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輝 發表於 2018-03-29 14:19:33
按照正常的故事發展,Google Glass應該和其他經典的產品一樣走進科技產品名人堂,但事實上它的推出和走向卻並不如人意。
隨著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上這種「神器」,而一些用戶不文明的做法卻讓整個Google Glass用戶群體一起背鍋,甚至有人專門編造出「glasshole」這個流行詞。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今天的AR智能眼鏡製造商們,又能在曾經的這些「glassholes」身上學會些什麼?
更實用的應用和內容
像是Google Glass這樣的早期AR設備並不具備人們期望的強大功能。實際上它只是為用戶提供一塊小屏幕,而屏幕上會顯示天氣或其他信息,而智慧型手機早已具備這些功能,可用戶卻需要以高達1000美元的價格來換取淺層次的功能。
AR產品需要大量的空間計算,例如,它根據房間的尺寸從而生成和擺放虛擬家具。因此,開發人員和眾多AR廠商需要為AR找到更聰明的用途。
「AR眼鏡可在短時間內計算出位置或位於視線以外的狀況(例如飛機內部或汽車下方),但其應用場合需要非常精準的定位、擴展或不斷變化的參考點,與此同時,開發者需要找到更好的顯示器放置位置,以不影響使用者視線、移動性和安全性。」Light Guide Systems的創始人兼CEO Paul Ryznar說。
此外,在AR領域中還未形成一個人機互動標準。目前,與AR眼鏡中的菜單和虛擬對象進行交互的方式大多為,在眼鏡的菜單上通過「點擊」一個靜態的「點」來啟動一個應用。這是一種非常有限、低效和不直觀的人機互動方法。
uSens首席技術官Yue Fei解釋說:「我們可以模仿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交互方式,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手部跟蹤解決方案可以創建一個虛擬的手——作為AR眼鏡的控制器,從而可以對虛擬物體進行自然操控。只有當AR/VR公司製造出模仿我們現實世界中的互動方式的產品時,才能真正提高AR智能眼鏡的使用率,而這種浸入式的設計也能推動整個AR行業發展。」
改進和增強設計規格
目前來看,AR智能眼鏡最大的限制是電池壽命、內存以及圖形處理器,這些都無法讓AR智能眼鏡創造出圓滑的圖像,而呆板的外觀也讓用戶在公共場合使用時顯得太過高調。
在談論到如何解決這些限制的問題時,CrowdOptic公司營運長Jim Kovach表示:「解決辦法就像蘋果這樣的公司那樣堅持做下去,像他們那樣大規模的投資、研發。例如,蘋果並沒有像谷歌那樣說出一大堆空話,而是鼓勵和支持開發者加入他們的開發社區。目前AR技術在企業中的用例雖然還很有限,但像Pokemon Go這樣的遊戲對消費者來說卻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目前的AR/VR眼鏡設計很笨拙,從用戶的臉上以與普通眼鏡不同的方式突出。在處理器技術趕上產品設計並成功實現微型化之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它都很有可能會一直保持這種形態。而AR需要穩定的電池壽命以提供更廣泛的視野、帶來更強大的處理能力。
Lucyd AR智能眼鏡原型
Lucyd公司曾推出過一款號稱「世界第一個與處方眼鏡(用於醫學治療的特殊鏡片)兼容」的AR智能眼鏡原型,他們的設計看起來就像是一副普通的眼鏡。Lucyd擁有最先進的現實世界物體檢測的專利,使得它的AR接口能夠順利將數字內容與現實世界融合。此外,該智能眼鏡沒有任何按鈕、開關或是數據線,而是使用無線充電來增強它的外觀和便利性。
「要想讓AR智能眼鏡進入主流市場,它們必須更像現在的眼鏡而不是護目鏡。它們需要更輕巧,呈現更清晰的圖像和更廣闊的視野。理想情況下,AR智能眼鏡需要搭配各種各樣的框架已滿足個人喜好。我認為這些設計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更為壓縮的鏡頭設計,而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特徵。」Lucyd執行長Clifford M.Gross說。
法律障礙
社會中,我們已經為公共空間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和法律。很多公共空間問題都是基於實時物理空間、人類行為之上的,而未來這些物理空間也將會與虛擬空間相關聯。
以往簡訊和智慧型手機對於道路安全和隱私已經構成了較為嚴重的威脅,AR在這方面沒有什麼不同,有必要制定法律明確規定AR設備的使用責任,並防止廣告商或其他公司非法入侵客戶的虛擬空間。隨著AR設備的日益便利,越來越多地因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將會受到法律的約束。如果AR以一種對生活方式造成破壞的形式出現,法律也將會相應地做出改變。
使用安全隱患
目前可穿戴設備通常會在工業環境中使用,同時也是最大的安全隱患之一。因為它會模糊用戶的視線並且讓戶無法遠離潛在危險。而對於醫院或醫療機構的醫生來說,他們不得不共用一副AR智能眼鏡。在很多情況下,目前的設備太過笨重,同樣也會造成用戶疲勞或頭痛。
例如,當用戶開車時,AR智能眼鏡中的綠點或許會疊加出現在用戶視野中,很可能會被誤解為交通中的綠燈。
「考慮到安全問題,AR智能眼鏡製造商必須盡最大努力,確保用戶在長期使用期間,能夠保持他們清晰的視野。」Kopin公司創始人John CC Fan博士說。
電子信息安全隱患
黑客對於傳統的PC或手機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但想像一下,如果黑客進入個人的AR/VR設備後端,並能看到用戶所看會是怎樣?不過。在這種技術真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前,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可能並不大。
南加州大學混合現實實驗室主任Todd Richmond解釋說:「例如,如果用戶使用AR智能眼鏡來指引方向,黑客很可能會發出錯誤的指令,或故意將用戶指引向一個危險的地方。同樣,在公共場合使用AR智能眼鏡識別人也是如此。」
AR渴望更多
就像AR技術從電影螢屏中來到現實一樣,它也正在向著娛樂和商業邁進。用一副眼鏡就可以拉近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是令人震驚的。對於AR技術公司來說,重要的是解決它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許多障礙,否則AR就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為它設想的形式存在。
值得慶幸的是,到目前為止,AR技術的進展是切實可見的,我們也正在一步又一步完成這個夢想。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