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黑茶、普洱茶、白茶,深秋時節煮茶對象別選錯!

2020-12-20 百家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也許是因為寒冷秋季的到來,許多茶友將泡茶換成了煮茶。

煮茶,一種能解放雙手的衝泡方式。

查看「煮」字的字形演變、字源演變,著實有趣。

它是一個容器(像鼎一樣),底下放著一把火,容器裡放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大火、小火煮著,於是就有了「煮」字。

煮茶,單單一個煮字,足以讓人慢下來,經過火焰的炙烤,茶器中的水隨著溫度變化,似蟹眼,似魚眼,似連續的水珠,而後投茶。經過文火慢慢烹煮,煮出茶的味道,有別樣的味道。

煮茶,好像在做減法,可以讓你的生活節奏稍稍放慢。

這也難怪,古代人的精神消費裡,就有煮茶一項。

在深秋初冬季節,煮茶,也很符合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忙裡偷閒。

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少的疑點難點,比如第一關要攻克的,是如何正確挑選一款適合煮的茶。

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並非所有茶都可以煮。

《2》

茶有六大類,哪種適合煮?

煮茶除了要意境,更要滋味。

經得起煮的茶,必定是有深厚內質的茶。

要煮得好喝的,要挑選那些適合煮、品質上乘、底子好的茶。

好茶煮一煮,其真味也就徹底地顯現出來了。就如有些高山老白茶,如果僅以高溫衝泡,還差強人意,好比高手過招卻無法盡施手腳,只用了七分功力還有三分未盡卻要罷場了,總覺得意猶未盡,難免有落寞之感。

此時,就需要通過煮茶,讓這泡茶更加圓滿,真正展現自己的功力。

煮茶,煮茶,就是茶葉要一直與沸水接觸,並且在反覆沸騰的水中,能持續釋放滋味。這對能夠煮茶的原料,有兩個基本要求。

1.內在物質豐富

2.耐煮

內質豐富,是基本要求。內在物質的多與寡,直接影響影響到煮茶的次數、口感,不容小覷,它是續航能力的一種體現。

只有那些內質充足的茶,才是煮茶的首選。

茶,還要耐煮,經得起沸水的考驗,要能扛得住反覆沸騰的水溫。

在這兩個條件的制約下,可以將六大茶類作個減法,篩選出適合煮的茶,入選的有:

1.白茶(有年份的)

2.武夷巖茶

3.紅茶

4.黑茶

從這個結果來看,綠茶、新白茶、黃茶被淘汰。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煮出來不好喝。

若是煮綠茶、黃茶、新白茶,它們只有一個命運——又苦又澀。

綠茶,是不發酵茶,內有非常強大的茶多酚物質,茶多酚是茶葉中澀感的主要來源,它的含量越高,茶越容易出現澀味。有時候控制不好衝泡技巧,都能將綠茶泡得又苦又澀。

在高溫反覆沸騰之下,綠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也會控制不住地溢出,讓茶湯濃度迅速變大。

新白茶,亦是如此,經過萎凋和乾燥而來,不揉不捻不炒,內在的茶多酚、咖啡鹼物質也是相當可觀,經過沸水這麼一煮,也容易苦澀。

故而,從口感方面考慮,綠茶、新白茶、黃茶並不適合煮茶。

第二、不耐煮

綠茶、新白茶、黃茶除了煮了不好喝,另一個原因就是不耐煮。尤其是用嫩芽製作的綠茶、新白茶,別輕易挑戰煮茶。

反觀黑茶、黑茶、紅茶,它們經過發酵後,具備了耐煮的特性,自然能擔得起煮茶的考驗。

查看適合煮茶的目錄,也有的茶友覺得好奇:這白茶,不是不能煮嗎?怎麼你又說能煮呢?這不是相互矛盾嗎?

