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縣委書記否認作出批示
2月18日,長沙晚報官方微信刊文稱,雙峰縣委書記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對此事沒有作出批示。他同時表示,這次禁燃是順應群眾的呼聲,深得老百姓的支持,但在具體政策落實中需要進一步規範,會認真反思,進一步依法規範辦事。
情況說明的及時發布以及縣委書記的正面回應和澄清,很大程度上減弱了事件造成的影響。
(一)輿論批評公告措辭有違公眾同理心
懸賞公告措辭頗為嚴厲,諸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早日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等,令輿論讀出「恐嚇」意味。輿論普遍認為,如此嚴詞厲色的懸賞追捕通常用於罪行嚴重的刑事犯罪,違規燃放固然需要懲戒,但懸賞公告頗為不妥,中央政法委門戶網站中國長安網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劍」更是運用法理說明其不合法。
(二)官方及時糾偏值得肯定
懸賞追捕事件發生後,雙峰縣官方很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通過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發布了情況說明。說明內容比較詳細,態度比較誠懇,主動承擔了懸賞公告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責任,反思了該事件的教訓。
情況說明既客觀闡述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又入情入理講解禁燃工作的動員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公眾的認可。不少當地網民留言對雙峰縣的禁燃工作給予了積極肯定,對縣委縣政府敢於直面問題的態度表示支持。不過也有評論認為,善後處置應在陽光下進行,相關責任人員及其處理情況應該公開。
(三)媒體批評地方政府權力任性
對於懸賞追捕事件,媒體主要從程序正義和權力約束等層面進行了評論,「權力任性」「把權力關進籠子」等成為諸多媒體評論的關鍵詞。
新京報刊發社論認為:「假如為了政策效果而盲目搞『治亂用重典』那一套,只會讓權力更任性、與民意越走越遠,再好的初衷也難成善治。」微信公眾號「長安劍」刊文認為:「這種缺乏法律常識的公告,敢貼出來昭告天下,暴露出的無疑是權力的自大與傲慢。」封面新聞刊文認為:「公權力的任何行為都應該符合法治程序,不能因為一時的治理衝動和領導重視就可以越過程序和法治規範。」
(一)公開文告切忌草率發布
一紙懸賞追捕公告將本應深得民心的禁燃工作推向輿論漩渦,好事沒有辦好,主要原因是公告的發布過於草率。
為防止這起燃放鞭炮行為帶來的「破窗效應」,相關部門發布不加蓋公章的公告,試圖用帶有「恐嚇」性的語言,震懾違規人員,卻忽視了類似通緝令的公告所必須具備的程序合法性,忽視了春節大年初一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對公告可能帶來的社會輿論影響缺乏基本的研判,最終給禁燃工作帶來了幹擾。
公告以所謂「縣委主要領導批示」作為依據,反映出一些基層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觀念根深蒂固。從法治國家建設、維護公民權利的國家治理層面來講,缺乏法理依據,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現權力失控現象,成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攔路虎。
以張貼紙質公告形式動員公眾揭發舉報,也是地方政府工作人員輿情素養不高的重要反映。在「人人擁有攝像頭」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種有違法治精神的紙質公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既難於估量,更無法挽回。官方在後期的解釋說明和撤銷糾正代價高昂,效果有限。
因此,政府發布各類公開文告,必須要充分考慮發布時機、發布渠道、發布權限、措辭語言、社會影響、輿論風險等各個方面,切不可拉大旗作虎皮。
(二)政務回應切忌自說自話
雙峰縣委宣傳部發布的情況說明指出,禁燃工作得到絕大多數群眾的理解、認可和支持,除夕夜當晚禁燃區只出現3起燃放鞭炮的行為。從大量以當地網民身份發布的評論看來,支持者佔大多數,禁燃工作得到了相當一部分群眾的認可。
情況說明發布於官方微信公眾號,受眾主要是本地網民,覆蓋面相對較小,儘管受到本地網民的支持,但在網絡輿論引導方面缺少影響力,也未有效利用其他傳播渠道,難於佔據輿論引導權。
政務公開不僅要掌握道義上的制高點,比如禁燃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群眾支持,同時也要掌握輿論上的引導權,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促使公眾支持政府禁燃工作,諒解政府良苦用心,從而改善輿論環境,化被動為主動。這就要求官方的聲音說得出口,講得出理,傳得出去,微博、微信、政務公眾號、主流媒體等多種渠道都是備選項。要用全媒體傳播形成合力,切忌躲在圍牆裡自我設限,自說自話,在輿論包圍中不敢還手也無力還手。
(三)移風易俗還需久久為功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改善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鞭炮禁燃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治理的必選項。禁燃在得到多數群眾支持的同時,也為部分群眾所不理解。懸賞追捕事件既是一場法治事件,也反映出少數民眾對鞭炮禁燃的不理解情緒。
部分群眾糾結於延續了幾千年的春節燃放鞭炮習俗,回味著「爆竹聲中辭舊歲」的過年樂趣,對禁燃工作抱有牴觸心理。有關部門為防止「破窗效應」,以最為果決強大的動員力「一刀切」式禁燃,客觀上使禁燃工作成效顯著。不過,禁燃既要大力動員,合理懲戒,也要從思想觀念上改變群眾的認知,使其衷心接受,自覺履行。禁燃工作一旦陷入輿論漩渦,其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功敗垂成,適得其反。移風易俗歷來是地方治理的難中之難,絕非一朝一夕可成,還需久久為功。
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主編: 胡永明 編輯:楊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