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
珠穆朗瑪峰「新身高」——8848.86米
珠峰都長高了
你的身高又長了多少?
連珠峰都長得比你快!
是不是扎心了?
其實,珠峰除了長高,還會變矮
1975年珠峰測量的時候
它的身高是8848.13米
到了2005年則是8844.43米
縮水了3.7米
珠峰的高度為什麼會變化?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下面,科普君就帶你了解一下。
珠峰:我不僅會長高,還會變矮
珠峰的高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介紹,大約從三千八百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的碰撞,喜馬拉雅山從一片汪洋大海中逐漸升起。
喜馬拉雅山達到現在的高度,還是最近四百萬年以來快速上升的結果,珠穆朗瑪峰就是在這一上升過程中上升得最快的山峰。
由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到現在為止,珠穆朗瑪峰整體趨勢還是在持續上升。
但珠峰不僅會長高,也會變矮。遇到大的地震,珠穆朗瑪峰也會突然下降,例如1934年尼泊爾一次大地震,珠峰高度一下子降低了60多釐米。
據黨亞民介紹,一般在三種情況下,就需要對珠峰高程重新測量。第一種情況是,當珠峰高度緩慢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
第二種是,如果在離珠峰較近的地方發生大地震,認為地震對珠峰高度影響明顯,也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
第三種情況是,當珠峰高程測量技術有了一個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也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
珠峰長高不全是因為地殼運動
珠峰的身高一直在變,除了地殼運動的原因,同時也有測量標準的原因。
我們測量一個人的身高,需要有一個腳底面,還要有一個頭頂面。那給珠峰測身高,腳底面是在哪裡呢?就是海平面。
我們國家海平面的基準,就是黃海海平面。黃海海平面距離珠峰還有很遠的距離,測量珠峰就需要一個水平面的模型。就是假設靜止的海水面向大陸延伸,把地球包裹起來形成「大地水準面」。
那麼珠峰的身高,就是珠峰峰頂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
我們說完了腳底面,再來說測珠峰身高的頭頂面。頭頂面有幾種,有珠峰的巖石表面,有雪面,還有冰面等等。
這次公布出來的珠峰高程,是雪面高程。就是身高包括了積雪的厚度。而2005年那次測的是巖面高程。
為什麼這次要選擇雪面高程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類攀登珠峰都是登上雪面的,所以雪面高程可能更加接近於人類認知的珠峰高度。
為什麼珠峰的身高現在才公布?
今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最終於5月27日成功登頂完成測量。為什麼5月就已經登頂,數據卻到現在才發布呢?
給珠峰測身高需要很多設備。5月份測量隊登頂時,綜合運用了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高程。
據研究人員說,數據總量達到整整1.44億條。而登頂測量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測量數據,但最終的珠峰高程,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處理和反覆檢核計算。
另外,這次是中國和尼泊爾雙方合作對珠峰雪面高程進行測量的,尼泊爾方面也測出了一個數據,所以也要對雙方的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最終在昨天共同宣布。
珠峰測量的數據成果有什麼用?
除了珠峰高程測量,這次任務還包括對珠峰及其周邊地區冰川變化的監測、地殼變化的監測等。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
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重力測量成果可用於珠峰地區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和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除了用於監測與研究外,珠峰高程的變化能典型地反映出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測量珠峰的「身高」
監測珠峰及其周邊地區冰川變化、地殼變化
除了獲取重要的地理信息
背後還有諸多學問!
熱門閱讀
編輯:吳斯瑤
審閱:馬丹麗、黃璐翎
來源:新京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