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昨日在合肥講述「星空背後的故事」

2020-12-20 安青網

天文學家昨日在合肥講述「星空背後的故事」

2015-04-21 09:46:13   來源:市場星報    

【摘要】

太空離人類有多遠?從火箭發射的那一刻起到進入太空軌道,僅需8分鐘。昨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和省科協等主辦的科學家與你面對面科普講堂第二...

太空離人類有多遠?從火箭發射的那一刻起到進入太空軌道,僅需8分鐘。昨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和省科協等主辦的「科學家與你面對面科普講堂」第二講開課,來自寶島臺灣的天文學家孫維新首次將燦爛的星空「搬到」了省城科普工作者面前,鼓勵青少年用科學的生活態度去認識和接受這個世界,未來存錢去太空旅行或者不會只是夢想哦。

太空離我們多遠?火箭飛8分鐘

你眼中的日月星辰是何種模樣?臺灣科博館館長、臺大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的答案是,月亮溫和、地球寧靜、太陽暴力。孫維新笑談,年輕的這一代已經可以開始攢錢了,因為太空時代已經接近了我們的門口,這代年輕人的下一代,未來大學畢業就可以去太空旅行,可以去月球,或者是更遠的火星。

那麼太空離我們有多遠呢?從火箭發動升空到進入太空繞地球軌道,全程只需要8分鐘。

今天,我們知道的是月球繞地球一圈需要28天,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是38.5萬公裡,你無法想像在十億年前,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是1.8萬公裡,月球繞地球一圈僅需要6個小時。也就是說,十億年之前的月球是現在的約22倍大,如果過中秋節的話,會看到月球從天空的一邊「射」出來,「咻」的一下就過去了。

十億年間,因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潮汐摩擦,地球將月球慢慢地推出去,每年的距離大約在三釐米左右(小指頭大小),所以抓緊時間抬頭看看月亮吧,若干年後她可能會「消失」哦。

來自星星的你?確實存在

來自星星的你,在理論上是存在的,孫維新教授認為。其實,剖析太陽的構成,是和恆星一樣,由一大團氫氣加上氦氣形成的。宇宙大爆炸的138.2億年之前,也就是宇宙「出生」的時候,整個宇宙只有兩種元素存在——氫和氦這兩種最輕的元素。 此後,恆星的核心在不停地進行核聚變,將輕元素轉為重元素,構成今天我們人體的碳、氮、鉀等。因此,嚴格說起來,構成人體的重元素都來自恆星的核心。

太陽的未來是什麼?螺旋星雲就是最好的說明。再過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逐漸膨脹,先吃掉水星,再吃掉金星,還沒有碰到地球之前,地球就被太陽的熱力烤得「海枯石爛、地老天荒」了。太陽不會經過超行星那樣的爆炸,但是會像螺旋星雲一樣散掉。

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絕不會看到馬頭星雲的形狀發生改變,變成豬頭星雲,但實際上它每時每刻都在以很激烈的速度在運動、在膨脹。

