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胡天然同學在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榮獲金牌
2020年11月15日至18日,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在浙江杭州舉辦,來自全國30個省份的408名選手齊聚一堂,參與本次競賽。通過兩輪理論考試的激烈角逐,最終124人獲得金牌。
上外附中高三9班胡天然同學作為上海隊選手參賽,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成為上海隊三名金牌獲得者中的一員,同時獲得破格入圍強基計劃的資格。本次胡天然同學取得的成績,是我校化學競賽歷史上的又一突破。
這次優異成績的獲得,離不開學校領導對學科競賽的大力支持、化學教研組團隊的齊心協力、優秀校友的無私奉獻、校內競賽學習團隊的良好氛圍,更離不開胡天然同學自身的努力奮鬥和源自對化學學科最純粹熱愛的原動力,這枚金牌的獲得也是對他多年競賽學習的最好回報。
我校化學競賽曾有著優良的歷史傳統,2005年我校的嚴兢同學曾獲金牌,此後2017年唐澤宸同學獲得銀牌。這次再度在全國決賽場上獲得優異成績,為熱愛化學學科,並堅持競賽學習的後來者們注入了更大信心。期待未來我校不止在化學競賽,在其他學科競賽中也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胡天然同學獲獎感言
在決賽的總結大會上,當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金牌的名單上時,一時間百感交集。
回想這幾年一路走來,從小白到金牌,有那麼多回憶和感想。
初中化學課上,記得老師對我們教導:「化學這扇門,你第一次推沒推開,你就使點勁接著推啊,用點力,總能推開的。」在高一的第一學期,我算是正式推開了化學競賽的大門。兩年來,我的化學知識從無到有,積少成多。從中學課本到大學研究生難度的書籍,數千小時的光陰被我投入在其中。結構化學、元素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眾多的次級學科交融在一起,綻放著別樣的光彩。我想,或許我這兩年來的收穫絕非這一塊金牌而已,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才是我學習競賽的最大收穫。
從兩個月前結束的國初,到現在的國決,我在不同省市間奔波,在各地參加針對決賽的集訓課程。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其他省市的同學,見識了湖南學生們的強大實力,也見識了衡水一中的勤奮刻苦。與這些優秀的學生們交流之後,才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閉幕式上,有一句話使我感受頗深——「知不足常進」,正是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給予了我前行的最大動力。
這塊金牌是對我兩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兩年競賽生涯的一個句號。放眼未來,我人生的道路還很長,這次參加競賽的過程一定會成為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之一。欣喜之餘,在這個裡程碑一般的時刻,我想感謝學校對我們競賽學生的支持,感謝老師們給予我的幫助,也感謝學長學姐以及同學們的鼓勵與陪伴。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化學這門基礎學科。
來源:上外附中 撰稿:李啟翔 審稿:教師發展中心 編輯:李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