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上2.5億人的植髮生意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界

擁有一頭濃密烏髮,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頭等大事。

作者 | 何書瑤

來源 | DT財經

(ID:DTcaijing)

有網友把「你壓到我頭髮了」評為2020年最讓人羨慕的一句話——又有性生活,又有頭髮,誰不檸檬呢?

擁有一頭濃密烏髮,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頭等大事。

根據衛健委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國脫髮人群已經超過2.5億。假如按照平均每人脫髮10平方釐米來計算,全國脫髮人士的謝頂面積總和,相當於整個鳥巢。如果在這麼大一片面積上種草坪,這個世界上將會多出35個國際標準尺寸的足球場。

頭髮的脫落也促進了植髮產業的蓬勃。「上午植髮,下午上班」的植髮廣告鋪滿了地鐵,但傳說中的昂貴价格,又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本期,DT君就給大家算一算植髮這筆帳。想要獲得一頭茂密的頭髮,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植髮行業是不是真的很賺錢?除了植髮,當代年輕人為了緩解脫髮焦慮,還做了多少努力?

植髮到底有多貴?

根據業內一組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大約做了50萬臺植髮手術,手術金額超過100億元。保守估計,做一個植髮手術的平均花費超過2萬元。

我們先來簡單做個科普,植髮手術是如何讓人擁有一頭茂密頭髮的呢?

其實,植髮的「植」也不是「種植」的意思,而是「移植」。植髮並不能增加我們毛髮的總量,而是通過重新分布排列我們現有的毛髮,在視覺上營造出一種美觀、濃密的效果。

在我們頭皮的不同區域,頭髮的「堅挺」程度不同,比如後腦勺上的頭髮就比髮際線附近的髮絲更不容易脫落。所以,植髮手術一般都要先找到一個安全供區,將這個「堅挺區域」的毛囊移植到其他區域。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主流的植髮方法——FUT (毛囊單位切取技術,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和FUE(毛囊單位提取技術,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FUT是通過切取後腦勺一條長而窄的頭皮組織,在顯微鏡下分離出毛囊單位。這一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提供更多的毛囊單位,對於大面積脫髮人士來說更加適用。缺點則是,術後患者的後腦勺上會留下一條線性瘢痕 。

FUE,則是通過一種小直徑的環鑽打孔器切入皮膚來提取出毛囊單位。優點是創傷較小,不會留下線性的瘢痕,但也有幾個明顯缺點:1.能夠採集的毛囊單位有限,2.提取過程中容易損傷毛囊,3.手術過程耗時更久。

植髮的手術原理並不複雜,但考慮到如何讓術後效果更加美觀自然,的確是一門技術活。

植髮雖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需要植髮的面積越大,移植的毛囊單位越多,自然就越考驗醫生的技術和能力,也就越燒錢。

植髮手術的計價方式,正是按毛囊單位來計算。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植髮的價格是每單位10元起。

10塊錢,看起來不多,但是有植髮需求的朋友,可都是幾千幾千個毛囊單位的移植。這樣算下來,隨隨便便就是五位數起步了。

當然,根據脫髮程度的不同,植髮所需毛囊單位的數量也有很大差別的。

如今最通行的「脫髮國際分級表」,來自經過多次修訂的Hamilton分類法(研究者Hamilton最早在1951年對雄激素性脫髮提出分類標準)。這一分級表將人們的頭髮狀況分為七級,級別一到級別二為青少年過渡到成年人的發量,級別三至級別七對應了程度不同的脫髮,各位可以按照下圖對號入座。

以男性為例,如果出現了級別三——也就是傳說中的「天貓」髮際線,植髮就需要移植1500-2000個毛囊單位。進入級別四,前髮際線和額角毛髮進一步後退,頭頂也出現明顯脫髮,那就需要2000-3000個毛囊單位了。

植髮所需要的毛囊單位,會隨著脫髮程度逐級猛增,直到達到最大限額提取的毛囊量,約為5000-5500個毛囊單位。

要做一場完整的植髮手術,至少要花掉多少錢?大家可以對著自己的脫髮等級,簡單計算一番。

不過,以上價格僅供參考。畢竟現實中,也有朋友為植髮付出了更加肉痛的成本。某知名植髮機構負責人,就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提到,有消費者為整頭植髮付出了36萬元,加上後續的生發護髮治療,總費用達到了50萬元。

想要追求完美的頭髮,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啊。

植髮這麼貴

植髮機構是不是很賺錢?

一場植髮手術的價格就高達五位數,現在喊頭禿的年輕人這麼多,植髮機構豈不是賺得盆滿缽滿?