不不不,村姑陳所說的白茶可以煮,有前提條件——年份。

說白了,就是要有年份的白茶才可以煮。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的陳化,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物質轉化,含量逐漸減少,這樣就能經得起煮茶。

好比生的柿子不能吃,會又麻又澀,但成熟後的柿子,香甜可口。

生普,也是如此。要上了年份茶,更適合煮著喝。

《3》

煮茶,細節不容忽視。

選擇了適合煮的茶,只是完成第一步,接下來還有若干個步驟需要完成。

如茶器的挑選、煮茶的具體實施過程,這些都需要大家認真掌握。

列舉幾個典型的煮茶細節,茶友們要特別注意。

【煮茶的茶器選擇】

煮茶器具,可謂琳琅滿目,不同的材質、器型堆疊在一起,選擇數不勝數。

在現有的這些茶具中,有兩種茶器適合煮茶。

一是玻璃煮茶壺,二是陶泥壺。

這兩種茶器,優選玻璃煮茶壺。這種茶器,操作難度最低,哪怕是新手也可以駕輕就熟。

玻璃壺煮茶,有三個優勢。

1.不吸收香氣,湯水,給茶葉足夠的展示空間。

2.材質透明,具有觀賞性,在煮茶時,可看茶葉上下浮動,湯色變化,也是一種視覺享受。

3.清洗方便,不容易有殘留,不會左右我們對一款茶的判斷。

若是追求形式,那不妨風雅些,選擇紅泥壺或者是砂銚,配上風爐煮茶,還原一次古代人的煮茶法。

【茶水比例控制】

煮茶,似烹飪,只有熟知食材的特性,配以適量的調味料,才能真正保留食材的鮮美。

要煮的一壺好茶,茶水比例要嚴格把控。

增一克則濃,減一克則淡,唯有恰當的比例,才是圓滿。

別的不說,光是煮老白茶,茶水比例就要控制到位。

如煮三年的白茶,五年的白茶,投茶量就要變化。400毫升注水量,三年的老壽眉搭配幹茶3克左右,五年的幹茶,同樣的注水量,投茶2克即可。

又比如直接煮茶,泡過後再煮茶,茶水比例也是有差別。煮三年的白茶,從幹茶開始,400毫升水量,搭配3克。如果是泡過後再煮,5克的茶葉,搭配400毫升水量即可。

不同品種,茶水比例也不相同。煮白牡丹的投茶量,就要比壽眉少一些。同樣400毫升水量,壽眉可以投3克幹茶,白牡丹則要調整到1.5-2克。

投茶量要是太隨性,往往煮不出好喝的湯。

這一點,不論您煮什麼茶,都是如此。茶水比例,需要通過一次次煮茶去積累經驗。

【煮茶水溫】

煮茶,不外兩種情況。一是冷水煮茶,二是熱水煮茶。

兩種方法,煮出來的茶湯口感大相逕庭。

1.冷水

用冷水煮出的茶,濃度偏高。

2.沸水

沸水煮出的茶,濃度相對偏低。

選擇冷水還是沸水煮茶,要視茶葉品質狀況而定。

比如,我們在煮高山白茶時,就要用沸水煮茶,避免茶湯濃度過高。煮平地白茶,那就選擇冷水開始煮茶,讓茶湯濃度變大。

掌控好水溫,才能保證煮出來的茶,色香味俱全,符合心意。

《4》

閒下來樂意做個素心的人,煮水,洗盞,不慌不忙為自己煮一壺茶。

或是老白茶,或者黑茶,或是普洱茶,只要這茶適合煮,就行。

秋冬季節偏愛煮茶,在於一杯熱茶,帶來的不僅僅是口感享受,更多是健康方式。一杯熱茶下肚,有種直通經脈百骸舒張的暢快感,不能以言語細述。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月光釀酒,春水煮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小寒逢三九,普洱茶、黑茶、綠茶、白茶、紅茶能養生的才是好茶
    如不發酵的綠茶,要適量飲用,若是給脾胃帶來傷害,十分不划算。 在三九天氣裡,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 這時候紅茶、陳年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成了熱門候選茶。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而後重新開始衝泡,這時候的茶,才進入正式喝茶階段。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
  • 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該怎麼選?
    將茶煮著喝,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些茶中,該怎麼選呢?冬日煮茶,弄清楚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煮,是最為首要的。《2》茶有六大類,拿來煮有什麼要求?在六大茶類中,不同的茶,特性各不相同,並非所有的茶都能適合拿來煮。
