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4257
44圖
第一部分:阿齊第一年英語啟蒙總結
super simple songs(簡稱sss或3s)在英語啟蒙兒歌界的地位可謂如雷貫耳,再此不在詳談。詳細內容點下篇文章
13大主題2600個單詞,一份歌單搞定Super Simple Songs全領域啟蒙!
我們的SSS167首,原定目標是一周兩首,大約80周,就是一年半完成。
一開始是1周1首,後來因為阿齊英語能力上去了,接受能力加快,再加上有些歌曲的總體情境差不多,只是更換了特定的動詞和名詞,所以說快的時候可以到一周三四首,目標提前半年完成!
這167首全部精聽,在生活中最大化利用,當周sss歌曲中的詞句,無痕化用熟,玩熟!這就是我們這1年最大的收穫了。We did it!
首先前期做得英語啟蒙攻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點擊查看此篇文章
6本英語啟蒙書閱讀總結(之前閱讀有感的記錄)
之前在很多育兒公眾號看的英語啟蒙文章也很好,但就是由於短小的局限,只談其中一個點,不像書那樣系統,但公號文章實操性和時效性又是啟蒙書無法比擬的,這兩者相得益彰。
下面是我這1年的回憶總結記錄,都是在上面6本英語啟蒙書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總結而已,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因為本身這個公眾號也是自己閒暇時建立,記錄自己的一些所感所悟,只想著對自己可見,便於以後回顧查找,激勵自己,就是比日記本更加系統公開的一種方式而已。
所以,若想要英語啟蒙,強烈建議在開始之前,多看幾本英語啟蒙的書,特別是蓋老師的兩本書,會少走很多彎路,多很多途徑材料方法,關鍵是不會讓自己的路線太過於偏移。
這一年有收穫也有掉過的坑,記錄下來,等到晨曦英語啟蒙就可以部分複製了。
主力軍:Super simple songs 167首
剛開始啟蒙的一些迷茫以及錯誤做法此篇
阿齊正式英語啟蒙4個月小結
已經提及,所以不再贅述。
這一年,毛毛蟲點讀筆應該是最常用單品。每天平均使用1個小時左右。
百度網盤成為最常用軟體,資源的儲存站,音視頻播放的軟體(視頻投屏
)
1.分水嶺
真正需要甄選sss,大約是在正式啟蒙到啟蒙三個月左右,因為阿齊那時候詞彙量少,100來詞,所以難度或句型稍大,聽不懂就會有排斥。所以每次選下一周的歌曲的時候,總得看一下歌曲的時長,生詞個數難度我是否認識匹配,大約都是一分鐘左右的,句式簡單重複,比如 rain rain go away,finger a family,Make a cicle, walking walking 等等,每一首歌都是我先認真看完再決定難度是否可以。
正式啟蒙開始後三四個月左右,也就是上篇啟蒙小結阿齊正式英語啟蒙4個月小結,寫完之後,感覺阿齊的英語接受能力開始打下基礎,選歌的時候就沒這麼麻煩了,大約時長在2~3分鐘左右就可以。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幾乎就完全不用選歌,在已經聽過的毛毛蟲清單裡隨機打開,難易混合,偏難的就多聽幾天,簡單的就少聽幾天,越往後越容易。
2.sss使用方式
a. 先周播放備選歌曲,熟悉旋律,預聽
前3、4個月把先幾周甄選的歌曲mp 3放到毛毛蟲點讀筆裡,在一些不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場景(比如玩水,床上瘋玩),當背景音樂播放。
雖然蓋兆泉認為這種磨耳朵無效,但是選的歌都是在她現有的基礎上稍微難一點的(符合i+1可理解性輸入),而且經過這一年,我也覺得是很有效的。
她可以熟悉這首歌的旋律(從音樂啟蒙上我覺得也算可以,很多大人我們聽的歌,我們可能一開始並不清楚每句歌詞,但就是喜歡那種旋律),有時候會哼唱,比如當時特別讓我驚喜的five little pumpkins, Mary had a little lamb都是先周多次播放的時候(還沒看視頻講解),她都是在玩。
但是有一次突然對我唱了出來了這幾首歌裡面的歌詞,且語音語調很準(這是第2個讓我很驚喜的地方,即使我很多時候發音不標準,但是她經常跟著標準的音頻聽,真的可以自行糾正她的發音)
所以,她的很多照片上都有毛毛蟲放sss的身影。
b. 當周看歌曲視頻,情景扮演,帶入詞句
看後1:情境遊戲練習法(多語境無痕化重複,用熟玩熟生詞句型)
在她基本上理解這首歌的意思後,遊戲當中,設置相似的情景,親子交流不斷練習新認知單詞和句型:比如剛才說的bicycle,可能會運用她的玩具自行車進行關鍵詞轟炸:
比如設置,讓她的好幾個小動物玩偶想去騎自行車等等一個場景
This is your bicycle.
It is a green bicycle.
Please give your bicycle to me. This monkey wants your bicycle.
(並不是一次說完穿插在對話裡進行)
除了bicycle,其他的單詞和句型是原來非常熟悉的。
檢驗名詞她是否聽懂,我感覺很好用的一個句型就是Where is/are...?
