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中國第一批採編播一體的財經節目主持人,中歐商學院EMBA,上海像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花間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十裡芳菲、花間堂創始人,首席設計師。連續創業者,新生活美學的倡導者及布道者。2008年張蓓來到麗江,開始找院子、設計、施工,並為它取了一個註定會綻放的名字—花間堂。2009年4月,麗江第一家花間堂正式面向大眾。此後的8年時間,從做產品、組團隊、建標準,花間堂完成了從0到1的商業閉環的建立過程,並走上了從1到N的閉環複製和擴展的坡道。張蓓也成為了最早一批做起客棧生意的領軍者、中國民宿行業的開創者,專欄作者。2017年,她告別花間堂,重頭再來做十裡芳菲。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張蓓拿到了坐落於杭州西溪溼地一片尚未開發村落民居的開發權。2018年在入行第十個年頭,張蓓帶領團隊走進杭州西溪,依託溼地6個自然村落的自然環境、民俗文化,打造度假村落集群——杭州西溪十裡芳菲主題度假村落。十裡芳菲以杭州西溪十裡芳菲度假村落為起點、線上村落場景程序為度假場景延伸,依託於西溪溼地自然環境、生態人文、民俗文藝等六個自然村落集群打造的「即興智慧」主題度假景區。倡導「芳菲精神」為價值主張,以美願、美力美物、美食、美宿為五條落地產品線,開創休閒度假內容產品中的新品類,打造擁有獨特價值主張與村落生活形態的線上、線下全棲度假體驗。
本期主持:伊雯 新站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智空間執行董事
新站點獨家專訪回顧:新創客圖鑑|十裡芳菲創始人張蓓:從花間堂到十裡芳菲
新站點:如何組建團隊?
張蓓:我這邊的團隊的基礎班底,去做了混沌大學的上海分社,我做上海分社的社長,現在十裡芳菲的村長小玲是混沌大學上海分社的秘書長。在創新這杆大旗下,在那些課程的內容下,聚集的這一群人。
上海是一個很大的聚集地,混沌的發起是在那裡。社員一起聽混沌的課,已經篩選了這些人的取向,他們都有共同的一些特質,我們再一起去做工作,去遊學建學,做一些活動分班級等等,都是在一個價值主張之下。現在在中國的度假行業裡頭,可能我們是離社群最近的、最會做活動的一個公司,我覺得第三次創業比第一次創業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有篩選過的班底。
第二個吸引這些新的人進來之後,就是聞味道,聞完了這個味道,要好好的去帶他。這些人進來第一個要認同的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在這個村子裡所有人都信仰的東西,你也必須要信仰。這裡有一個村民的公約,有自己的行動的守則,另外就是相處,剛剛上個星期第一批去日本的合唱村見學,我們去看各種各樣的世界各地的村子,那些美好的村子,那些村民生活的狀態到底是怎麼樣。
新站點:團隊建設有什麼樣的秘訣?
張蓓:我們有個小練習。開會的時候也會用,比方說開會陷入相對膠著的狀態,然後停下來,我們做一個練習,不管你說什麼,我都說no。這樣回應你就會很憋屈,很怒,然後反過來再練習,不管你說什麼,我都說yes and。說完yes and,你在我的基礎上再說一遍yes and。這兩個練習一做,大家就找到了那種感覺,接下來再難的事都可以繼續下去。
新站點:十裡芳菲的客源和盈利模式有什麼特點?
