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投機原理》的作者是華爾街著名交易員維克多.斯波朗迪,他管理的基金曾經連續超過12年盈利。維克多閱讀了大量的投資書籍(200本甚至更多),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交易哲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的一生都以這種模式學習:選定一個目標,閱讀和觀察這些專業人士的教誨,通過模仿而不斷地練習,最後我可以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這種學習模式,也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模仿和不斷練習。
關於投資的書籍,我也讀過幾十本,但是大部分是源自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脈,屬於價值投資範疇;經濟學的書籍也看了一些,基本是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體系內的。而本書作者維克多的投機理論和他推崇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相對小眾了一些。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就是弗裡德利希・馮・哈耶克,他所著的《通往奴役之路》堪稱神作,書中那句「總是使一個國家變成地獄的人事,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還有對於社會主義發展的精準預判,任何時候想起,都令人心悸,不寒而慄。維克多本人是自由經濟的擁躉,堅決反對凱恩斯主義,反對政府對於經濟的幹預。近些年,我也越來越相信,正是中央銀行的無微不至的貨幣政策,才是導致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應對危機的時候,凱恩斯那一套可能是良藥,但是如果危機過了,還繼續吃藥,那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疾病。除了在經濟學上的觀點,作者的投機理論,同樣也非主流推崇的價值投資,更傾向於索羅斯一派,偏向於右側交易,擇時交易。書中他引用了索羅斯講的「經濟歷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構成的,他們都是建立於謬誤與謊言,而不是真理。這也代表著賺大錢的途徑,我們僅需要辨識前提為錯誤的趨勢,順勢操作,並在他被拆穿以前脫身」。我想如果把維克多的經濟學觀點和投機理論結合起來想,或許可以得出如下推論,就是他雖然堅決反對凱恩斯主義,卻辨識出中央銀行或者政府基於錯誤邏輯創造出來的趨勢,並在這個趨勢中賺錢,而心中明白,這個錯誤早晚要被拆穿,並在拆穿之前獲利了結,等待另一個錯誤的趨勢形成,周而復始。既不做愚民,也不做憤青。與錯誤共舞,純純的實用主義。
那麼維克多具體是怎麼做的呢?這本《專業投機原理》洋洋灑灑50萬字,我也不是第一次閱讀了,但是,還是很難做到提綱挈領的總結。就挑幾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跟大家分享。在周期上,維克多把市場定義為長期、中期、短期三種,而最應該關注的是中期周期,往往持續數周甚至數月。在形成趨勢開始,或者趨勢即將形成前,建立頭寸,並且順勢前進,是獲利的最佳方式。而趨勢被定義成四種:長期投資者的承接;長期投資者的出貨;上漲或者下跌;盤整。辨識趨勢形成,作者介紹了123準則。1:突破趨勢線,2:測試先前的高點或者低點,3:突破1和2之間所形成的調整或者反彈高點,有這三個步驟,就證明之前的趨勢可能要發生改變,這就是趨勢起始。此外,辨識趨勢,作者還介紹了著名的 2B法則(這也是很多投資者實踐並獲利的法門)。長期上漲後,形成高點A,調整後,價格繼續上漲,形成新高點B,而後不能持續上漲,而是迅速下跌,並跌破A,則認為2B形成,趨勢可能在此時發生反轉。2B準則,相比123準則更加激進,成功率更低,但是一旦成功,獲利也更豐厚。