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秦瑞琴老人將作品無償送給了親友及鄰居
「大嘴猴」「牡丹花」「藍格蝴蝶結」……一個個花色各異的手提袋精緻、漂亮,這都出自濰城區75歲的秦瑞琴老人之手。5月5日,記者採訪了解到,除了用布頭做手提袋,秦瑞琴還做出了一個個遮陽帽,她變廢為寶的這些手工品,都無償送給了親友及鄰居。
當天,記者來到濰城區勝利西街原濰坊一輕機械廠宿舍的秦瑞琴老人家,她正在熟練地裁剪一塊帶有藍格蝴蝶結圖案的布頭。布頭裁剪好後,老人將其放在一臺老式縫紉機的檯面上,隨著「噔噔」的腳踏聲音,老人靈巧地轉動手中的花布,針腳細密。
「我的視力現在很不好了,有時光紉針也得費很長時間。」秦瑞琴一邊說,一邊從縫紉機上取下初步完工的手提袋,又用手中的針線一針針完善。
「有了手提袋,就不用塑膠袋了,環保又實用。」老人說,現在她外出買菜都用自己做的手提袋,每次都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她非常自豪。
除了手提袋,記者還在老人家中看到了一個個顏色各異的遮陽帽。這些帽子也是她用布頭手工做成的。
「我沒有學過,都是自己琢磨著做。」秦瑞琴說,疫情防控期間在家中閒著沒事,她就翻出了自家的廢舊布頭,開始琢磨著做手提袋、遮陽帽,沒想到得到了親朋好友及鄰居的青睞。「我做了之後,就無償送給親朋好友和鄰居們,他們都特別喜歡。」秦瑞琴說,目前她已經做了200多個手提袋。
秦瑞琴每天做這些東西都得低著頭,對眼睛、頸椎都不好。家人覺得太辛苦,勸她不要做了,但看到大家喜歡,她心裡也很高興。
「我會繼續利用廢布頭做出更多、更好看的手提袋、帽子,送給大家使用。」秦瑞琴說,希望大家都能少用塑膠袋,用更環保的盛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