因為很多 啟蒙書裡都反對咱們現在學的中英互譯,因為這會影響英語思維(比如像我雖然是一個英語專業的,但是每當說起三單,單複數的時候總是得猶豫一下,想一下再說),所以最好不提倡問bicycle是什麼意思,讓其說中文這種方式。
比如在遊戲中,我問where is your bicycle?
can you give it to me?她指認對了,說明理解了。
比如我們在床上玩枕頭大戰的時候,她來沒有認知過枕頭這個單詞,我就想試一下,於是指著枕頭說,look,it is a pillow.我想檢驗一下,這樣她是否能明白,於是再說:This is my pillow, where is your daddy's pillow?她很快能指對,我就不擔心了,這樣她確實能明白,再不放心可以再追問幾次,Where is your grandma's pillow?
她大多數時候會用中文直接說:在奶奶屋呢(同樣說明他能理解),後期可能進入的多了會直接說in grandma's bedroom.
上面這個例子是,比較單一的某幾個名詞的練習情景遊戲。到後面歌曲情節性多了,就可以更好地扮演遊戲。比如他很喜歡的Ice cream song中冰淇淋的場景,我們可能就在圍欄裡,隨便找幾個不同顏色的積木,當做strawberry ice cream,apple ice cream等等,隨便找旁邊的一個東西,當做ice cream shop(我們當時懶,就地取材,看到什麼用什麼,我感覺這樣也很鍛鍊想像能力😂,比如一個帽子放在那兒都能當冰淇淋店)
然後我去買,她當老闆
我:Ice cream is my favorite food(歌曲原文,不斷滲透).
Can you give me an apple ice cream?
Three scoops(scoop生詞)
同時用她玩具勺做演示。
她:可能不說話,只是說動作然後給我。
我:No, it is 2 scoops, I want 3 scoops(反覆使用上面提到的關鍵詞轟炸法)
她:慢慢的就會自己說出來1scoop ,2scoops.
因為阿齊很喜歡賣冰淇淋這個主題遊戲,所以對英語接受度很高(會話當中難度不要太高,搭建腳手架法,用原來已經熟知的詞彙句型作為基礎,同時加入一兩個新詞)
往後幾天她自己也會主動提出,玩冰淇淋店的遊戲,所以這首歌裡面的生詞和句型可以多次重複。
一開始最喜歡的one little finger, 阿齊(2歲3個月)跟唱視頻
除了遊戲當中練習,還有:
中文繪本:比如七星瓢蟲(ladybug)是本周生詞,在中文繪本看到也會說一嘴,can you find lagybugs? How many ladybugs can you see?
但注意:這本中文繪本要是第一次看,我儘量不說英語,喧賓奪主,要是非常熟悉的繪本,我快講爛了,比如100層的房子系類
1本都講40多分鐘,每次還是那些畫面,語文數學科普都沒啥可挖掘的點了,我就加點英語。比如聽了sss count down from 20 to 1(關於數字的),我就正好利用100層的房子的樓層數,我說英語,她來找。
發現她還很喜歡,下次看的時候,她主動說,媽媽你說英語我來找吧。然後下午的角色扮演買冰淇淋的時候,我問, how much is this ice-cream.我以為她又要說1-10那些數,沒想她說一個:twenty yuan.(就在這本書遊戲的時候用過)。
而且1-100的英語都可以練到。
利用示例(sss歌詞裡的動作很好用,即下面括號紅字)
比如這首sss
Do you like brocolli??Yes, I do!
(Thumbs up and nod your head "yes".)?
Do you like ice cream?
(Pretend to lick an ice cream cone.)?
Yes, I do!
(Thumbs up and nod your head "yes".)?
Do you like brocolli ice cream? (Make a "yucky" face.)?
No, I don't. Yucky! (Nod your head "no".)
生活中
比如某周生詞有spider web,出門散步的時候看到蜘蛛網(反正漢語蜘蛛網她早知道了,再說也是浪費),就說look, a spider web. Can you touch the spider web?還是關鍵詞轟炸法。
有slide, seesaw, swing, roudabout這些娛樂設施,天天去廣場玩就順帶了,do you want to play on the seesaw?
這是她玩著水,提著一桶水說,I am a zookeeper. A bucket of water. 然後把洗澡的小魚體溫計放桶裡,模仿說look, a bucket of fish(卡爺爺經典繪本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
但要注意原則:少量多次。要是一說英語就沒完了,一開始孩子肯定煩,保護英語興趣為主,那就見好就撤,就像打針還沒覺得就打完了。慢慢英語能力上來了,自然就可接受更長時間英文對話啦,不著急,慢慢來。
兒童英語啟蒙期這些單詞句式,只要去留意,生活或者中文繪本肯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
可能有人會質疑:這樣孩子不累嗎?
這些理論是家長需要知道去設置實踐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她玩的遊戲要學多少單詞句型,她壓根不知道這是英語啟蒙,她接收的只是遊戲,只要這個遊戲她玩得開心就可以了。
語言學了本來就是為了用,這不也是它的本質嗎?
