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親愛的自己》開場高能,卻是必然
《親愛的自己》開場,陳一鳴(朱一龍飾演)準備了驚喜,想向李思雨(劉詩詩飾演)求婚,但卻沒有給李思雨一點暗示,連她在哪兒都不知道,按照電視劇發展套路看,一般這種都求不成。
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親愛的自己》短短的片段所表現的那種「緊張感」,感嘆劇情高能的同時,也發現這個衝突製造點是必然的。
《親愛的自己》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都市劇。朱一龍和劉詩詩這條線討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年輕情侶「七年之癢」的問題。
這種類似的題材,這幾年都沒有拍過,更多的是喜歡夫妻問題、親子關係、婆媳關係,所以,男女主這條線還是很吸引人的,婚前問題也能引起許多年輕人的共鳴。
02愛情能否抵擋歲月漫長?
《親愛的自己》中,朱一龍飾演的陳一鳴,30歲,曾任策劃總監,遭遇職場失意後,在一份沉甸甸的簡歷敲下40萬的薪資期待,最終又默默修改成30萬,一步步面臨殘酷的現實。
在發生事業危機前,陳一鳴與劉詩詩飾演的初戀女友相戀7年,即將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兩人準備買房結婚,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但是,就是那麼戲劇性,發生了一系列衝突。
兩人從溢出屏幕的甜蜜,漸漸平淡,再慢慢產生隔閡,演變成激烈的爭吵。
一份愛情褪去衝動,回歸現實和理智之後,再要相攜相守,其實需要的是細水長流的陪伴和攜手同行的勇氣。
難道他們的愛已經被生活重壓給碾碎了麼?
顯然並不是這樣的。
他們之間的愛早就從最初的一份衝動,經歷時光的沉澱,化為細水長流的陪伴。
第一年:是想起來就會傻笑的樣子
在最初的戀愛的那個時刻,甜蜜好像就是愛情的全部,我們都有著一鳴的情話「什麼都可以少,唯獨愛你不可以少」,我們也都像思雨一樣,一個擁抱就是愛的依賴。
最初的愛情,就是只有兩個人最純粹情感的世界,甜蜜,痴傻,義無反顧。
第三年:寫下有關平淡生活的想像
我們樂此不彼的追著各種影視作品,是因為那裡有我們所期盼的美好,然而回歸現實,平淡終究還是主線。
愛情,也只是平淡生活的調味品,而有了你,生活便有了偶像劇的期盼。
因此,當愛情慢慢濃厚,慢慢沉澱的時候,關於我和你的未來的一切想像便是最浪漫的日程。一場浪漫的煙火,便是我們所期冀的未來每一段完美的時光。因為愛正濃,也便不曾料想愛情也會有裂縫。
第七年:那些未接來電劃開兩個平行世界
愛情,消磨了些時光,也漸漸融入了生活。
從愛情的角度來看,經歷7年之癢,任何一段戀愛關係都應該好好思索一下何去何從。
與其說是時間改變了我們,倒不如說,愛情可能就是不斷悅納自己和接受對方的過程。
愛情的開始總是美好的,兩個人在一起濃情蜜意。時間長了,在一起面對的事情越來越多,就是滿地雞毛的生活了。
愛情,抵擋不了歲月漫長。
熱愛,可抵。
03愛人也不忘熱愛自己
「你只想要你要的,卻從不顧及我的感受」,在這個時候,不管誰對誰錯,也許陳一鳴未曾顧及思雨的感受,也許思雨也未曾顧及一鳴的感受,但終究我們在愛情中正慢慢丟掉最初的自己,那個最親愛的自己。
大吵的時候,她脫口而出的是「你從來不會為我設身處地地去想。嫁給你,給你做全職太太,你做夢」。
或者如他的「如果我的工作需要女朋友陪酒賣笑才能得來,我寧可不要」。
在自尊心遭受重擊的情況下,他們親口說出的氣話,每一句都是對彼此心靈的踐踏。
成年人的世界裡,太多的不純粹,甚至是藏在了潛意識裡,只有最親近的人,才可以一眼看破。然後說出口才發現,太傷人了。
或許我的傷人,也只是想掩蓋自己被傷到了而已。
當愛情撕去浪漫的糖衣後,生活中的抉擇便會讓我們一點點為對方犧牲自己,改變自己,甚至需要丟掉自己。
有的人心甘情願的「告別」自己,也有人嘶喊「不可能」。
在愛情裡沒有對錯,在生活中亦然。所以沒有對錯,這種遺憾才更心碎。
「我是真心愛你。」
「我也是真心愛你。」
陳一鳴和李思雨即便走到最後想要分手,卻還是這樣的「默契」。
也能理解「我仍然愛你,但我們分開",愛人也沒忘記做自己。
這可能是丁黑導演所傳達的其中一個觀點:在所有關係裡,我仍然希望你們可以愛自己。
懷揣初心,在都市中忙碌疾走,被人生激流裹挾前行。
一路經歷成長的酸楚,最終一定能學會怎樣去愛自己。
追《親愛的自己》的過程中,真的很想知道一鳴和思雨是如何處理這個過程的,也希望朱一龍和劉詩詩能夠賦予這兩個角色靈魂。
城市很大,天氣漸涼。夢想的路上,總有溫暖相伴,請照顧好親愛的自己,相信幸福就在下一個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