射成功 回收船未就位
    SpaceX可回收火箭發射成功(圖片來自Associated Press)    據悉,衛星已經成功進入預設運行軌道,主要任務均已完成。不過受到大西洋的強烈風暴影響,原定用於獵鷹-9號火箭第一級回收的海上著陸駁船無法抵達預定海域,火箭的回收將只能在海上進行。SpaceX CEO伊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稱,火箭只能在海面上降落,成功的機率低於1%。    馬斯克表示:「火箭(在海面上)軟著陸成功,誤差不超過10米,火箭垂直降落在海面上,如果今天天氣能好一點的話,回收工作肯定會成功。」
  • SpaceX成功 人類史上首次火箭回收是怎麼做到?
    為了航天發射節省成本,上世紀美國和蘇聯在太空競賽的背景下提出了利用可回收的優勢發展太空梭,然而事實證明由於系統過於複雜、再利用成本極其高昂,太空梭成為一個失敗的科研項目:美國太空梭平均的發射費用達到了瞠目結舌的15億美元,加上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失敗,直接導致項目下馬。而蘇聯人做的暴風雪號,則完全沒有投入實際使用就宣告退役。這種背景下,重複回收火箭被人重新提出。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收藏版)
    T+00:12:06,二級火箭分離成功,龍飛船部署(DEPLOY)成功。到這一階段,意味著整個DM-2任務基本成功了一半。、阿波羅飛船、太空梭之後)  ●SpaceX第94次航天發射成功  ●獵鷹9號火箭第85次航天發射成功  ●第52次成功回收火箭  ●第33次成功海上回收火箭
  • 火箭殘骸「指哪兒落哪兒」,我國做到了
    我國完成了火箭殘骸的精準控制,落在了設定的落區範圍內。這次技術驗證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那麼這個長得像「蒼蠅拍」似的東西,真的有這麼大的能耐嗎? 當然!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從2006年獵鷹1號首次升空至今計算,96%的發射成功率,已經追平甚至略有超過各個主要航天大國的記錄。對此,網友驚呼:創造歷史!第100次發射具體情況如何?SpaceX凱旋的背後還有什麼隱患?三手火箭完成第100次成功發射不是第100次發射,而是第100次成功發射。這次的發射任務,是馬斯剋星鏈計劃的第15批「一箭60星」升空。其實大家目前對SpaceX火箭發射、回收早已見怪不怪,但這次發射還是有兩個值得一提的兩點。
  • 我國火箭可回收路上的首次成功!殘骸實現「指哪兒落哪兒」
    我國完成了火箭殘骸的精準控制,落在了設定的落區範圍內。這次技術驗證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那麼問題來了,啥叫火箭殘骸精準控制呢?說白了,就是指哪兒落哪兒。這一次準確落在設定落區的殘骸,是長徵二號丙火箭的一部分,就是下方火箭中間那段深色的部分。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與傳統太空飛行器有什麼區別之處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你知道什麼叫做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那麼這次中國發射成功了代表什麼意義嗎?我國航天事業將出現質的飛躍。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重複使用不用回收的太空飛行器,與傳統的太空飛行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人大代表:中國火箭有趕超美國潛力,可一次發射十多輛特斯拉!
    這是一款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來自馬斯克創立的美國私企SpaceX。反觀我國,是否也具備了火箭可供重複使用的技術?未來是否也會有民間資本參與航天研究?兩位全國人大代表對此發表了見解。這項技術的發展,可有效降低運載火箭成本,雖然技術已經突破,但尚未成熟。而中國的一次性運載火箭,價格較為低廉,若能持續在「可重複使用技術」研發上投入精力和人才,將有趕超他的潛力。反之,等到國外相關技術趨於成熟,我國在航天領域將會面臨威脅。
  • 比SpaceX可回收復用火箭發射成本更低?維珍軌道採取了什麼策略?
    繼SpaceX研製可回收復用獵鷹系列火箭之後,維珍軌道另闢蹊徑,將火箭發射成本之戰推上高潮。本月中旬,維珍軌道將再次採用波音747「宇宙女孩」搭載「發射者一號」發射。在去年七月份,維珍軌道公司採用大幅改裝的波音747運輸機——「宇宙女孩」,成功在美國西南部的莫哈韋沙漠上空投下一枚「發射者一號」火箭的仿製品,該仿製品由水和防凍劑填充而成,重量與真火箭一致。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再次成功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實現火箭在海陽的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
  • 火箭成功發射,為長徵八號首飛貢獻「河北智慧」
    據了解,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承載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併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能力。未來將實現發動機回收使用、多頻次發射等一系列科技目標,主要承擔我國未來商業火箭的發射任務。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航天人默默奉獻。
  • 51天後SpaceX火箭助推器再升空!成功發射韓軍用通信衛星
    7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一SpaceX旗下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將一顆韓國衛星送入軌道。火箭發射升空後,一級助推器降落在大西洋的無人駕駛船上,而火箭整流罩的兩個部分均通過回收船順利回收。
  • 接下來一年預計要發射多少髮長徵八號火箭?官方回應
    這是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也在可重複使用技術、智慧火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作為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是怎樣誕生的,能力如何,肩負哪些使命和任務?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正在到來?首飛前夕,我們前往海南文昌,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
  • 美國SpaceX公司測試「螞蚱火箭」 可重複使用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24日的報導,美國知名火箭製造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近日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了一段可重複使用的「螞蚱火箭(Grasshopper)」飛行測試視頻。如果該火箭最終研發成功,將大大降低航天費用。據悉,測試是在SpaceX位於德克薩斯州的火箭研發基地進行的。
  • 廈大成功發射火箭!研究目標是:兩小時全球民航直達!
    今天早上你被嚇大了嗎?廈大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廈門大學成功發射火箭!記者隨即從廈大校方獲得證實:2019年4月23日上午7時28分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廈門大學「嘉庚一號」火箭成功發射!火箭誰造的?正在發射現場的廈大航空航天學院負責人接受《廈門日報》採訪時表示:此次發射有兩個目的:在火箭上做一場空氣動力學試驗驗證火箭的回收重複使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