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治理工作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預防措施
2. 化學措施
3. 監測與跟進
預防措施
預防工作是成功控制蟑螂的重要環節。預防措施可以使蟑螂的入侵最小化。相比於等蟑螂進入建築後再對其進行清理,提前將其阻擋在外更為簡便有效,花銷也較小。
蟑螂的生存需要3樣東西:食物、水、藏身處。因此,我們可通過切斷入口、切斷食物源和消除藏身處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阻止蟑螂入侵。
以下措施可在預防過程中起到幫助效果:
切斷入口:
封堵地基和牆面上所有3mm及以上大小的孔洞和縫隙封,防止蟑螂入侵到建築內部。檢查門窗,管線以及其他開口,確保沒有可以讓蟑螂進入的縫隙。新物品進入室內時需進行檢查(如飲料紙箱、生活用品、箱包、用過的器具或家具)以免有蟑螂或蟲卵「搭便車」。切斷食物源:
不要留下未洗的碗盤、廚具、裸露的食物同一起蟑螂過夜。注意食物封存。仔細清理食物殘渣、廚餘等。所有垃圾應存放在帶密封蓋和塑料垃圾袋的容器內;垃圾袋不要放在室內過夜。經常清洗櫥櫃、家具、水池、灶臺、冰箱底下的區域。同時,也要清理碗櫃、食品櫃檯架、儲物箱等儲存食物的地方。潮溼區域加強通風。儘可能讓表面保持乾燥。消除藏身處:
不用的廢棄物如廢紙、盒子、箱子等及時處理,不給蟑螂留藏身空間。
PCO工程人員應根據客戶現場情況,結合在檢查環節勘察到的風險點,向客戶建議相應的環境改善治理方面的建議和指導,減少蟑螂的孳生環境,起到有效預防的作用。並且向客戶溝通預防措施對有效降低蟑螂密度的重要性:會大大提高和鞏固化學防治的效果。
化學措施
僅靠良好的衛生條件和完美的家政服務無法長久徹底地解決蟑螂問題。如果蟑螂已經在建築內駐紮下來,則有必要通過強化治理,快速降低初始的高密度感染水平。通常,我們會使用滯留噴灑和膠餌進行治理。
滯留噴灑
滯留性殺蟲劑通常在治理區域較大、應用膠餌不方便或者低效時使用。施用滯留性殺蟲劑不應是地毯式的,而應以局部、縫隙或裂縫處理為主。與膠餌比較,噴灑的優勢在於起效更快,且在不太敏感的區域提供更高效、經濟的控制。
準備工作
與後勤主管提前確定治理時間,最好在晚上進行。此時一般治理場所人員較少,而且是蟑螂的活動高峰期。獲得客戶支持和配合,如對治理區域的設備進行拆卸、清空櫥櫃、移動食物等。對於不能移動的食物和餐具要進行遮蓋處理。在開始噴灑之前,應檢查和校準設備。在室內使用的噴灑藥劑應保證是無味的。根據產品標籤進行殺蟲劑的配比。穿戴好專業防護設備。施藥地點
噴灑在垃圾箱、走道、地腳線、排水管道、浴室、衛生間等非敏感區域。在廚房內,滯留噴灑應該用在蟑螂藏身和活動區域、牆面和地板的縫隙中、水槽和爐子下方、冰箱後部、洗碗區、管道等處。處理室內下水口、排水管道、外圍汙水井、門窗周圍,防止蟑螂入侵和孳生。
施藥方法
一般按照每平米50ml的藥液量進行表面噴灑。用柱形針狀噴嘴處理縫隙,用扁平扇形噴嘴覆蓋表面。在噴灑時確保藥液滲透到縫隙中,同時在表面留有殘效。所有噴灑的表面需要被完全浸透而不流淌為宜。
蟑螂膠餌
膠餌的優點是對客人、對環境、對食品都非常安全、環保,衛生;對小強高效、持久、徹底;既可以快速滅治,也可以預防維護,是當下PCO專業公司防治小強最有效的處理方法。
準備工作
在施點餌劑時,請食物裹蓋或移走,這樣膠餌更容易被蟑螂食用,可以提高治理效率。根據推薦劑量和感染水平對用藥量進行規劃。
施藥地點
廚房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是蟑螂最愛的藏身地(不應用噴灑治理的區域)應採用膠餌治理。靠近蟑螂的藏身或聚集處,如牆角、縫隙蟑螂經常活動及覓食的區域,如抽屜底部,桌椅等。以下表面不要施用膠餌:- 定期清理/清洗/蒸汽處理的地方。- 近期用其他殺蟲劑處理過(通常會產生趨避作用)。- 溫度超過50攝氏度的地方。- 灰塵、潮溼、油膩的表面。
施藥方法
施藥工作應有條不紊地從廚房/房間的一側開始,並按照一個方向漸進覆蓋到所有潛在的治理區域。少量多點施藥比大量少點施藥更好,相同的膠餌劑量其覆蓋範圍更廣。
上期的檢查中,我們便已經開始放置粘蟑板(蟑螂屋)進行檢測了,在治理過程中,這一步同樣不可少,而且要定期反覆進行。
在治理後,我們需要更換粘蟑板,數量和擺放地點根據檢查結果,和先前的保持一致。後續跟蹤頻率可根據實際服務頻率來設定。
有疑惑的小夥伴可以品論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