張蓓:這裡頭有三部分人,一部分人來這裡度假。另外一部分來這裡做婚禮,來上各種各樣的活動課程,第三部分人是西溪溼地現有的遊客,我們每一個小的部門小的線條,實際上都是一個利潤中心。
比如說我們的婚禮,因為有那麼大的戶外面積,我們就做了好幾片戶外的儀式的草坪,把婚禮切成好幾段,一段是你可以拍婚紗照的地方,一段是水上婚禮的線路,還有在戶外做儀式的,因為做法不一樣,收費的點也會變得不一樣。
我們在提供新空間,新內容,新服務,每一項的服務都有明碼標價,大部分社群到我們這來活動,這些會員數據沉澱在我們這個系統之上。也有一些獨立的老師,他有很好的課程,我們也可以在我們的數據跟渠道裡頭去替他招生,這種導流也會有bouns產生。每做一個動作,都有一組專人,把它深深地做透,從而變成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我們在賣一張會員卡,你成為我們的會員之後,我們每個月給你做一個生活小切片的體驗。電子檔的。也有實物的卡片,寄送給他,有一點點小的食物。成為我們會員之後,再到村子裡來,會有一定的優惠跟禮遇。
寄給你們那個提案,比方說告訴你跟閨蜜的下午茶要怎么喝,怎麼吃。我是有圖文的,每一個圖上面,都是我在賣的產品,你要買的話就可以回到我的微店裡頭來買。我除了在告訴你這個場景之外,就是打造場景的這些東西。要賣一個生活,還要提供一些道具。
新站點:創業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張蓓:一直以來做創業都是困難不斷的。折騰的話每天都有事情,最大的事還是怎麼樣去說服自己。以前你會生氣,跟合伙人生氣,跟投資人生氣,你說這個是不公平的,那個是不善良的,會吵。
最後你會發現,吵是最無效的東西,所以你不斷地理解自己,讓自己成長,理解別人。最後你就會發現在自己方向上面的問題越來越少,都變成了一個事的狀態,你都是在你的這個階段,借著這件事在完成你自己,所以哪有什麼最大的困難?
我在賣掉花間堂的時候,其實是心裡打架打了好一陣子,那個時候創業者都還認為自己創造出來的企業、品牌,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應該放還是不應該放。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也是一個生命體。自從你創造了它的那一天,它就不再完全屬於你,它有它自己的生命軌跡,你不要強掰硬扭非得要跟它在一起,就要把它看成獨立的生命。
新站點:怎麼理解技術創新對運營模式的影響?
張蓓:大的節點性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連接的方式,然後在新的連接方式上必定會催生新的體驗。所以不是你簡單地酒店疊加技術,你沒有加入高科技,就不是一個現代化的服務業,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真正在現在的新的連接形式下,你構建了更根本更方便的體驗模型。
所有的創新都是回到原點,回到生活最本真的地方,用現在可能的這種方式跟手法,去滿足最本真的需求。整個社會的往前進,都是雙輪驅動,一輪就是科技的提升造成的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到一定階段,體驗重來一遍,體驗提升,然後接下來效率科技的提升,然後體驗的提升。
它都是這樣一條一條的不連續的線往前走的。跟社會的需求、人們的需要、每個人的認知、技術的驅動等等都有關係。所以可能七年或者是十年一個周期,上一個周期有上一個周期的標杆標誌,這個周期有這個周期要催生出來的新的模式。
新站點:女性創業者和男性創業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張蓓:身為一個女性,我覺得女性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大部分心態上更加遊刃有餘一些。成功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固然可圈可點,不成功回家做飯也沒有什麼,還可以成功地當一個好的家庭主婦。
男生可能就沒有這樣的退身步,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是你必須要成功,你要承擔這些責任。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他的手法和價值取向和離錢遠近的關係,選擇就會不一樣。有社會角色的所在,社會給他的定義的不同,女性可能更多地可以去理想主義一下,更多地去關注一下自己跟靈性。
新站點: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張蓓:除了好運之外,皮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今年的3月27號湖畔第五屆開學的時候,我作為大學長,剛好被說去給新生說幾句話。其中給到我的一個題目叫做如何看待湖畔的失敗學習。
我還真的因為這個話題去好好查了一下詞典,失敗。它反義詞有兩個,一個就是被打敗,對應的反義詞是勝利,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創業者,萬一失敗了,那你肯定不是被打敗。它的另外一個反義詞叫做成功,成功的意思,查它的詞根success的cess,是無限趨近的意思。也就是說你成功是意味著你離你自己設定的目標無限地趨近,所以每個人的成功的定義是不一樣,因為你心裡的目標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