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展示查獲的涉案空殼公司公章
警方控制犯罪團夥成員
警方查獲了大量空白增值稅發票
警方通報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 團夥利用空殼公司和下線公司進行發票交易
160多家空殼公司套取稅金5億元
開設160餘家空殼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偷稅漏稅,涉案金額竟高達30多個億,致使國家流失稅額5億餘元。昨日海澱警方通報,警方打掉一個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犯罪團夥,24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這是近年來海澱警方破獲的一起涉及地域最廣、涉案金額最大和涉案人員最多的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案件。
犯罪團夥通過空殼公司控制著400餘個「下線」公司,和全國1500餘家公司進行增值稅發票交易。短短的半年多的時間裡,涉案的嫌犯積累了大量的贓款,有的犯罪分子甚至連手提包都是在著名國際品牌廠家專門定製,繡上了自己名字的縮寫。
匿名舉報 牽出160家空殼公司
2015年9月11日,北京國稅部門接到一個匿名舉報的線索,稱北京清梅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犯罪團夥,每月買賣增值稅專用發票多達2億元。稅務部門立即著手對此展開初步調查,發現案件的嚴重程度後,於10月8日向海澱公安分局經濟偵查大隊報案。
接到稅務部門的報警後,海澱警方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案件涉及多個公司,這些公司都沒有任何實際經營行為,採用相互串聯作假、關聯交易等形式逃避稅務機關年檢,並在沒有辦理出口退稅資格認定的情況下,提供假出口退稅證明,進而從國稅部門騙取巨額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向全國大肆兜售,造成國家巨額稅收損失。
鑑於此案的案情重大,涉及線索眾多,海澱警方立即抽調經偵、刑偵等單位的骨幹警力成立專案組。通過對50餘家有涉案嫌疑的公司進行梳理,專案組發現有15家公司的代理購票人均為一名叫石某的女子。警方在進一步的調查後發現,石某原供職於北京一家單位的供應部會計室,現在已經退休,石某憑藉對財務稅務工作的了解,多次代理犯罪團夥開立的公司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
專案組通過調取稅務部門的數據,得知自2015年5月以來,石某在朝陽、海澱、豐臺、東城、西城、通州和昌平七家國稅分局代理了160餘家公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領取業務。在領取發票時,石某多以使用假農產品退免稅證明、使用假外貿退免稅證明申領發票。而且這些公司均無任何實際經營活動,屬於專門為套取發票設立的空殼公司。
空殼公司
控制400餘個「下線」
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專案組查明石某代理的這160餘家空殼公司為「下線」的400餘家公司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折抵扣業務,這400餘家公司涉及北京、河北、山東、天津等多個省市。稅務部門經過核算,這160餘家公司涉及的增值稅總價稅額高達12.7億餘元,如果400餘家公司全部用於抵扣增值稅進項,將造成國家稅收損失多達2億餘元。
隨即,偵破工作圍繞石某展開,專案組偵查員通過蹲守調查,發現石某在10月15日和10月19日為其代理的10家公司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購買增值稅發票期間,有兩輛黑色現代轎車負責接送。於是偵查員根據這一線索,很快鎖定了兩名可能涉案的嫌疑人,通過蹲守偵查員發現,這兩人一直和石某保持密切聯繫,有重大作案嫌疑。
隨著偵查工作的持續進行,又有幾名涉案嫌疑人進入到警方的視線中。專案組在調查中發現,一名姓肖的女子專門負責從事代辦公司註冊登記的違法行為。偵查員又發現這名女子和一名周姓男子有共同作案的嫌疑,周某曾在2014年11月因為虛開增值稅發票罪被江蘇公安機關列為網上逃犯。至此,這個犯罪團夥的骨幹成員一一浮出水面。
專案組通過調查發現,這個犯罪團夥通過聯繫網上非法代理公司批量註冊空殼公司營業執照,再使用虛假的退稅證明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然後再通過製造虛假交易過程,向外省市自己設立的空殼公司或者尋找真正買票的公司兜售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按照總價款抽取一定比例牟取暴利。
購買發票
全國多達1500餘家公司
2015年11月20日,專案組在由市局經偵總隊、稅務部門和海澱公安分局共同組成的指揮部領導下,分赴本地多個地區對涉案的嫌疑人實施抓捕行動。一舉搗毀這個犯罪團夥的多個窩點。在行動中,專案組搗毀虛開增值稅發票窩點12處,控制涉案人員20名,收繳大量稅控機和多個空殼公司的營業執照、公章、帳本等作案工具。