就像孩子1歲左右作業牙牙學語,當我們一個個教她這是「蘋果」,那是「媽媽」的時候,不會覺得這是孩子的壓力吧。中文孩子也要學好久,才會達到獨立自主交流。
同理,英語也是生活中一個個單詞句型積累起來的。比如練習your ,in等詞的時候,阿齊壓根不知道什麼是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性物主代詞和介詞,她就是在真實情景感知到的,比如刷牙時候,this is mine. put your toothbrush in your cup.感知久了她就會遷移:this is my hat. It is not yours.
然後除了主題遊戲鞏固法,還有上面提到的毛毛蟲MP3循環播放,我當時聽的每首歌每天最少播三遍,當然遇到她喜歡的時候,可能會重複好幾遍。
主題鞏固和循環播放都是當周的,下一首再換新的歌曲的時候,上一周的曲目還會留在播放器裡停留一兩周,循環播放。
所以一首歌從先周播放到當周播放鞏固,再到下周播放,光音頻就會聽上好幾十遍甚至上百遍。
這167首全部精聽:
先周多首循環播放(最少提前3周播放),按每周一天此首歌只聽2遍,則
2*7(一周)*3(先3周)=42遍
當周7天,每天精聽至少3遍,則
3*7=21遍
後周多首循環(一般延續到後2周),按每周一天此首歌只聽2遍,則
2*7(一周)*2(後2周)=28遍
1首歌本年至少聽(共42+21+28=84遍) 167首*84遍=14028
我們1年相當於聽了14028首英文歌,這就是時間的複利吧!
經常一天玩水或者外出在車上當背景音樂聽的遍數會更多,特別遇到喜歡的上100遍也是不止的。
可能這一年,尤其是啟蒙早期播放歌曲的音頻,接受度會比播放繪本和動畫片音頻接受度更高,所以就持續了一年。開始的時候我也很擔心,提倡比較多的都是每天讀英語繪本,我們這樣每天聽童謠是不是跑偏了?
過了幾個月看她很喜歡,也就釋然了。這一年,我們不專門進行繪本分級的使用(當然也不排斥,家裡囤的,準備第2年分級和繪本,這一年零星星也看了不少,只是還未成系統得讀。
她想看就看,不想看就算了,雖然大都看了,只是沒專門精講。等第2年繪本和分級當主力軍的時候,至少我們已經混個眼熟了,就像這些歌曲的先周播放),真正讓我感到釋然的是團牛津樹時候,雖然沒有專門進行繪本閱讀,但一直看到牛津3難度,裡面的單詞句型很多都是我們現在已經在歌曲裡,通過遊戲掌握了的,但是為了第2年分級精講,還是從第1級開始買的。
所以這也就像大J說的那樣,英語啟蒙重要的不是你們用了什麼材料(是牛津還是紅火箭?用了廖彩杏書單還是汪培珽書單)而是選擇了最適合你們的,並且堅持用下去。所以這一年的後一半,也就安心的進行sss了。慶幸一直堅持下去了。
除了sss兒歌是主力軍,同時還伴隨著以下幾種英語啟蒙方式。
1.親子交流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孩子一起先輸入吸收動畫片兒歌的地道表達。找出同類的場景,活學活用。這是我們的第二主力軍。原來不知道該如何交流,怕把她的英語給帶壞了。後來我就跟著一起聽super simple songs。
所以她一開始偶爾蹦一兩個詞,我也知道是哪首歌的,和她交流起來能夠更加融洽。
我和她一一起看動畫片,邊看邊用英語交流,所以在平常對話互動。我都會用兒歌或動畫片中出現過的單詞,或者短語。這樣就能保證用法的地道了。每當出去玩的時候,我都會回想,可以用上兒歌和動畫片裡的哪個場景,哪一個表達?
比如像我們聽完brush teeth這首兒歌之後,晚上在刷牙的時候,我就會把相應的單詞和句型應用在其中。
我:Where is my cup? Can you bring my teeth brush to me?Where is the toothpaste?
