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排行榜:形成鮮明對比
9月16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正式公布。
此前幾天,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也公布了其2010年全球大學排行榜,排名居前50位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美英大學。從報導這份排行榜的英國《衛報》的眾多讀者網上留言看,大多數人對QS的排行榜並不買帳,尤其詬病因英語(論壇)而造成的衡量偏頗。為此,《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誌今年停止了與QS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合作。
《泰晤士報》與Q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開了PK。
輕名聲遺產重學術成就:與往年不同的衡量方法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已經連續出臺7年。製作方表示,今年他們採用了與往年不同的衡量方法,衡量參數有5類13項,減輕了大學名聲和歷史遺產在過去佔到的權重比,提高了考察大學三個核心任務——研究、教學和知識轉移——硬性指標的分量。此外,與其他世界排名體系有所不同的是,該排行榜還衡量教學環境——包括學校的授課名聲。其5類衡量參數以及權重分別是:授課(評估學習環境)30%,論文引用影響(測算研究影響力)32.5%,研究(包括數量、收入和名聲)30%,國際師資和學生以及教師和學生比例5%,工業收入(測算知識轉移)2.5%。
和以往排名有較大差別的是,在前50名高校中,英國大學僅有5所,前100名中也僅有14所。這是因為以前的排名更看重英國大學的歷史遺產和名聲,而非學術成就。排行榜製作方表示,一些英國大學會感到失望,但排行榜應當被看作是對英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叫醒鈴聲。其他國家都把高等教育置於優先地位,視為知識經濟的引領力量,配置了相應的資金,現在正收穫回報,吸引著世界上最優秀的師資和最優秀的學生。英國如果想要保持住世界第二的地位,就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是該報高等教育雜誌編輯製作的,以《泰晤士報》教育副刊的形式發表。藉助於《泰晤士報》的影響和排行榜本身的參考價值,該排行榜在世界上較有影響力。
排行榜的製作方日前表示,建立世界大學排行榜很有意義。建立世界級大學現在已成為很多國家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高等教育機構是科學、技術、藝術和人文創新的主要引領力量。目前,全球高等教育價值2.2萬億美元,僅經合組織國家就有1800萬人的學術隊伍。而在英國,高等教育創造的年收入達254億英鎊,超過了製藥業、航空和航天製造業。
清一色的美英:QS排名被指自娛自樂
在英國,《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等媒體近年都紛紛推出各自的世界高等教育排行榜。美國高居榜首,英國緊隨其後,西方英語國家排名靠前,是這些排行榜的共有特點。無疑,這些排行榜擴大了英國高校在全球的影響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到英國留學,為英國的教育產業和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例如,目前僅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就達到了8萬人,若以每人每年2.5萬英鎊的偏低開支計算,每年給英國教育以及相關產業帶來超過20億英鎊的收入。
9月8日,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也公布了其2010年全球大學排名榜。在該排行榜上,劍橋大學名列第一,哈佛大學排名第二,倫敦大學學院佔居第四,排名居前50位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美英大學。但從報導這份排名榜的英國《衛報》的眾多讀者網上留言看,大多數人對這份排行榜並不買帳。網友調侃說,山姆大叔和約翰牛包辦了世界前17名大學,盎格魯-撒克遜人已成學術界的絕對君主,排名變成了自娛自樂。
讀者們認為其衡量標準和排名都有問題,尤其詬病因英語而造成的衡量偏頗。在該排行榜的五個衡量指標中,學術界和僱主印象、論文引用、師生國際化三項都太有利於美英大學,佔到70%的權重,很多其他國家的優秀大學難以獲得應有的定位。《衛報》報導也指出,英美大學表現突出緣於英語是學術界偏愛的語言,如果用一種多數學者都不使用的語言來發表論文,則不會被主流學術刊物採用和引用。此外,該排行榜進行調查的研究機構有四分之一都在英國,英語事實上的世界語言地位十分有利於美英大學國際化。
正是因為這類備受教育界批評的數據採集上的弊端,《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誌今年停止了與QS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合作,因為合作已使其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不過QS堅持認為,不過分倚重對大學研究的硬性統計指標,而是充分考慮學術界和僱主的最新印象,更能反映學生和家長的利益。
由英國20所頂級大學組成的「羅素聯盟」的總幹事皮亞特認為,任何排行榜都存在局限,僅用一種方法不可能正確衡量大學的表現和質量。皮亞特擔憂,由於其他國家不惜對高等教育投入巨資,英國高等教育的世界地位正受到威脅。不僅是北美,諸如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正大力加大對高校的投資,其最好的高校在國際排名中正大幅提升名次。(光明日報)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