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濟寧1月22日訊 (通訊員 李敏) 1月17日清晨五點鐘,正值一年最寒冷的時節,在兗州區小孟鎮郭戶村村北的毛木耳種植大棚裡確是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在大棚外面,工人忙著將毛木耳培養菌袋從高溫滅菌池裡取出,在大棚裡面,工人們則有條不紊的將菌種一一放入菌袋。
菲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小孟鎮郭戶村村民祝興葉介紹說「毛木耳與我們常見的東北黑木耳不一樣,毛木耳表面長滿了白色的絨毛,葉片比黑木耳要厚一些,大小也比黑木耳要大很多。毛木耳口感比較脆、爽口,一般家庭裡食用的不多,主要用於餐飲業、食品加工及醫藥行業。」談起毛木耳的種植周期及銷路,祝興葉胸有成竹「冬天裝袋發酵,入春能出木耳,一直到中秋節前後能收七茬。主要銷往福建、河南、浙江等省,最近幾年銷路一直不錯。」另一邊,祝興葉的妻子潘教粉則忙著給工人們準備一天的夥食。
回鄉創業,初涉「毛木耳」種植
小孟鎮郭戶村村民祝興葉與妻子潘教粉是一對普通的「80後」農民夫妻。早些年前,祝興葉與妻子在寧夏打工,雖然收入也不少,但是離家太遠,想家、想孩子成了夫妻倆的「心病」,能在家門口創業兼顧照顧家庭成了他們的一個「夢想」。
2014年初,夫妻倆決定回鄉創業,聽鄒城的朋友提起種植毛木耳是一項投資小、保收益的創業項目,他們當即前往魚臺、嘉祥及江蘇豐縣的毛木耳種植戶那裡參觀學習。2014年9月,夫妻倆在外地毛木耳種植戶的指導下建成了兗州區第一處毛木耳種植大棚,兩個大棚共佔地兩畝多,種植毛木耳12萬袋。2015年,毛木耳全部售出,除去原料、設備及人工費,純收入是11萬元。
創業遇難題,鎮政府遞「定心丸」
2017年4月,小孟鎮組織畜禽養殖戶、種糧大戶等二十餘人去鄒城、魚臺參觀考察食用菌行業。在看到外地食用菌種植較好的市場前景後,祝興葉決定進一步擴大毛木耳種植規模。經過初步估算,大約需要50萬的資金投入,夫妻倆拿出多年的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才湊了35萬,還剩15萬元的缺口讓祝興葉有些發愁。
5月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祝興葉來到鎮政府尋求幫助,小孟鎮經管站等相關部門積極幫他辦理了創業貸款業務。2017年7月份,祝興葉成功領到了15萬元的貼息貸款,資金到位後,毛木耳種植大棚很快就由兩畝擴建為六畝。10月份,兗州區科技局的技術員來到祝興葉的毛木耳種植大棚,為他帶來了更為科學的技術指導。「有了政府的幫助與指導,就像是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祝興葉激動地說。
帶動鄉鄰增收,共圓「致富夢」
2016年12月,祝興葉夫婦倆註冊成立了兗州區菲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017年與嘉祥縣可嘉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研究食用菌開發生產及種植技術的創新。2017年11月份,祝興葉參加了山東省食藥用菌產學研合作暨科技精準扶貧項目推介會,在了解到食用菌行業較好的發展前景及廣闊銷路之後,祝興業更堅定了通過毛木耳致富的決心。
合作社成立以來,在祝興業的帶動下,小孟鎮又發展毛木耳種植戶3家,建起種植大棚4個,共十餘畝,每畝地預計增加收入4萬餘元。帶動周邊村莊勞動力100多人就業,其中包括吸納5戶貧困戶到合作社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年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目前合作社有兩個毛木耳大棚,種植面積6畝,今年裝了36萬個菌袋,大概3月份,就可以開始採摘了,每袋產幹木耳三兩,如果還像去年的價格,收入個30多萬不成問題。現在政策好,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要銷路還有銷路,讓俺在家門口圓了創業致富的夢想。」樸實的祝興業樂呵呵地說。
[責任編輯:楊凡、王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7-336606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7-3366066,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