然後再幫他檢查牙齒,會一邊刷一邊唱,裡面的歌brush your teeth up and down,brush your teeth round and round,brush your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night. Now it's night
所以親子交流分為兩大方面,第一大面是當日所聽的兒歌,所看的動畫片,所讀的英語繪本,裡面出現的生詞和句型(很多我也不知道的,就在有道詞典app查,順帶加入生詞本,時間久了我也複習,反覆運用在生活中,比如今天sss歌曲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這首歌曲裡面,出現下列生詞,我現在才知道橘子和柚子怎麼說)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來反覆練習,會記得更牢固,而且下次運用的時候他也可以直接輸出(這方面我覺得常青藤爸爸的親子英語非常好,今天打卡返現了)
第二大方面,是平時一些生活常用詞的認知,名詞指著說,動詞做著說。一般檢驗名詞我會用where is/are...?來看她是否聽得懂,動詞我一般會用can you ...?(比如學了Turn around,我會問can you turn around?看他是否可以理解)
2.動畫片
a.方式
●每一集連續看,比如這一集可能每天都會看,連續看一周(看孩子的實際喜歡情況)
●就像聽sss兒歌一樣,看後把動畫片裡相應的生詞和句型,以遊戲的方式運用在生活中創設的相似情境。比如阿齊非常喜歡penelope 裡面的Make biscuits這一集。看完之後我們會在圍欄,利用他的小廚房裡面工具,扮演penelope 製作餅乾的過程。開始我做她看,Put some flour. Add an egg. And sugar ,butter.後來她自己會邊做邊說。
再後來她會自己拓展情境,比如奶奶包餃子的時候,她會在旁邊拿著一根火腿腸當擀麵杖,一邊學著penelope 做餅乾的做法,邊說make it flat.而且因為喜歡他還會模仿裡邊的語音語調,潛移默化的可以使她的語音語調變標準。(比如疑問句用聲調或者數數的時候,各音調的變化,雖然沒有刻意教過,經過模仿動畫片裡面的語調,會逐漸習得,比如peppa pig裡面的hide and seek佩奇數數的語調她就會模仿,123...10. Ready or not, here I come)
●幾乎每一集動畫片都是一個主題的,所以無形當中就積累了很多不同情境下的地道表達,就像安妮鮮花所說的,背1000個單詞不如積累100個真實情境下的表達。看snow這一集後,我們會一起表演推雪人⛄,會再複習下身體各部位的表達和衣服,唱sss中Little snowflake。看Playground這一集,會在鞏固下遊樂場,各種娛樂措施,I want to play on the seesaw.唱sss的Swing like monkeys too.她會自己坐在滑梯上,學George哭,說The slide is little high.
●後來看的多了個動畫片裡的主題會有重複,那會複習原來學過的表達,增加原來沒有的。比如penelope 裡面make biscuits 和peppa make pancakes,Maisy中gingerbread.都有關於烘焙的這些說法,牛津樹繪本中也有。而且很多主題,反覆涉及,比如 dress up, sandcastle ,Party,parade , hide and seek, museum, picnic, pool等等。一個詞彙在多種語境下反覆出現才會記得更牢。
此為偷拍阿齊跟著毛毛蟲,學penelope做餅乾的場景
跟著penelope makes biscuits這集動畫片音頻,扮演做餅乾(2歲半)
b. 動畫片名目
●Penelope
■這是她看得第一部也是至今看得最久,當時他剛開始英語啟蒙,結束的比較緩慢,所以幾乎一些動畫片兒連續看7天,下一周再換新的,過一段時間他自己又會要求看,原來看過的penelope ,所以總共35集的penelope 看了足足半年,像她喜歡的那幾集看了真的是好幾十遍。重複是兒童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感覺只要她還想看,重複多少遍是她的自由。我也一直在告誡自己,不要追求看動畫片的速度和數量,打下基礎最重要。
阿齊聽後點讀媽媽自製的penelope每一集音頻的視頻
●Maisy
■這個應該排在penelope 之前看的,詞彙量少,句型簡單。但是當時她看的時候不太喜歡,就略過去了。現在再看,幾乎完全沒難度,所以阿齊特別接受,也不再重複了,每天就一集,看得也很快,就當是在小豬佩奇中間緩衝一下吧。
●Peppa pig
■看了半年penelope 之後引進的,一開始排斥不願意看(詞彙量還沒有達到,蓋兆泉至少1500詞才能看懂第1季(第1季英語詞彙量約1700詞,前三季約3000詞,阿齊現在聽力詞彙1500詞左右,所以看完第1季,沒再往看,在同等難度詞彙的動畫片再多看幾部緩衝一下,不盲目拔高而挫傷英語積極性),她當時剛開始看的時候,最多也就是有1000的聽力詞彙)。每過一段時間就給她放一集,看是否能接收,每一次都是拒絕,有一次想看就給打開看了一集,後來就penelope混著一起看,看了四五個月,把第1季52集看完了 。在看了部分第2季的時候,我覺得難度增大了,阿齊的很多詞彙量還沒有達到,所以就給暫停了。轉而看Maisy.一比較就顯得特別簡單了。
這本佩奇主題的單詞點讀書,買了1年了,封皮都破了,剛用膠帶粘上
c.如何用動畫片英語啟蒙
■看時:全程陪著看,比較難的單詞句型,還有超出認知的地方加以解釋。
■看後:創設相似情景,角色扮演
■比如dressing up集裡,阿齊看完會學著豬媽媽的樣子,一邊化妝一邊說,what a pretty mummy pig.
有一次看見奶奶要出門穿的很漂亮,阿齊還說,Look, what a pretty grandma😂
■看完Maisy中swing集,阿齊說,I am Maisy. You are charley.然後指著妹妹說,she is Tallulah.然後讓妹妹坐在枕頭上當鞦韆,她一邊推妹妹一邊說push,Swing like monkeys do(sss歌詞裡的)
■聽動畫音頻:阿齊用毛毛蟲點讀我自製的幾本點讀書,有時候一邊聽著一邊,角色扮演,更有真實效果。
3.讀(英文原版繪本和分級)
這個一開始沒強求,因為第1年就把主力放sss,打算第2年再開始正式閱讀。第1年就隨性看,想看哪本看哪本,隨便講,也沒有過多拓展。
英閱聽聽記錄著我們這一年買過的原版繪本單本和套裝們,它們已經分散在家裡的角角落落,本來想拍個它們的全家福,也懶得再去找齊了
就花了幾分鐘把眼面上(幾個臥室裡,客廳圍欄裡,書架上)的繪本一搜羅,其他的(箱子裡收起來的,車庫裡的紅火箭,牛津樹大套系,在臨沂家裡的,一個套裝裡不知道現在具體位置的(比如shark系列就隨手抓出了1本亮相))就懶得全翻出來了,因為還得收回去
拍照一看,第一反應,娃果然是碎鈔機,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原版繪本得花了老母親多少銀子呀!!!