此外,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的眼睛已經失去了判斷距離的能力,抬頭看天上的太陽,它是8分鐘之前的景象。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秦海璐《媽媽向前衝》 講述女強人的背後故事
    秦海璐亮相《媽媽向前衝衝衝》發布會  搜狐娛樂訊 昨日,秦海璐攜新劇《媽媽向前衝衝衝》亮相山東衛視。秦海璐坦言,第一部劇講述的是女強人的故事,而第二部則是講述女強人背後的故事,講述如何挽回已經破裂的婚姻。秦海璐說:「真正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情感並不會像初戀那麼青澀、那麼激烈,但是長時間相濡以沫的情感會更堅定。當面臨危難的時候,大家都會受傷也都會受創,如何修復這段破裂的情感,是我們現代人需要去了解的,這部戲就是講如何修復已經破裂的婚姻。」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如此巨大的數據產出,天文學家第一次覺得數據多得用不了,天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數據富庶的時代。」如果可以整合和分析這些數據,讓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能訪問和使用,那將對科學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 撤檔也不怕,國漫又一巨作《昨日星空》極力還原青澀的學生時代
    作為國內首部青春校園為題材的動畫電影,《昨日星空》宣布在7月27日上映,在播放完點映之後卻又突然宣布撤檔,這樣熱愛國漫的粉絲有點措手不及。官方解釋說是為了影片有些地方還有待加強,想為觀眾們呈現出一部完美的作品。
  • 合肥國際化學校 | 三百學子參選!他們用英語深情講述中國故事
    疫情肆虐,無數白衣戰士逆行而上,寫就了這個時代動人的中國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我們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疫情期間,有一群青少年,他們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在故事中傳遞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展現出年輕一代的責任和擔當。
  • 寫給星空的「情書」《望向星空深處》揭秘天文愛好與生命意義之間...
    在「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前,來看看譯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這本天文科普圖書《望向星空深處》吧。「鼓勵讀者將夜空的絢爛變成人生的一部分」自古以來,無數觀星者用畢生的熱情和好奇去測量宇宙、了解自然,奠定了當代天文學的基礎。在《望向星空深處》這本書裡,作者蒂莫西·費裡斯傾情講述了觀星探索星空的故事。
  • 幾米星空展 臺灣14藝術家訴說青春故事(圖)
    「星空」邀來天文學家孫維新與設計師協作,以LED燈在天花板鋪排出14座星座燈。,在這14座星座燈的照射下,幾米新作「星空」流動燦爛的顏色,向觀眾訴說一個既哀傷又美麗的青春故事。  據臺聯合報報導,「幾米星空特展」昨天在臺北華山開展,展至9月27日。該展突破傳統策展方式,由設計師黃怡儒擔任策展人,邀請14位跨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以幾米最新長篇作品「星空」為文本,創作各類型藝術。
  • 天文學家勒維耶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小編,歡迎閱讀我的文章,你喜歡仰望星空嗎,你知道那些天文的一些事嗎,現在我們就來講講那些天文學家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天文學家勒維耶的故事。他是一位算出了新行星的天文學家,這個勒維耶一開始也不是職業的研究天文學的人,他是一個化學專業的學生。
  • 故事裡的故事丨《贈你一夜星空》背後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原來是...
    其作品《贈你一夜星空》入選中國數字閱讀大會鶴鳴杯2018年度IP潛力價值榜。其中改編自《時光之城》的同名電視劇,由張哲瀚、樸敏英領銜主演。康德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 仰望星空時,帶上這5本書
    不管你是普通愛好者,還是業餘天文學家,抑或很少接觸到相關知識,以下5部著作都能從各個層面滿足你對茫茫星空的好奇心。    1.《蹩腳的天文學》(Bad Astronomy) 菲利普·C·普萊特著    縱觀歷史,公眾對研究天文學的人往往持負面印象。
  • 天文學家用樂高建迷你天文臺:在家「仰望星空」
    Zamani) 中新網3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荷蘭天文學家弗朗斯·斯尼克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天文望遠鏡為樣本,用樂高玩具設計並組裝了一套迷你版的天文臺,在家中「仰望星空」。斯尼克使用了3104件樂高組件,打造了他自己甚大望遠鏡(VLT)。
  • 天文學家張鈺哲:60載相伴璀璨星空
    《發現》周刊聯合雨花臺功德園共同推出「學界大家」,為您介紹這些學界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張鈺哲(1902年~1986年):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天文學主要奠基人。第一個發現小行星的中國人,他把在美國發現的第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他為全國各天文臺、站建設不遺餘力,做出重要貢獻。親手創建我國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研究工作。
  • 天文學家創造了一個新的「宇宙星空圖」
    天文學家創造了一個新的、如谷歌地圖式的「宇宙星空圖集」,其中包括銀河系以外尚未發現的一百萬個星系。天文學家使用一種新型的大型望遠鏡,具有獨特的廣角視野,這使他們能夠在短短300個小時內捕獲300萬個星系的圖像,這種調查類型,以前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該天文學家團隊創建了類似於夜空的「谷歌宇宙星空地圖」的互動工具,可以與之交互並用於查看已知宇宙中遙遠部分的細節。
  • 細說最早的職業天文學家,感受古人令人驚嘆的智慧
    他什麼地方和別的天文學家不一樣呢?我們先來說一說生活的年代,大約在4000年以前,這是很久以前了,差不多在今天的伊拉克、敘利亞的中東地區。那個地方在那個時候有一個高度發達的王國叫巴比倫,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巴比倫王國位於兩河流域,就是著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這個古代王國和中國的古代有一點相似,比如說文明文化都很發達,他們也是像中國一樣靠著幾條大河生活。
  • 北京天文館舉行「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在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 今天的你我,與古人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古人在仰望星空時,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喚之為星官,西方稱之為星座。而織女、河鼓和天津正是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  星座背後是文化傳承  天文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知識體系之一,在很多古老文明中都有關於星座方面的記載。
  • 沉浸式體驗梵谷星空藝術館,給你一個做白日夢的機會!
    代表作《星空》流傳甚廣。大概這位天才畫家也想不到,在自己去世後的若干年,自己的作品逐漸被人熟知、研究,周邊產品比比皆是。《星空》、《向日葵》、《星月夜》等作品如今被大眾熟知,但其背後的梵谷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我很難理解著作背後抽象的藝術表達,好友推薦我打卡坐標濱湖新區的梵谷星空藝術館,說既可以拍照,還可以看一場梵谷的畫作展覽。
  • 曹德旺講述《美國工廠》背後故事
    從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歷時近3年時間、拍攝長達1200多個小時的《美國工廠》,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為當地帶來就業的故事,反映了美國「鐵鏽地帶」的經濟困境,折射了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鴻溝。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屆時,觀眾可以領到紀念版門票,專業講解員還將帶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北京往事。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等將延時閉館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一場「巧樂箏輝 七夕琴緣——2020年中國園林博物館七夕節雲展演文化活動」將在線開演;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推出「智慧巧手 中國製造——七夕節專題直播活動」……初步統計,近20項活動將在線舉行,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
  • 《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 講述113個合肥地名故事
    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背景,合肥也從未停下文明的腳步。近日,由合肥市社科聯推出的新書《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全新的人文視角追本溯源,結合歷史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這片古老的土地。據悉,本書共收錄了113個合肥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