帶著這樣的好奇,DT君又對植髮行業展開了調查。

植髮在國內的起步是在1997年。但在進入國內市場的近20年裡,一直都是個比較小眾的醫療項目。直到最近幾年,植髮行業才突然一躍成為明星項目。

大概是人們「禿如起來」的需求增長比較迅速,引來了更多的注意,更多資本的投入成為促進植髮行業蓬勃的重要因素。

2017年9月,雍禾植髮獲得中信數億元的注資。這是資本第一次進入大陸植髮領域。2018年年初,另一家成立十多年的植髮機構碧蓮盛,也拿到了華蓋資本5億元的戰略投資。

資本永遠是理性的。與競爭飽和的醫美項目相比,植髮行業目前的利潤率還是比較可觀的。

根據護髮社區平臺好頭髮創始人徐峰披露的一組數據,公立醫院植髮科室的利潤率能達到60-70%,私立醫院達到35-40%。

而大型連鎖植髮機構,由於營銷費用較高,利潤率稍低一些,但也有20%左右。儘管如此,這個利潤率也高於大多數醫美機構(上市醫美機構的利潤率基本都低於15%)。

同時,植髮行業的手術風險率也遠低於其他醫美整容項目。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自碧蓮盛2018年年初拿到融資之後,截止目前為止就再也沒有傳出植髮機構受到資本青睞的消息了。

主要還是因為資本能進入的頭部玩家,玩的也不是很輕鬆。

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植髮行業的頭部玩家是民營連鎖機構,在整個行業內所佔的市場份額約為35%。

想要擴大市佔率,頭部連鎖機構們需要在前期花費大量的推廣成本。一組行業數據顯示,植髮機構的營銷費用佔到了總成本的三成以上,行業獲客成本平均在2000多元/人。這也是為什麼這些連鎖機構利潤率不佔優勢的最大原因。

其次,植髮行業的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前文我們提到植髮手術的技術並不複雜,但十分精細。一場植髮手術耗時約在4-8小時,需要多個醫護人員配合完成。也就是說,一名醫生一天只能完成1-2個手術。

除此之外,植髮也算是個一錘子買賣。做完一次植髮手術,大家也不會再產生這個需求了。因此,消費者的消費頻次也比較低。

這樣看來,植髮行業雖然在一眾醫美項目中算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也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賺錢。

不植髮,

我們在頭髮上花的錢就少了?

植髮機構們想要做大做強還得花不少功夫,但是關於頭髮的生意,可遠遠不止於此。

以DT君為例,身邊去植髮的朋友還沒有那麼多,但是用過防脫洗髮水、護髮精油、發膜等各種養發產品的朋友,遍地都是。

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購買防脫洗髮護髮產品的線上消費者中,90、95後的佔比逐年提高。而且,人們願意為防脫洗護用品花更多的錢。

而圍繞防脫髮的需求,常見的洗髮、護髮產品還只是最基礎的方法。在聚集了超過20萬組員的豆瓣小組「人人都有好頭髮 - 一起懟脫髮」中,網友們討論過五花八門的防脫產品和方法——從防脫食譜到育發液,從頭皮spa到藥物療法……

除了防脫,大家對頭髮養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小紅書上,搜索「頭髮」會出現高達200多萬條的筆記。「頭髮長得快的方法」、「護髮」、「頭髮顏色」、「頭髮蓬鬆」等相關筆記數量也都到了數十萬條。

人們對頂上這方寸之間的美觀度要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而嗅覺敏銳的市場,也盯上了大家的頭頂生意,各種產品和服務開始興起。艾瑞諮詢總結過一份圍繞護髮、防脫的產業生態鏈:從基礎的洗髮水、食療到專業防脫的按摩儀、藥水再到專業護髮機構,最後才是對付脫髮的終極方法——植髮以及假髮。

很難說,大眾消費者們到底是先被脫髮焦慮折磨,還是被頻頻進入視野的護髮產品廣告刺激到,才產生了對於好頭髮的強烈執念。

脫髮之所以能夠引起網際網路輿論環境中的廣泛共鳴和關注,它折射的其實是越來越普遍化的外貌和健康焦慮。在媒體的描述下,脫髮一方面等同於顏值下降,一方面又與「生活壓力太大」、「身體被掏空」劃上等號。

所以,也有社會學研究者認為,脫髮可能是一個由消費主義所建構的困擾。

消費社會中,我們頭髮的濃密與否、美觀程度,越來越與外表氣質、自我認同產生聯繫,並受到消費文化的規訓。為了維持完美的身體,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願意購買商品。

真正令人心酸的是,不管是植髮還是所謂的專業防脫產品,幾乎還沒有什麼消費品能夠讓我們的頭髮真正變得濃密。更別提各種未經科學驗證的生發偏方了。

而且,我們就算克服了脫髮,還會有新的焦慮被製造出來。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急切渴望,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繼續引發各種「危機」。