繪本那麼貴,只讀上面的文字太浪費,充分讀圖,先慢後快。
一開始阿齊不喜歡看英文,是因為她真的不懂,詞彙量還達不到。剛開始英語啟蒙時,阿齊不喜歡讀英語繪本,過了幾個月再拿出來,明顯的就喜歡了。carrot seeds.有一次竟然拿著一本英語繪本,我用中文給他她講,她說這是英語的,你要用英語講。所以默默耕耘,靜待花開是非常有道理的。
雖然這一年雖然沒有把讀英文繪本和分級作為重點,但是其實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在讀。比如去年一開始買牛津樹的時候,雖然我們一直都沒有讀過,但是平時歌謠動畫等練習的很多單詞句型,我覺得也很踏實,所以一看,到牛津3的難度都是她可以接受的,但是為了更加系統就從牛1買起了。
重要的不是選擇了哪套繪本,用了哪種方法,而是選擇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方法,並且堅持下去,一定就會相應的收穫。
第二部分:英語啟蒙對我的影響
a.單詞量
●在這一年,聽sss,看英文繪本動畫片,親子交流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詞彙,也複習了原來學過但是忘記了或是原來就混淆的詞。
●最簡單的paint和draw的區別,sss中I like drawing but I don't like drawing in the tree.(我一看她畫的側重外形輪廓)penelope 和Maisy中Paint the wall等等側重內容物填充。雖然動畫片裡沒有講述這兩個詞(一集動畫片中都壓根沒一起出現😂)的區別,但是在你觀看,尤其是跟著阿齊反覆觀看了幾十遍之後,自己也會感知出來。
●比如Spin原來我就模模糊糊知道意思,sss中What do you want for Christmas?這首歌中有I want a yo-yo to spin. (旋轉)A sailor went to sea中有A spider is spinning.(吐絲)Maisy動畫片有Maisy is spinning.所以在不同情境當中,多次接觸到spin這個詞,自然印象就會深刻,而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學英語那樣背spin有幾層意思,第一第二等等。
●繪本中一些長單詞Hippopotamus ,boa constrictor, striped skunk(我早已忘記這個詞彙,我專八是否背過?反正我為了和她說,自己說了好多遍才順溜,隨後在一遍遍和他反覆練習當中,發現自己也記得很熟了)
b.地道表達
●英語專業專8也過了,按理說英語應該掌握的還可以,但是就像大部分應試英語的弊端一樣,不知道該如何去用。比如在給阿齊英語啟蒙,親子交流時候想說個,扣扣子,刷牙的時候想說漱口,一開始都不知道該用哪個短語表達。思索半天想出一個還不知道是否合適,是不是我造的中式英語。但是和她一起看動畫片,聽兒歌的過程當中,裡面有很多真實情境下地道的句式短語表達,然後我們在鞏固的時候多次表演,就慢慢的記住了。
c.連讀
●喜歡唱歌的朋友一定知道英語歌有很多連讀(原來我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所以也從來沒唱過英文歌,不知道😂)。但現在sss英語啟蒙中,為了在平時給阿齊唱出來,所以我需要連讀記很多歌詞(最簡單的: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第2句話裡的兩處連讀,一開始我怎麼也連不上,但是連不不上,讀每個單詞的音,唱的時候就跟不上歌曲節奏。就只能拆解了一點點學,到最後終於唱順溜了。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寫學很多連讀。特別是在跟著大J去年暑假,56天英語啟蒙打卡營當中,每一天都會有連讀的技巧練習和老師的指正,那兩個月我覺得在連讀方面也獲益匪淺。)
大J56天英文繪本加速營的打卡收穫
d.文化
●Humpty dumpty,Jack and Jill等等是充滿英語特定文化歌曲。在阿齊小時候讀中文繪本,《我爸爸》這本書裡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爸爸要跳過月亮?後來在my dad這本書裡才知道這個典故來源於Hey Diddle Diddle這首童謠(來源於鵝媽媽童謠,sss注入了很多世界比較經典的英文童謠)The cat and the fiddle.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奶牛跳過月亮。《我爸爸》就是利用了這個典故形象)The little dog laughed to see such fun.And the dish ran away with the spoon.(盤子和勺子都跑了,這個在《我爸爸》中也有)。所以英語啟蒙很多時候也給中文啟蒙帶來了很多啟示,相得益彰。
e.英英解釋
●一開始看很多啟蒙書當中說,英英解釋更利於培養孩子們的英語思維。但是一開始嘗試是被拒絕(現在想想也很正常,因為在解釋當中的很多詞,她都不理解,解釋比生詞本身更難,因為當時她的詞彙量非常小,沒辦法解決。這個方法暫時放了一段時間,等現在過了將近一年,她的聽力詞彙量大約在1000左右,常見單詞的可以知道,所以說英英解釋的時候就可以聽懂了)。
●比如先看看動畫片的時候,有一個playhouse(雖然是由兩個常見的單詞組合起來,但具體漢語意思我也不知道)。阿齊在動畫片剛開始的時候,問是什麼意思,我說:「我也不確定呢,咱們一起看一看吧」。
等看到具體情境的時候,我就理解了:"look ! That is a playhouse. Playhouse is a house to play.Maisy can play with her toys in her playhouse."(利用具體語境,關鍵詞轟炸)。
雖然大體意思我知道,但要是讓我用準確的漢語翻譯出來,我還是不會,但我覺得這樣,對她說也就夠了吧。就像咱們考試當中的閱讀理解,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這不就是一種方式的鍛鍊嗎?
