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盧冬嬌,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吉薩金字塔群,還有金字塔裡的布局!
到第四王朝開國之君斯尼弗魯時,法老的墓地實現了從層級金字塔向真正金字塔的過渡。斯尼弗魯先後為自己修建了三個金字塔,先建成了層級金字塔,後又用石頭將其填平,成了一個角錐體的金字塔。或許是因為修改得不滿意,他又建造了一個,成彎曲形(後人稱其為「彎形金字塔」)。
斯尼弗魯仍不滿足,又在此彎形金字塔的旁邊建造了第三個呈角錐體的金字塔,高99米。它成了以後1O個王朝的法老們修建自己陵墓的典範,被公認為真正金字塔的開端。此後,歷任法老們都修建金字塔,前後持續了約1000年之久(前27世紀一前18世紀)。雖然各塔的高度、邊長、角度不盡相同,但外觀都不離「金」字形。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該時期,所以,人們通常稱古王國時期為「金字塔時代」。
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狀,即呈漢字的「金」字形呢?歷史學家們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古代埃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力強盛,法老為了神化和抬高自己。有意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要高於過去的馬斯塔巴。也有人認為,這是從沙漠裡一堆堆的角錐形沙丘那裡得到的啟示,當時的建築師們認為這種形狀能經得起風沙的衝擊,對陵墓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金字塔銘文裡有這樣一句話:「為他建造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暗示建金字塔是送法老上天,因為他是神派到人世間的代表,死後還是要上天的。之所以建成角錐體。表示的是對太陽神「拉神」的崇拜,因為拉神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雲天的太陽光芒。
吉薩金字塔群
在現存的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開羅西南部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在它們周圍還有一系列小金字塔。組成了一個金字塔群。從開羅向西遙望,三大金字塔好像是群山的三座高峰。200多年前,馳騁疆場、威震歐洲的拿破崙攻打到這裡時。也被眼前的世界奇觀所震驚一對古埃及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帶著眾將領親自登上了胡夫金字塔頂,下來後,他匡算,如果把三大金字塔所用的石塊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條3米高、1米厚的石牆,把整個法國包圍起來。
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斯尼弗魯之子胡夫的金字塔,習慣稱為「大金字塔」。它由胡夫的弟弟海米昂設計,位於開羅西邊約16公裡處,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塔高原為146.59米,經過長期剝蝕,現高為137米。塔基呈四方形,每邊寬約230米,塔基面積約52906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沿塔繞一圈約1公裡。據統計,整座塔共用巨石230萬塊,平均每塊重約2.5噸,最大的約重3O噸。
如果把所用的石塊都敲碎,鋪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更為奇特的是,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小。塔基四個角接近90°其中東北角90°03"02",東南角89° 56"27",西南角90°00"33",西北角89°59"58",各邊的長度最大誤差不超過20釐米,每面的傾斜角約為52°。在塔身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四塊巨石砌成的「人」字形出入口,使塔身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體現了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對幾何學和力學的理解和運用。
大金字塔的內部構造在各金字塔中也是最複雜的,可謂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從「人」字形拱門往裡走,是一條向下100多米長的隧道。坡度為28°,直通地下石室。石室開鑿於塔底正中30米深處的天然巖石內,呈長方形,高3米多,最初設計時可能是作為胡夫的殯室。
好了,今天冬嬌就給大家講到這裡吧!想知道埃及金字塔裡有什麼秘密嗎?我們明天再約,冬嬌明天給大家揭曉答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