相關焦點

  • 令人頭禿:2.4億人脫單難,2.5億人脫髮容易
    根據衛健委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國脫髮人群超2.5億,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脫髮!遠超單身人群!脫髮的焦慮,自然也產生了許多的人誤解。壹  脫髮的誤解糾正一:掉頭髮不等於脫髮由於正常的新陳代謝,每個人都會經歷掉發的過程。數據顯示,人每天至少會掉落十幾根頭髮,秋冬季可能超過70根。
  • 「禿如起來」,植髮生意的崛起與困境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有脫髮問題的人數已超2億,即平均6個中國人就有一個人脫髮。其中,男性佔比約65%,為1.3億,女性脫髮人群有7000萬。 今年7月百度醫美事業部發布的《2020植髮行業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植髮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幅度,預計2020年中國植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8.3億元。
  • 溫州新生植髮: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閒擾 3D植髮後改變大
    頭頂大事」再上熱搜!據央視報導,近年來我國脫髮人群呈直線上升趨勢。現代人頭髮燙染頻繁,加上工作、學習壓力太大,早早躋身脫髮大軍,每次洗頭頭髮一掉一大把,衛生間地漏必被堵得嚴嚴實實,髮際線一年比一年高,人也越來越焦慮,關鍵是越焦慮越掉發  脫髮市場90後居多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顯示,我國脫髮的人群已經超過2.5億,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一人出現脫髮的情況,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佔據著較大比例。
  • 溫州新生植髮:男性是植髮主力軍,「程序猿」職業佔比大
    我國脫髮人群的數量已超過2.5億,且數據還在呈直線上升,龐大的脫髮人群造就了植髮市場的擴大,我國植髮行業的營業額以每年翻倍的數額連續遞增,地鐵車廂、公交站臺、電梯植入,植髮的廣告無處不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場景。而「睡一覺就能悄悄變美」的廣告語也在深深潛入人心,令無數脫髮大軍植髮的念頭悄悄發芽。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植髮的熱潮早已興起。
  • 脫髮大軍催生植髮需求 新生植髮率先制定規範化操作流程
    我國脫髮人群的數量已超過2.5億,且數據還在呈直線上升,龐大的脫髮人群造就了植髮市場的擴大,我國植髮行業的營業額以每年翻倍的數額連續遞增,地鐵車廂、公交站臺、電梯植入,植髮的廣告無處不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場景。而「睡一覺就能悄悄變美」的廣告語也在深深潛入人心,令無數脫髮大軍植髮的念頭悄悄發芽。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植髮的熱潮早已興起。
  • 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脫髮,「植髮」市場千億規模
    今年5月,雍禾植髮創始人張玉對外表示,過去5年公司營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13年營收約3000萬人民幣,2014年營收約6000萬人民幣,2015年營收約1.2億人民幣,2016年營收約2.4億人民幣,2017年營收預計超5億人民幣,今年預計接近10億元。根據筆者業內獲得的信息,碧蓮盛的數據基本與之接近。
  • 植髮守護男人最後的尊嚴,百億級植髮市場大爆發
    他回應稱:「我當時可是很好的程式設計師,我們現在都要小心保護頭髮,因為植根頭髮很貴很貴,每個人頭頂上都是一棟別墅。」隨後,網絡段子層出不窮,「你頭頂上的『別墅』還在嗎?」「我願意用這一頭秀髮換一套別墅住」……據統計,中國每6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存在毛髮疾病,國內患者數量超過1.8億人。
  • 合肥新生植髮:透明誠信醫療 3D植髮效果受眾多人點讚
    深受脫髮困擾的人群不在少數,據數據統計,我國約有2.5億人存在毛髮疾病,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其中,我國35歲以下脫髮人群佔比63.1%,髮際線上移、M型脫髮、頭髮易油、頭皮屑過多已成為80後、90後的普遍現象。
  • 中國脫髮人群數量達2億,植髮真的能拯救中國人的髮際線嗎?
    植髮也絕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尤其對於雄性激素脫髮的患者來說,即使接受了植髮手術,也需要一些外用藥或內服藥進行控制,簡而言之就是——藥不能停。如果植髮後不堅持藥物治療,原生發還是會掉,植髮的效果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對於當代中國的年輕人,脫髮才是最大的危機。根據《中國脫髮人群調查》,我國有2億脫髮人群,男性約1.3億,女性約0.7億。
  • 脫髮人群已超2.5億 「透明醫療」模式能否杜絕植髮行業亂象
    我國脫髮人群已超2.5億如果要用兩個詞形容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那麼非「熬夜」與「焦慮」莫屬。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顯示,我國脫髮的人群已經超過2.5億,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80後、90後成為脫髮主力軍。而在丁香園和《健康報》共同發布的《2019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90後是唯一一個將脫髮排在「最擔心健康問題TOP5」的群體。生活,真讓人頭禿!
  • 國內千億市場導致植髮機構崛起,背後卻是一片魚龍混雜
