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陸豐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拜神、拜祖宗,一般在祭拜以後都會燒「銀寶」,也就是燒紙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市民住上了樓房,因此,這種燒紙錢的「風俗習慣」就搬上了樓道。為了讓市民逐步摒棄陳規陋習,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有話直講》欄目推出《棄陋習 樹新風》系列報導,下來我們一起來關注樓道燒紙錢。
實習記者 安敏:棄陋習,樹新風。我們來關注樓道燒紙這一話題。在汕尾相信大家會經常在小區樓道處,看到有人利用鐵桶來燒紙錢,那麼對此,市民會有什麼看法呢?
日前,記者來到市區奎山經貿市場的一棟住宅樓發現,這裡基本上每層樓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個用來燒紙錢的鐵桶。平日裡,居民隔三差五就會祭拜燒紙錢。
市民:清明節的時候,中秋節的時候,春節的時候也會,一般都是阿姨出來燒的,這條街道挺多的。市民:(記者:燒紙什麼時候比較多?)過年,正月十五,就拜得多。
市民表示,燒紙錢容易燻黑牆面、地面、天花板等,弄髒公共環境,若因燒紙錢不慎釀成火災,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市民:那些紙屑,他們還沒有澆滅,還有一點火星,還會亂飄的,飄到周圍那些垃圾,很容易引燃火災。香灰什麼的,會飄灑在地上。不太好看,也不太整潔,牆壁也弄黑了。市民:以前人們在商品樓樓梯燒紙,燒到整棟樓被燻到,火焰飛進人家房子,也不安全。吸入菸灰,還有火燭,肯定有影響。
市民建議改變燒紙錢的陋習,使用文明安全的紀念方式表達對先人的哀思,避免引發火災。
市民:就是表達對那些先人的思念吧。可以用網絡上新型那種網絡祭祀什麼的電子祭祀什麼的。
據了解,全國各地發生過不少在樓道燒紙錢引起火災的案例,那麼燒紙錢是怎樣引起火災的呢?小小一堆紙錢,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能夠引發火災?記者向汕尾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了解到,這其實和樓道的環境以及人們的疏忽大意有關係。
汕尾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 鄭家聰:樓道是東西堆得比較多的,人走之後那個火的話會一直在燒,加上又有風,一吹的話,導致點燃周圍的物品,導致整個樓道燒起來,濃煙滾滾,形成一種煙囪效應,煙就會不斷往上升,溫度也會慢慢一直往上升,房子會慢慢地提高溫度,慢慢地會點燃。
在樓道燒紙錢安全隱患大,就算沒有引發火災,也會汙染樓道的空氣,對周邊鄰居造成不小的影響。
汕尾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 鄭家聰:就是我們在燒紙的時候,燒的灰就會往上飄,有很多火星,很容易點燃周邊的東西,第二點就是會影響樓道的空氣,因為樓道畢竟是密閉的空間,不是很通風,會影響空氣的質量,會影響周圍環境和鄰居,因為我們燒紙味道是很大的 。
《消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過失引起火災,尚不構成犯罪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放火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燒紙錢這一習俗會對公共環境產生影響,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對此,汕尾民俗學者翁烈輝向記者介紹了一些地方可供參考學習的電子祭祀方式。
民俗學者 翁烈輝:香港有一座非常大的祠廟,叫做黃大仙祠,它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它是用電子版那種紙幣,然後屏幕又出現火,紙就移動到火來燒,屏幕就自動關掉了,又非常環保,又保存了這個儀式。
人們燒紙錢是為了追悼先人、寄託哀思,翁烈輝表示,這項傳統風俗所包含的這一意義和內涵可以發揚,但表現形式則需要與時俱進。
民俗學者 翁烈輝:民俗文化中有意義的我們要好好珍藏,燒紙雖然包含中國文化陰陽五行轉化,對於現在工業社會來說,我的建議是要少燒紙,甚至不要燒紙,燒紙可能會引起火災,對於環境汙染是極大的。
編審:小柯丨責編:陳嘉欣丨編輯:黃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