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 月15 日教育部第2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核准了《清華大學章程》,其中第六章規定了清華大學的標誌和校慶日。清華大學的校色、校花及校慶日均與紫荊有著密切的關聯。
《清華大學章程》第六章第四十一條規定:校色為紫、白兩色。校花為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aVar.alba)。第四十二條規定校慶日暨校友返校日為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清華與紫荊結緣不知源於何時。至少在解放前,人們就約定俗成地將它與丁香一起視作清華的校花。
據清華史料記載,1916年除夕,聞一多所在的中等科曾報名參加了校內演劇競賽,以《紫荊魂》為中文名演出莎士比亞戲劇《Much Ado about Nothing》,並最終獲得優勝獎。劇的內容與讚頌紫荊的品性有關,在當時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紫荊魂》對清華學子的影響十分深遠,至今在清華大學的校園活動裡,該劇依然常被重新演出。多數清華學子都認為這是將紫荊定為清華校花的來源之一。
1984年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復9期中,34級清華學子陶瀛孫曾為文建議定紫荊或丁香為校花,其中提到:「春天的清華園是極美的,到處是花,而以紫荊、丁香開得最盛。」後來他又在《小議校花》一文中解釋道:這兩種花(指紫荊與丁香)都是一簇簇群放,象徵著清華莘莘學子親密相處,共發芬芳。
除上述兩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外,紫荊能夠成為清華大學的校花,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清華大學的校色為紫色,與紫荊的紫紅色花色不謀而合,這是一種樸質卻又不失華貴的色調,能夠彰顯出一種卓爾不群的品質。紫色是紅藍相調的結果,紅色象徵中國,藍色代表海洋象徵西方文化,而紫色對清華大學而言也就意味著中西合璧融匯貫通。
2、紫荊在清華大學校慶日前後盛開,從其生物學特性而言,它具有「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因為它開花時,北京大地還是一片枯黃,多數闊葉喬木還都沒有發葉。紫荊的這種特性與清華學子所具有的品質相互契合。
3、紫荊是成簇開花的,在開花的時候整個枝條密密麻麻百朵簇生,因此紫荊也叫「滿條紅」。十幾枚單花簇生為一朵花團,幾十朵花團裝點成一束花枝,成百上千束花枝凝聚成一株高大雄偉的紫荊樹。因此紫荊代表了一種「團結」與「和諧」,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眾志成城,風雨與共。具有「團隊精神」的紫荊其實更是一種精神力量,反映了清華學子團結奮進的風骨。
以上,便是紫荊與清華的絲絲關聯。
清華大學定紫荊為校花,其實紫荊卻不僅有傳統灌木紫荊一種,一些高大的喬木紫荊,近年來逐漸湧入人們的視線。
『四季春1號』紫荊樹是2014年問世的紫荊屬觀花大喬木、十四省鄉土樹種新優品種,樹勢雄偉,花色獨特,花期長達一個月之久,固氮、抗風、耐鹽鹼,是北方不可多得的兼具觀賞與生態極高價值的開花大樹,也是目前全球最受矚目的紫荊屬植物園藝品種。
紫荊文化在華夏大地流傳千古,與清華大學也有著上百年的淵源,與時俱進的清華大學想必不會錯過『四季春1號』紫荊樹的風採,期待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紫荊新品種能夠早日為清華校園帶來震撼美景與園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