  •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無論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烏龍茶!
    綠茶衝泡,宜選用玻璃杯泡茶,一盞透明玻璃杯,取茶2-3克,注入85-90℃水溫,待茶湯變涼後,即可感受綠茶的清鮮與爽口。泡烏龍茶,則選擇白瓷蓋碗,杯盞間,可盡情享受茶香與茶味的變化。泡黑茶,最好選用紫砂壺,雙氣孔結構,可吸收部分的異味,激發黑茶茶性,使茶湯更具風味。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茶好,喝茶成功了一半,剩下的部分,需要衝泡來成全。茶泡得好,方不辜負草木的靈氣。確立了目標,我們會適時調整衝泡方式。比如,有的茶在衝泡前,需要醒茶。最典型的代表,是我們熟悉的普洱茶、黑茶。《2》普洱茶、黑茶,醒茶如何操作?多數喝普洱茶的朋友,必然會準備一個紫砂罐,還會有多種型號。一種是圓柱體,容量大,用於存放普洱茶茶餅,這些茶餅一餅一餅地堆疊好,像搭積木一樣。
  • 什麼樣的茶,適合煮著喝?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還是巖茶!
    在現有的茶類中,根據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等劃分,可分為六大類,依次為:1、綠茶2、黃茶3、白茶4、烏龍茶5、紅茶>6、黑茶在六大茶類中,入選「可以煮著喝」的有:1、白茶2、烏龍茶3、紅茶4、黑茶這些茶,具備煮茶屬性,經過煮茶後,擁有獨特的口感與香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紅茶、綠茶、白茶、普洱茶,選對了茶,夏天不怕中暑!
    下午與茶友聊天,有一位茶友問:「現在天氣這麼熱,我是喝什麼茶?是紅茶、綠茶、白茶還是普洱茶?都不知道喝什麼茶好了」在這個撒上孜然就能變烤肉的季節,喝什麼最降暑,成為了第一難題。《02》在夏天,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飲用,喝什麼茶,可是要看個人的體質。
  • 大寒時節,煮壺老茶暖寒冬,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煮著喝!
    這這麼冷的天氣裡,飲食上就要尤為講究溫補,多燉些滋補的湯羹養養生,在養生喝茶上,不妨將茶拿來煮著喝。煮壺老茶暖寒冬,怎麼樣的茶,適合拿來煮著喝呢?1、甘和的老白茶;2、後發酵的黑茶;3、溫平的紅茶;4、焙火足的武夷巖茶。
  • 一句話輕鬆解讀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巖茶的不同特性,一學就會!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黃茶屬於輕發酵茶,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使得茶葉的茶性、口感與滋味大有不同。茶,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因為有了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這六大茶類,又有何特點呢?一句話輕鬆解讀,不同茶葉的不同特性。
  •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但為了能讓舌尖體會到最美妙的滋味,在水溫的選擇上,稍稍有所講究,如綠茶若使用沸水衝泡,一旦控制不好出湯時間,容易導致湯水出現苦澀味,嚴重影響喝茶體驗。而武夷巖茶以及黑茶、普洱茶的衝泡,最好選用沸水衝泡。在沸水之下,芳香物質與滋味物質才能從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從而釋放魅力。考究的衝泡,才能成就色香味俱全的湯水,從而才會有別致的體驗。
  • 普洱茶究竟是黑茶?紅茶?還是綠茶?
    茶葉分類,應以制茶的方法為基礎,茶葉種類的發展是根據製法的演變。其次要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茶類的發展歷史先後,也可作為茶葉分類依據的參考。根據製法和品質的系統以及應用習慣上的分類,按照黃烷醇類含量多少的次序,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