專案組通過進一步調查取證發現,該團夥控制「下線公司」共計400餘家,而購買發票的受票公司多達1500餘家涉及全國29個省市,涉案增值稅發票3萬餘份,涉案金額高達30多億元,稅額5億餘元。
在當日的抓捕行動中,犯罪團夥所屬辦公地點的鐵皮櫃裡,塞滿了各類用於從稅務部門領取發票的證件。這些證件以每個公司為單位,裝在塑料文件袋中。每個袋子裡裝著營業執照、公章和法人公章等材料。在犯罪團夥成員的暫住地裡,偵查員還起獲了大量用於開設虛假公司的身份證和用於聯繫業務的手機。
隨後,專案組通過對涉案線索進行梳理,確定了本市13個區53家企業作為工作目標,並迅速完成了相關企業部分涉案證據的收集、整理,於12月1日至4日組織部署對海澱轄區的28家重點企業開展了第二波打擊,抓獲了29名嫌疑人,其中9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團夥成員
獲取暴利享受奢侈生活
海澱警方表示,此案是近年來海澱警方破獲的涉及地域最廣、涉案金額最大和涉案人員最多的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該團夥嚴重危害了國家稅收和經濟秩序穩定,團夥成員也靠這種犯罪行為謀取了巨額利益。
在調查中偵查員發現,這些犯罪分子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時間裡積累了大量的贓款,除案件偵破後已被凍結的贓款外,一部分贓款已被團夥成員揮霍。不少涉案人員名下購置了包括卡宴、奔馳、寶馬等豪華名車,而且頻繁出入高檔消費場所,有的犯罪分子甚至連手提包都是在著名國際品牌廠家專門定製,繡上了自己名字的縮寫。
在此案的調查過程中,偵查員還發現,這個團夥極具反偵查意識。為了躲避稅務部門和警方的視線,他們僱傭一些人到稅務大廳辦理業務,而自己從來不在大廳露面,每次辦理業務,都是按照一家公司500到700元的標準向僱傭者發放報酬。而且每次辦理結束後他們便開車帶著僱傭的人員在城裡「兜圈子」,直到確定沒有異常情況後,才將被僱傭者放在地鐵站附近,然後再離開。
截至目前,15名犯罪團夥的骨幹成員已被海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解讀
通過虛構交易 如何倒賣發票獲利
據國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增值稅發票與普通發票不一樣,增值稅發票可以退稅,普通發票不能退稅,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普通發票,普通發票的稅率與專用發票的稅率是相同的,大多數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是17%,只要稅點低於17%就有利可圖。
例如,在現實中,如果家具生產廠家向經銷商銷售了價值100元的家具,經銷商則需要交納17%的增值稅並開具增值稅發票,也就是17元錢。如果經銷商以200元的價格將家具賣出時,還需要繳納34元的稅。隨後,經銷商可以利用之前和廠家交易時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到稅務部門辦理抵扣手續,並得到17元的抵扣稅額。
這個犯罪團夥就是使用設立的虛假空殼公司,虛構各類根本不存在的交易,以低於17%稅點的價格倒賣增值稅發票來盈利。而受票方其實並沒有真實交易也並不需要交納17%的增值稅,但卻使用該發票套取退稅。犯罪團夥通過直接購買或找人代辦虛假公司,獲得大量虛構的但又開具增值稅發票資格的公司,一旦有公司因為虛開增值稅引起稅務稽查部門的注意後,就立即放棄該公司再使用其他空殼公司來繼續作案獲利。
延伸
公司註冊放寬 如何管控涉稅犯罪
隨著國家鼓勵創業的優厚政策實施,新公司法也放寬了公司註冊資本登記條件。以前註冊公司需要實際出資,而現在註冊公司實行認繳制,只需要承諾出資就行,施行先註冊後出資的機制。註冊公司的審核門檻降低後,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涉稅案件的高發。在此次案件中,犯罪團夥就是靠購買空殼公司或尋找註冊中間商成立公司,達到一定納稅資格後再從事涉稅犯罪。
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稅務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此要加強政策宣傳和監督管理,防範稅收違法,內部實施稅收監控、稅收監察,規範中介稅務代理。「對於利用虛假抵扣證明抵稅,利用稅收監控時間差犯罪,要加強風險防控,增大相關限制,對抵扣發票等進行比對、監控、排查。購票人必須用真實的身份證購票,為防止其利用他人身份證辦理,我們的購票系統與警方的身份證系統進行比對排查。稅務部門與公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我們發現情況後及時跟警方溝通協作。」
警方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一個邊緣嫌疑人都沒有漏網,為團夥提供虛假註冊的商貿服務公司人員也係數落網。下一步,稅務部門將著重開展稅務稽查,著手挽回稅收損失,而警方還會向下遊繼續追查。文/本報記者 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