    因為90後這一波「禿如其來」的年輕人,植髮似乎已經開始成為一些資本家的一門「新」生意。據調查「猝死已經不在是國民焦慮,而脫髮才是」,所以脫髮患者的產生正在催熟一個龐大的產業——植髮。與此同時,經過二十年發展的植髮行業,在這兩年迎來最大的兩筆投資:「雍禾植髮」、「碧蓮盛」先後獲得3億元、5億元戰略投資,像新生集團拒絕各種戰略投資,憑藉品牌塑造,患者良好口碑一路走到現在。據小編搜索調查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在治療脫髮上的花費已經超過35億美元全球每年在治療脫髮上的花費超過35億美元。
  • 2.5億脫髮人群和背後的百億植髮行業
    根據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我國脫髮人群近年來直線上升,人數已超2.5億,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其中,我國35歲以下脫髮人群佔比63.1%,髮際線上移已成為80後、90後的普遍現象。廣闊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強勁的消費能力。
  • 2.5億脫髮人群撐起一個百億市場
    根據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我國脫髮人群近年來直線上升,人數已超2.5億,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其中,我國35歲以下脫髮人群佔比63.1%,髮際線上移已成為80後、90後的普遍現象。廣闊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強勁的消費能力。
  • 徐州新生植髮:00後脫髮成普遍現象,植髮手術趨向主流
    深受脫髮困擾的人群不在少數,據數據統計,我國約有2.5億人存在毛髮疾病,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其中,我國35歲以下脫髮人群佔比63.1%,髮際線上移、M型脫髮、頭髮易油、頭皮屑過多已成為90後、00後的普遍現象。
  • 北京新生植髮:植髮群體多為90後,一大波00後脫髮者正在趕來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其中,大批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新聞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並迅速在微博形成話題熱搜#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話題已經引發了5.6億次圍觀,5.6萬人在這個話題下進行討論,眾多年輕網友更是紛紛表達了脫髮的焦慮與苦惱。
  • 被脫髮困擾的2.5億中國人,在哪個地區最「禿」出?
    隨後,#90後成植髮主力軍#、#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等話題衝上熱搜,脫髮人群的地區分布也引發了廣大網友熱議,「尋找同盟」成了脫髮人群自嘲和獲取安慰的一種方式。這和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相匹配,我國脫髮人群已超2.5億,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佔據著較大比例,脫髮群體呈現低齡化趨勢。防脫、生發成最終需求 植髮手術廣受關注為了治療脫髮,茶葉水、淘米水、生薑、啤酒等各種傳說中的民間偏方全都走上檯面,讓很多人為之一試。然而這些偏方大多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往往是滿懷希望,卻收穫了滿「頭」的失望。
  • 我在科發源植髮(大麥植髮)兩年沒有失敗才知道植髮的水有多混
    30歲,給稀疏的人生上一道「加密」鎖考慮植髮後,科發源植髮在我的考察名單之中,論壇上,他們成功案例的帖子比比皆是,很容易給人造成技術高、成功率高的印象。我初步確定了三家機構,決定利用假期去北京科發源考察一下。
  • 訪談|大麥微針植髮創始人李興東:未來5年看不到植髮行業天花板
    據衛健委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國脫髮人群已經超過2.5億,脫髮不是一個人的煩惱,而是一群人的劫難。中國的植髮起步於1997年,大麥微針植髮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植髮醫院。20年後,資本才開始加注到這個行業,2017年9月雍禾植髮獲得中信數億元的注資,這也是資本第一次進入植髮領域,2018年初,碧蓮盛獲得了華蓋資本5億元投資。
  • 目前桂林植髮「90後」佔比竟然高達……
    近期,脫髮問題引起了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各大媒體的關注,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5億人正在飽受脫髮困擾,平均每6個人當中就有1人脫髮。值得關注的是,脫髮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大批「90後」已經加入到脫髮大軍中來。記者在本地走訪發現,「頭頂經濟」確實越來越火,而且年輕消費者佔比也越來越大。
  • 「碼農」成植髮主力軍 被調侃一身行頭4萬植髮佔3萬
    市場調研報告稱,預計到2023年,全球植髮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未來4年的年複合增速將達到24%。植髮,這門已經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老手藝,如今已成為時尚與資本競相追逐的寵兒。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植髮技術有兩種:一種是切1.5釐米寬的頭皮條,再分離其上的毛囊單位,進行種植,英文簡稱FUT,俗稱為「切頭皮條」;另一種是用直徑1毫米左右的空心鑽,點狀提取毛囊單位,英文簡稱FUE。由於點狀提取要局部剃頭,切頭皮條方法相較而言又有著略高的成活率,李妍選擇了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