還有4天準則,更容易理解。長期下跌後,如果出現連續四天上漲,那麼趨勢可能反轉。如果長期上漲後,繼續出現連續4天上漲,那麼後面一個下跌就可能意味著趨勢出現反轉的可能。這三種方法共通之處,就是首先先要了解標的處於行情的什麼趨勢中,等待市場發出反轉的信號,遇到信號以後入場,再跟隨反向的趨勢。這種順勢而為,不是慣常理解的上漲趨勢就做多,下跌趨勢就做空。維克多對於順勢操作的解讀,解答了我多年以來對於順勢操作的疑惑,一種與追漲殺跌截然不同的順勢操作。當然,不管什麼方法,都需要嚴格控制好止損。那維克多是如何進行風控的呢?他的交易,最低要求3R的盈虧比。具體到每一次止損點的設置,上述三個方法論都不太一樣,但是總是有所依據的。舉例說就是,如果買進的依據是趨勢反轉,那麼一旦沒有反轉,則需要止損。止損點,相當於是對之前的趨勢進行確認,也就是說沒有發生反轉,原來的行情還會繼續發展下去。時刻要銘記,沒有100%正確的方法,止損和堅持,才能最終獲利。另外,維克多特別強調數據回測,以此判斷行情向何處發展的概率。對於這點我現在還沒有很好的理解,希望下次再讀本書時,會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說到讀書時候的感悟,最近有些思考。同樣一本書,每次讀的時候,能夠汲取的養分都是不同的,主要是對當時知識體系增益。自身的知識體系越強大,能夠從書中汲取的養分也就越多,越深刻。有些書,可能第一次看的時候讚嘆不已,過幾年再看,卻嗤之以鼻,有些書呢,則是第一次看懵懵懂懂,而幾年後再看,則有深刻共鳴。比如,初讀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覺得簡直是投資寶典,按圖索驥,就是下一個巴菲特,但是最近幾年再看,發現價值投資雖好,但是一般的投資者難以踐行,一方面與恐懼貪婪相向而行說易行難,更主要的是,一般人根本不具備像巴菲特一樣有判斷價值的能力,同時也沒有巴菲特的時間和保險提供的近乎零成本的資金,承受不住長達幾年的「錯誤市場」。又比如,中學時讀《孟子》,感觸最深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而近些年才發現,更重要的是後面幾句: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日子,常因客觀條件使然,所以不堅持也別無他法。千萬莫要誤以為,承受了痛苦就能成功。多少人,能經受肉體的苦難,卻在精神上不自覺的選擇了戰術勤奮而戰略懶惰。殊不知,痛苦和成功之間,還差了更加艱難的--精神進化。其實,苦日子,多數人都能忍受,但是,能夠反覆嘗試,而且每次嘗試都失敗時,還能不氣餒,不懈怠,不斷進取,在被生活反覆蹂躪時,還能保持激揚的鬥志,讓幼稚的內心變得堅韌,這種人就不多了。更艱難的是,光做到這些,還不夠。須知動心忍性只是磨練的手段,還要通過這些手段發展出原來所不具備的能力。使我們堪當大任的,並不是我們經歷的痛苦,而是通過這些苦難被磨礪出來的能力。我認為,身體的痛苦比起精神的煎熬,根本不值一提,突破認知的桎梏,獲得能力的升華,才是強者的進階之路。而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都是強者,他們每天都在面臨失敗的威脅,每天都在和破產做抗爭,想活下來,只能依靠不斷的能力提升,他們每天都在「動心忍性」,想法設法「增益其所不能」。特別把敬佩和感激獻給我生活中認識的投資大神,您是指導我航行的燈塔!
最後回到本書,《專業投機原理》成書於上世紀90年代,是投資領域的經典著作。投資是多數人都不能繞過的領域,區別只是早晚和方式而已。既然必然要參與,那麼多掌握一些知識,總是有益無害。當然,投資也可能是世界上最難從事的領域,牛頓、蔣介石、甚至格雷厄姆本人……眾多卓越人士都在這個領域折戟沉沙。可能讀書百卷,反覆嘗試,最終還是虧損,但是,不斷學習,總會讓我們距離真理跟進一步。難道註定失敗,就不去做了嗎?變不可能為可能,才是我想要追求的進步。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講理論,下卷舉例子,不但有技巧也有作者的對投資哲學的闡釋。我個人非常喜歡,評分9分,推薦反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