●當然要是超出阿齊現在認知的,比如sloth (樹懶,說漢語樹懶,這種動物,她可能也認得並不是特別清楚,所以這是超出她認識的,我會直接用中文解釋樹懶的各種習性,圖片。等她熟悉了以後,見到再用英文說。)
f.時間的複利,孩子的成長
●啟蒙書當中的講驚喜,我們也會遇到。
比如她一次洗腳水撒了,她說godness me! 一開始我聽了好幾次也沒聽出來,問,你從哪裡學的,她說跟豬爸爸學的。我找了半天真的有。
豬爸爸看見跳完泥坑,渾身髒兮兮的豬孩子說的
阿齊在我們床上蹦蹦跳跳當做,跳泥坑,說if you want to jump in muddy puddles,you must wear your boots.(雖然當時我知道她是跟佩奇學的,也很驚訝)
g. 突破自己局限
●一開始在生活當中親子交流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設限:這個單詞是高中詞彙呢,這個單詞我大學才認識呢,現在告訴她是不是太早了。這不僅是在對阿齊設限,也是在給自己設限。後來突破了這種思想,不管這個詞處於什麼詞彙範圍,見到了就說她能理解就說,所以後來我才和她一起學到了許多新單詞,或者是原來混淆的。就像漁網一樣,它是有許多個網扣組成的,你不知道現在的哪一部分東西,就變成了其中的網扣,成為日後捕到魚的那幾個網扣。
●我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單詞短語,也可以給她用上。比如open, turn on的區別,給學生們講的時候,側重於倆詞具體的區別,對阿齊用的時候,直接就是按正確的語境輸入即可。Open the door, open our window, open your box. Turn on the light,turn on the hot tap, turn on the computer.雖然,阿齊在接收這些詞的時候,並不知道open和turn on的區別,但是在實際語境當中她會去感知(就像我們現在給學生講授新單詞的時候,會給幾個語境和句子去感知。)
我想等她真正上學開始學open 和turn on這倆詞的區別的時候,會有一種噢,原來是這樣的 感覺吧。就像咱們學漢語,在一年級之前很多語法現象咱們肯定見過。上語文課,老師講「把」字句,這是「被」字句。咱們會從原來的,語料庫中調出回憶,噢,原來我平時說的這句話就是「把」字句呀。
●默默耕耘,靜等花開。雖然俗套,但也確實是真理。比如原來sss其中一首歌停了很長時間,但是它反覆輸出的就是其中一兩句,比如她最喜歡的關於烘焙的,pat a cake.她每次扮演做蛋糕時,就哼這兩句:pat a cake, pat a cake,baker 's man ,bake me a cake as fast as you can.
所以一開始我以為他就記住了這兩句,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其實這首歌好久不聽了之後,有時候在看那個蛋糕會完整的把後面的唱出來roll it and pat it, and mark it with A.Put it in the oven for Amy and me…
●很多首歌也是這種情況,原來阿齊只哼唱其中的幾句,特別喜歡的歌才會唱全。但是有時候,瞬間觸發了她什麼靈感,她就會把從沒說過的部分說出來。比如5 little pumpkins這首歌,一開始聽的時候沒啥反應。某一次她看到一個南瓜燈就開始說起來了,5 little pumpkins,smiling smiling ,5 little pumpkins are happy.
●動畫片也是有上述現象。比如還是將近一年前剛開始,因為啟蒙的時候,看得penelope 那集Playing with colors.
