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環球科學》ASK THE EXPERTS欄目。
宇宙在膨脹,星係為何還會發生碰撞?
解答專家
塔瑪拉·戴維斯(Tamara Davis)
宇宙學家、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員、丹麥暗宇宙學中心合作夥伴
翻譯
詹浩
宇宙的動態變化受制於一些相互對抗的力量,這些力量的作用隨尺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因而在某些區域,局部力量的作用可能會蓋過普遍存在的力。在比星系團(galaxy cluster)更大的尺度上,所有的星系其實都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相互遠離。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兩個星系之間的引力很小,根本發揮不了明顯作用,因而這兩個星系或多或少都會遵循宇宙膨脹的一般規則。在一個星系的鄰近區域發生的情況卻與此不同。在那裡引力吸引作用可能會非常明顯,天體間的相互作用會更強烈。
一些人認為,暗能量正是引起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它提供了一種恆定的外向推動力,這種力不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減弱。與這種綿綿不斷的外向推力相對抗的,則是來自宇宙中其他物質和能量的內向拉力。早期宇宙比現在要緻密得多,當時引力在大尺度和小尺度上都贏得了這場抗爭。氣體雲團冷凝形成恆星和星系,而星系則相互靠攏形成星系團。如果當時存在更多的物質,宇宙可能就會開始坍縮,根本沒有機會再加速膨脹了。但是隨著宇宙體積的增加,物質和能量的密度確實越來越低,因此暗能量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從大約60億年(地球形成前大約10億年)開始,宇宙膨脹速度就一直在加快。
儘管如此,宇宙「交誼舞會」仍會繼續。在宇宙開始加速膨脹之前就靠攏在一起的星系,仍有可能發生碰撞。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宇宙中密度較大的區域,萬有引力在這些區域仍處於支配地位。在我們的鄰近區域中,最大的仙女座星系實際上正在向我們靠攏,僅僅數十億年後,我們就會首次與它親密接觸。
我們所在的本星系群(local group)包括仙女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和大約35個其他星系,它們全都屬於一個更大的星系團,名為室女座星系團。我們將和這個星系團中的所有星系一起,共同穿越不斷膨脹的宇宙。我們最好試著喜歡上這個團隊——任何一個以前沒有贏得萬有引力戰爭的星系,都已失去了取得勝利的所有機會。目前,宇宙已經被分裂為一些由相互作用維持的小塊區域,它們將各自為陣穿越不斷膨脹的宇宙。
正像一艘輪船上的狂歡者那樣,我們本星系群中的星系將繼續以無數有趣的方式碰撞和相互作用,但是浩瀚宇宙中其他「輪船」上的狂歡者將與我們揮手告別,再也不會相見。
為什麼環境溫度接近體溫時,我們會覺得熱
解答專家
傑弗裡·W·沃克(Jeffery W. Walker)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理學教授
翻譯
詹浩
人體就像一臺持續不斷產生大量熱量的引擎,所以可以這樣說:在較熱的氣候條件下,這臺引擎散熱的效率最低。
熱量是人體組織在工作時不可避免會產生的副產物。心臟、隔膜和四肢的肌肉收縮;維持神經電特性的離子泵;以及分解食物和合成一些新組織的生物化學反應,都在不斷地產生人體熱量。就像活動中的火山會不斷湧出巖漿一樣,活躍的內部器官也極其需要人體將熱量向外界發散。人體通過靠近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呼出溼潤的熱氣,以及蒸發汗液來排放熱量。
當周圍溫度處於21℃左右時,這些散熱方式效果最佳,這時我們感覺最舒適,這些散熱方式也足以使核心體溫(core body temperature)保持在36.7℃左右。但是當周圍溫度接近人體核心體溫時,這些散熱方式的效果將不再處於最佳狀態,因此我們會覺得熱。特別是當空氣溼度較高時,我們會感覺悶熱難當。溼度之所以具有如此明顯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人體身上的水分可以吸收很多熱量,然後通過蒸發作用將這些熱量散發掉。一切不利於這種水分蒸發作用的環境因素,例如潮溼的空氣、缺少微風、厚厚的衣服等,都會使我們覺得酷熱難耐和極度不適。
轉載請先聯繫editors@huanqiukexue.com,給雜誌社打電話也行。我們特別不喜歡跟人矯情版權。
回復S下載我們隨2015年4月號贈送的紀念廣義相對論誕生100周年·愛因斯坦珍藏海報的手機版,贏取《環球科學》2015年4月新刊+天文學專刊+愛因斯坦紀念海報(印刷版)禮包。獲獎名單將於本周日(2015.4.12)在環球科學科研圈微信號公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環球科學官方微店,我們每月推出新刊+專刊+周邊包郵套裝,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