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3月26日消息:花卉產業是雲南省的重點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雲南花卉產業從鮮切花一枝獨秀走向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格局,規模產量穩步增加,品種類型豐富多樣,科技創新全國領先,社會化服務配套完善,生產主體和科技隊伍日益壯大。截至2018年,雲南鮮切花產量連續25年保持全國第一,已成為全國大花蕙蘭產銷中心,盆栽玫瑰、多肉植物等適合大眾消費的小型盆花快速崛起。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以滇池沿岸為中心,雲南鮮切花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從滇中地區擴展至紅河、玉溪、楚雄等多個州、市。目前,全省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品種逾千個,玫瑰、康乃馨、洋桔梗、繡球等鮮切花「新四大花旦」,每一種都佔到了全國70%以上市場份額。
2012年以後,全國盆花種植南移,雲南快速成為轉移的承接中心,盆花產業發展迅速,總產值超過鮮切花,湧現出愛必達、真善美等眾多優秀企業。就單品而言,大花蕙蘭、盆栽玫瑰、多肉植物已成為盆花三大拳頭產品,其中大花蕙蘭年產量達560萬盆,佔全國總產量的90.3%,規模和質量已超韓國和日本;多肉植物盆栽規模已超過山東、福建等省;盆栽玫瑰年產量4000萬盆,佔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
藉助厚實的產業基礎和優越的氣候條件,雲南以鮮切花為主的花卉種苗產業發展喜人,康乃馨、菊花等種苗實現了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英茂康乃馨、虹之華菊花、明珠百合等品牌已深入人心。雲南生產的菊苗年產量超3億株,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大量出口,種苗出口量佔我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90%以上。虹之華園藝公司出口日本的菊花種苗超過荷蘭皇家範贊旦(巴西)公司,成為日本菊苗最大進口供應商。
雲南的加工用花卉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和其他用途花卉,2018年總面積為106.6萬畝,其中食用和藥用花卉規模最大,佔加工用花卉總面積的71.6%,達76.3萬畝,產品主要有玫瑰、萬壽菊、鐵皮石斛等,生產區域覆蓋全省16個州、市,重點分布於曲靖、紅河、楚雄、大理、保山。食用花卉以玫瑰為主,全省食用玫瑰種植面積達9.1萬畝,終端產品以鮮花餅、醬料為主,玫瑰鮮花餅還是遊客到雲南旅遊必購的特產之一。
以花卉為主要元素的旅遊項目在雲南日漸興起。近幾年,雲南花卉旅遊迅猛發展,呈現出3種類型。一是以薰衣草等單一色調或鬱金香等球根類花卉為主打品種,上百畝連片種植,形成規模宏大、色彩豔麗的花海景觀;二是依託公園、旅遊區的優勢,結合園林景觀,配置各類花草打造的傳統花卉文化節,如昆明金殿茶花節、昆明黑龍潭杜鵑花海、大觀公園荷花節等;三是依託公司已有花卉生產基地,在原有食用玫瑰、綠化觀賞苗木等基地上,引入旅遊資源和理念進行稍加改進的綜合性花卉旅遊。
昆明虹之華、大理遠益、昆明花仙子等傳統花卉企業積極探索發展新思路,依託大面積花卉生產基地,利用眾多花卉種質資源優勢,以及生產基地與城市之間的區位優勢,啟動花卉旅遊項目,舉辦花卉文化旅遊活動,帶動了二、三產業發展,典型代表有麗江花花色玫瑰莊園、安寧八街玫瑰採摘區等。此外,在一些旅遊資源較好的地區,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和投資商啟動建設了一大批以花卉為主題的旅遊項目,目前已建成運營的有大理雲上花海、彌勒太平湖森林公園、東方韻莊園等項目,騰衝、曲靖等地也正在規劃建設。
隨著現代花卉產業的發展,花卉生產融入旅遊元素,而旅遊又為花卉銷售帶來人氣,所以當前很多企業在生產基地建設方面都在考慮三產融合發展,集生產、旅遊、科研、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生產基地越來越多。
在消費增長、生產成本增加、產品質量提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雲南花卉行情近幾年穩中有升。鮮切花均價從2016年的每枝1.7元漲至2018年的1.9元;盆花年底熱銷,產銷兩旺;食用玫瑰等加工用花卉原材料價格平穩,高品質產品供不應求。
近幾年,雲南鮮切花從行情走勢看,一是行情波峰增多,谷底收窄抬高,價格區間縮短,基本保持平穩;二是淡季不淡,低中有高。前些年,每年的3月-5月、7月-8月都是傳統的淡季,現在這些月份並不「淡」,甚至還會出現若干個小高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電商的拉動下,鮮切花消費快速延伸,家庭配送呈現較明顯的增長態勢,使得「淡季不淡」逐漸成為常態。
推薦閱讀:
「深圳紅」奪新優花卉頭獎
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舉行 千餘花卉品種亮相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花卉基地溫室裡春意盎然
消費升級驅動花卉產業加快轉型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