最近在看peppa pig時,遇到佩奇在蹦(hop).她說,就像penelope 裡面hop and hop,a hopping rabbit一樣呢。
很驚訝,原來這麼久了沒看,她都還留在記憶裡的,只是一直沒有說出來而已。 所以默默耕耘,埋在地下的種子並不是不發芽,只是時機還沒到而已。像上面說到的漁網一樣,它是有許多個網扣組成的,你不知道現在的哪一部分東西,就變成了其中的網扣,成為日後捕到魚的那幾個網扣。
●所以大部分歌,剛開始聽的那段過程,阿齊只會說出幾句,而過一段時間不聽了,遇到似的情境,她會輸出原來沒說過的,給你一個一個的驚喜。因為她原來並不是只記住了幾句,只是那幾句更適合當時的情景輸出。動畫片也是這樣的道理。所以這個沉默期過程,它是在沉澱在消化,積累到一定量,或者是遇到了特定情境,更適合這句話了,會激發她說出來。突然從實際意義上,理解了我們一中的校訓,厚積而薄發!
k.習慣化讓事情變得簡單易行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固定事)
這樣寫出來一看,我才感覺到有這麼麻煩,因為平時就已經做了一年都習慣了,所以並不覺得什麼麻煩的地方,就像一日三餐吃飯,已經形成習慣了。要是讓你把一年所有的三餐都繼續錄下來,肯定覺得啊麻煩。比如每次吃完晚飯就到了固定的動畫片時間,阿齊自己就會說:「該看動畫片了。」 在我們床上蹦蹦跳跳的時候,就會打開毛毛蟲當背景音樂聽。在圍欄裡玩的時候,過一會無聊了就會想起sss裡面的歌或者動畫片裡面的情景,玩英文扮演遊戲。
可能這些一開始的時候,為了形成一個固定的習慣,是要刻意去做,刻意去記住,但是過上,個來月就已經習慣了,就像要吃飯了去洗手那樣固定的事情了。
對於阿齊來說,每天只有這十幾分鐘的動畫片時間,是老老實實坐在那兒,但是她卻非常享受難得的屏幕時間。其他那些零碎時間的親子交流情境扮演等等,對於阿齊,接收到的是,從英文啟蒙轉化成她所認為的遊戲,所以是有樂趣可以接受的,因為喜歡,所以下次她還會主動要求去玩。
但有時候我要說多了,她也會拒絕說:「媽媽你別說英語了呀」
那就適可而止,跟隨孩子的節奏,聽從孩子的意見,保護興趣最重要。
l. 花錢和花時間的關係
不要在該花時間的時候只花錢,不要在該花錢的時候只是花時間。
那些啟蒙書作者也認為啟蒙初期更多的是應該花時間:比如在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做遊戲,做拓展等等過程中,來鞏固這些詞彙和句式。比如我們這一年一直用的sss視頻和音頻等也就是一個漢堡的價格,但我感覺用好了,效果完全不比上千元的課程差。
常青藤爸爸的語感啟蒙40首歌曲,基本都在這167首裡可以找到,而且我試聽了一兩周模式差不多。我並不是說他這個課程不好,這個課程非常好,只不過我感覺起碼初期,我們家的這種更適合我們自己情況。
常青藤爸爸親子英語0元打卡也非常好,每周5個課時,現在120課時已經打完了,坐等返現。裡面都是很多,直接可以用在生活當中的語句。
比如小小有趣,裡面sss也是和這167首差不多的,儘管這個軟體很好,但是第1年我們沒有買,因為第1年進度比較慢,光百度網盤(可以直接投屏到電視,這是我們這一年用的最多的一個軟體)裡的sss和peppa pig但英文動畫片就給我們使用一年了。等到後年,再入小小有趣。
所以,現在網絡資源很豐富,喜馬拉雅,這種我們平時常用的視頻音頻軟體上都可以找到這些資源,但考慮到時間成本,我們就直接用百度網盤了。
m. 中文啟蒙為主,英文能力並不等於英文競爭力
就像汪培珽說的,英文能力並不等於英文競爭力
這也是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的,不要因為孩子知道了幾個英語單詞就沾沾自喜,說到底,英語只是一種交流工具,是一種語言能力,而未來的發展需要思考力,執行力,社交能力等等。
英文不是學來表演的。不要讓娃展現成果,不考試不懷疑,不問聽沒聽懂。英語只是語言,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英語能力不等於競爭力。時常停下腳來看看自己走的方向和手花的時間是不是偏的太厲害了。
中文高標準,英文低標準。中文我更想她可以領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魅力。
英文聽說無礙,基本讀寫,可上手就行,搭建一座未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至於走到橋另一邊與世界接軌,靠的是自己,父母幫不上忙。
雖然通篇寫了好多關於英文啟蒙的,但這畢竟是一年的匯總,要是把一年的中文啟蒙,總寫起來估計是這個好幾倍。這也是另一個我一直在提醒自己的點,英語學得好是錦上添花,但把我們的中文學好才是根本。所以家裡中文繪本和英文繪本的比例基本上是3:1,大多數時間講的也是中文繪本。
第三部分:英語啟蒙的一些感悟
1. 不忘英語啟蒙初心
孩子以後學英語,大體無外乎學得和習得兩種辦法。而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就是我們小時候傳統的學習英語的方式,即學得。簡單來說,我覺得它的性價比不高。耗時久(從小學一直到工作,我們學習英語的時間,如果按小時來算的話,大約真的是有很多了),可是效果(語音不地道,口語短板,中式思維比如說there be)並不是很好,且樂趣少。