  • 寒冬冷月煮茶暖身,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就該煮著喝!
    冬季養生之道還可從飲品出發,最佳飲品當屬:茶。俗語言:「茶為萬病之藥」。雖有些誇大其詞,但也不能否認茶的養生功效,冬季飲茶可生發陽氣,還可消減脂肪,降低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而冬季飲茶的方式以煮茶為上,能進行煮飲的茶品也不在少數,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等都很適合煮飲。
  • 簡單3招,擺脫不會選茶的尷尬誤區,綠茶、普洱茶、白茶都有!
    昨兒還在「埋怨」今年的天氣太熱,隔天就來了一個大降溫,猝不及防,還好有白茶相伴,添一絲溫暖。茶友們在換季天氣,可要及時添加衣物,當心著涼咯~~~在微信上,收到一位茶友的留言問:小陳菇涼,茶要怎麼挑選呢。選茶,仍是茶友們關注的話題,不同的茶葉有著自己的挑選準則,也有自己的挑選技巧。
  • 煮老白茶,煮黑茶,煮紅茶,煮茶的說法這麼多,那茶都適合煮嗎?
    要不然,哪怕是直接煮了,也不容易煮出好味道。傳統的六大茶類裡,按照分類的不同,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紅茶的區分。其中,可以嘗試用來煮茶的並不多。從喝茶的經驗看,煮茶可以選以下的幾類。老白茶、熟普、黑茶、個別的紅茶,泡開過的足火肉桂葉底……《3》煮茶,是衝泡方式的補充。將茶葉煮著喝,能體會到不一樣的味道。煮老白茶,近年來的茶圈熱門。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中國茶,遠不止白茶一種。
  • 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到底哪個適合煮茶葉蛋?
    3、不管是吃還是聞,都難以辨別是什麼茶做的茶葉蛋4、賣相最好的是正山小種,但龍井和君山銀針也不錯,而且跟敲的裂紋有關5、由於茶葉是放在鍋中煮,相當於是煮茶,而適用於煮茶的一般是比較粗老的茶,而發酵輕的茶類,比如綠茶,輕發酵烏龍茶,黃茶不耐煮,不適用於煮茶葉蛋
  • 都說黑茶、老白茶、普洱茶、紅茶煮著喝,如何煮茶,請留意細節!
    先來介紹六大茶類的團隊成員,依次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種茶葉,並非每一種都能煮著喝,這對茶原料有著高要求。根據目前的經驗來看,能夠煮著喝的茶葉,有以下這些:1.老白茶2.品質好的武夷巖茶3.部分紅茶4.黑茶這些能煮著喝的茶,有共性,也有個性。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而我們,對1.0版本的《巖茶十二金釵》,卻情有獨鍾,它見證了那些年我們為選茶所灑下的汗,以及倒掉的茶渣……那時才知道,原來,梔子花是在夏天開的。再後來,是做白茶時,立夏時分在太姥山半山腰上,看到那漫山遍野怒放的梔子花,單瓣的花,又多了幾分呆頭呆腦,但那濃烈的香氣,一聞再也忘不了。
  • 黑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最佳喝法,你做對了嗎?
    黑茶,屬後發酵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不同的茶類,發酵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製作工藝,6大茶類的存在,豐富了我們喝茶的選擇。綠茶的鮮爽,黃茶的清香,白茶的清雅,黑茶的醇厚,烏龍茶的芬芳,紅茶的甘醇,也滿足了我們口腔的需求。
  • 紅茶、綠茶、白茶等,不懂別亂喝,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
    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茶文化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其中就蘊含著許多文化知識,喝茶喝的不僅僅是茶,喝的是一種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生活儀式感。有人把人生比喻成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