但我們畢竟不是雙語家庭,要有合理的預期。
提供環境,順其自然。重推己,輕推娃。
2. 聽的重要性
語言學習的規律一定是聽說先行,讀寫跟上。
如果非要「搶起跑線」,那麼就多花功夫在聽說上面,而不是著急著教讀寫。
英語啟蒙書作者無一不提到了聽的重要性:
蓋兆泉( 啟蒙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聽,聽多了再「說」。在這一階段,家長的作用最重要,越大才越放手。 )
廖彩杏(詳細介紹100本有聲書書單+52周播放記錄表。聆聽有聲書,納入規律的家庭生活。書中附有做專門的播放計劃的一張表格,確保有效重複,做到循序漸進、持續播放。)
安妮鮮花(2歲以前,花大力氣在聽力輸入上;不糾結在孩子每天學到了多少,而是問問自己每天給孩子聽了多少 )
所以,我們特別重視可理解性聽。(1年相當於聽了14028首英文歌)
看到愛奇藝,喜馬拉雅等等經常出現142首慢速啟蒙兒歌,包括網盤也有這142首英文歌音視頻,最近打開一看,裡面有80多首和sss完全一樣的,剩下的50來首就當做下一個階段零零星星任務去聽吧,167首sss加上142首慢速裡面剩的這50來首,就結束我們的英文兒歌童謠階段。
「聽說讀寫」 這幾個字應該都聽爛了,但是直到現在,我才慢慢理解出其中的真實含義。原來我理解的聽指聽力,說指口語等等,只是從應試方面功利的理解。
而現在來看,我原來理解的學生時代,做聽力題只是檢驗聽力輸入效果的一種途徑,而非聽力輸入的方式。就像安妮鮮花說的,不糾結在孩子每天學到了多少,而是問問自己每天給孩子聽了多少。
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聽力輸入,奠定好基礎,才有後面孩子的說(即度過語言沉默期後的輸出)。
這裡的「說」並不是像我們一樣學英語時候那樣,在腦海裡想好中文,然後磕磕巴巴把它翻譯出來的那種口語。而是真正擁有英語思維,直接脫口而出的真實性句子。所以「聽說讀寫」請一定按照這個順序來。
要是早期略過了「聽」,這個重要的一環,直接到後面的,那肯定會在後面遇到瓶頸期。我當然做不到像廖彩杏那樣,每天給孩子聽兩三個小時,那就最低40分鐘(包括sss音頻,動畫片音視頻),有條件的話可以一個小時左右。
2.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也就是行動力的重要性,不行動起來一切就都是紙上談兵,徒增心累而已。
我們也是健忘的,在生活中我們會高估困難,而低估收穫,所以前5個月為了讓自己不放棄,我把阿齊英語輸出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每當質疑自己的時候,回顧一下,就會覺得付出是有收穫的。
下面是2019.6-10月的備忘錄整理的記錄文章
阿齊英語啟蒙第1年進步備忘錄|阿齊6-8月英語輸出
阿齊英語啟蒙第1年進步備忘錄|阿齊9月英語輸出
阿齊英語啟蒙第1年進步備忘錄|阿齊10月英語輸出
後面漸漸就不記了,或者好幾個月記錄一點。
阿齊英語啟蒙第1年進步備忘錄|阿齊2020年4月英語輸出
英語啟蒙前半年經常量化單詞(把她輸入的單詞記下來,大約500詞)來激勵自己堅持下來,後半年輸入量大了,也不好量化了。1英語啟蒙1年了,突然想起來,用蓋老師的14000詞測,阿齊大約1200詞左右,百詞斬類軟體測算的是1000左右,test網站測試1600左右,總體阿齊大約聽力詞彙在1400詞左右。
而且我感覺,在一定年齡前,年齡越大,啟蒙性價比越大。比如阿齊2-3歲這1年,和3-4歲這1年,我付出一樣的時間和精力,肯定3-4歲這1年,她的進步會更大,因為認知在提高。比如晨曦現在感知walrus效果肯定比阿齊差,因為海象是什麼她還不清楚,所以不光是英語,還有認知障礙擋著她呢。可能這也就是蓋兆泉老師在書中提倡3歲起點說的一個原因吧。
但是,英語啟蒙,不要抱著,多久內一定要看到量化結果的功利心,每天我們除了看英語動畫片(15分鐘)是固定的,其他幾乎沒有「正襟危坐」的,融合在生活和遊戲中,所以也就感覺不到,英語啟蒙是多麼磨人的。
孩子越小的時候,我們需要為他做的越多。所以這也是我在給自己打氣吧,英語啟蒙不是一直這麼累,現在這兩三年是她剛剛進門基礎的時候,需要家長更多規劃引導。所以現在累也是值得的,以後會越來越放手。從現在領航到,之後護航並航。
這樣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很焦慮,累的時候也會很鬆綁,不會一直這麼累呀。
因為阿齊差不多度過那段,中文強勢下的極度排斥英語時期,輸出的也多了。
我也不再需要備忘錄激勵這樣的方式來維繫自己的英語啟蒙熱情了。我感覺,這1年,最折磨和考驗的時候應該就是最開始的前倆月吧,因為阿齊開始詞彙量低也不適應,排斥性較大,現在阻力幾乎很小了,以至於我會恍恍惚惚忘記剛開始的時候的種種排斥。
期待明年的第二年的英語啟蒙總結,我們在路上,享受這樣的親子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