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人人都該有一顆「素直之心」……

2021-01-08 銷售與管理

文/松下幸之助

關於素直之心的重要性,我從創立PHP研究所之初到現在一直在強調。

素直之心是不受任何事物束縛的心,是能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心,一旦擁有素直之心,無論生意還是人際關係抑或其他什麼,都會順利。

自己年輕時便開始經商,多年經驗使我有這些真切體會。

1

關於素直之心,我有一段這樣的記憶:

當時我才三十歲,因為銷售一件商品要與客戶籤訂合同。

那位客戶有個顧問叫K,是一位僧人。

K原本是位刺繡方面的手藝人,年少時患上足疾,因為想治好足疾而踏上信仰之路,他全身心侍奉佛祖,潛心修行了三年,足疾居然不可思議地康復了。

為此K更加深了自己的信仰,最終加入僧籍成了一名僧人。

K傾聽大家祈求,幫助人們排解各類煩惱,後來還成了我那位客戶的顧問。

在正式籤約前,我們就具體問題磋商過五六回,K每次都在場並給出了各種意見。

客戶問「老師,您怎麼看」時,K會說「我這樣認為……」。

但是,他不會說「你要怎樣怎樣」「你應該如何如何」這類話,他的說話方式是這樣的:「我認為這個問題,怎樣怎樣處理可能比較好。但是,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當時聽K講話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他作為客戶方的顧問,考慮問題時肯定是從客戶方的利益出發進行判斷和考量的,但同時他也會進一步考慮到對方,也就是我這方的利益。

他在做出決定時會不斷考慮雙方利益、兼顧雙贏。

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人不簡單!一般來講,顧問只需要考慮自己委託方的利益即可。

但很多時候,那樣考慮問題並不能達成合作。就算勉強合作了,如果其中一方存有不滿,也很容易在後續過程中出現問題。

然而K處理問題不是這樣,他堅持一項基本原則,即應該以雙方都滿意的形式、以利益相互妥協的形式促成事物成立。

當時K全程參與談判,因為他一直在旁邊那樣建言獻策,我們最終得以順利籤約。

2

人這種欲望生物,誰都有逐利性,誰都希望獲得外界認可。而且只要是人就有情感,會有喜怒哀樂、喜歡或不喜歡。

作為人,那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有這些心理活動,人們才品嘗到人生的滿足和幸福。然而一味放任那些心理活動而最終被私心束縛住的也是人類,結果人們往往做出錯誤判斷,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因此我認為,人應該時常反省自己是否被私心束縛,並極力受私心所惑。這是我當時從K身上領悟到的。

然而,這並非要求人們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你得利則好友的利益受損,或者好友得利而你的利益將受到損害,此時相信你們雙方會努力尋求一種平衡。

也就是說,人應該適度滿足自己的欲望,同時也要適度滿足他人的欲望。

不是僅困於自己的欲望和私心,而是謀求與他人共生,注重這樣思考的心靈就是素直之心。大家目前的素直之心處於什麼程度?

當你因人際關係等問題煩惱時,不妨試著定期為自己的心做做檢查。

3

素直之心到底指什麼?或者說,怎樣的心理活動能稱為素直之心呢?

「素直」一詞,日語中讀作「sunao」,漢字一般寫作「素直」。

從看漢字時的直觀感受來講,總感覺這兩個漢字沒能表達出「sunao」真正的意思。

如果非要用漢字來表現它真正的意思,我想「忠」字最為接近。此處提到「忠」,我們往往只聯想到君臣之道。

但是,「忠」原本的含義絕非如此狹隘。「忠」就像它的字形一樣,是專注地貫通中心之心,是不偏斜之心。

它是掌握左右平衡之心,是一心一意的竭誠之心。此外,因為中心明確,它又是一顆絕對不會失去平衡、沒有危險的心。

陀螺旋轉的樣子就是一個比較易於理解的例子。

抽打陀螺時,如果力道太小,陀螺轉起來會東倒西歪很不穩定。

但如果力道足夠,陀螺就能很穩,整個陀螺圍繞中心軸安靜地旋轉,發出鳴聲,沒有動搖。它實際在動,卻呈現一種靜的狀態。

一以貫之的中心不偏不倚,那是一種偉大心靈正確地把握整體的狀態。因此,以那樣的心看事物時,能夠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順從、按指示辦事也是素直之心的外在表現之一,但它僅是一個側面而已,不能說它是素直之心的全部。

單看素直之心的一個方面,確實如此,但只是忠實地、順從地聽從他人指示這一行為,不是真正的素直。

真正的素直更強大,包含積極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從「素直之心」到「敬天...
    對於這些,松下幸之助不但沒有覺得是遺憾反而是有一份感恩之心,他認為因為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在現場好好幹活,所以必須讓其他人去做,放手讓其他人去承擔;又因為自己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和問題,必須去問其他人,所以他們有了成長和進步機會。松下公司因此做到了最高品質的「集思廣益」,做到了松下幸之助的理想經營模式「全體員工參加型經營」,也讓每一位員工有了一份真正的「主人翁意識」。
  • 唐純玉:多讀書,讓我保持一顆「素直的心」
    在唐純玉記憶裡,小時候家裡人有什麼小病小痛,幾副中藥下去病就好了。中草藥的神奇效果在兒時的唐純玉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進入大學深造時,唐純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醫藥行業。求學階段,努力刻苦、喜好閱讀的唐純玉,仿佛打開了中醫藥世界的大門,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她也一步步充盈著自己期望將中醫藥推向更寬廣舞臺的夢想。
  • 松下幸之助為什麼成為日本經營之神,從他吃牛排就可以看出來|富日記
    這家餐廳的牛排確實美味,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只有松下幸之助似乎沒有胃口。其他人把牛排都吃光了,松下幸之助盤子裡的牛排還剩下一大半。看到其他人都吃好了,松下幸之助叫來了服務員,讓他把做這份牛排的廚師叫過來一下。
  • 日本企業的素直之心VS中國人的「卑曲」之心
    「素直的心」是不受束縛的心,很容易就可以適應新環境,持著這種心態的人,不會用偏見、情緒化或是成見來看待事物。在他看來,萬事萬物、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日本「老字號」前瞻性怎麼如此之強?他們怎麼能從一瓶小小的醬油,看到一個巨大生態鏈的延展?因為背後的素直之心,那是與事物機理相通的心,隨順自然的心,不受私利、功德、名聲的浸染。
  • 帝王學縱橫談-《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1)
    奉為「經營之神」(獲得如此殊榮者日本企業界僅此一人)的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出身貧寒,初小水平,10歲當學徒,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勇於實踐,善於思考。從1917年創辦僅有5個人的小小公司起家,而今已是享譽全球的世界級「松下王國」,或稱「松下聯邦」,日本也有視其為「松下教」的,松下幸之助被尊為「教祖」。
  • 70年經驗總結:松下幸之助的企業哲學觀
    對於企業發展而言,技術力量、人力資源、資金力量以及信譽口碑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要素,但只有在正確經營思維的引導下,這些要素才能被有效調動並發揮最大功能。 企業哲學是企業家經營思維的基本指導思想,質言之,企業家通過經營實踐所總結的經驗和提煉的理論,反過來又會對經營思維起到指導作用。所謂企業思維,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尤其經營管理者)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時抱有的普遍想法或思路,一般帶有邏輯性、多樣性與隱蔽性等特點。
  • 松下幸之助新書《感召力》出版 講述如何塑造有人情味的領導力
    一些人總是能夠洞見事情的本質,釐清事物的發展脈絡,做事果敢有魄力,深受眾人的追隨,他們身上的這種特殊的人格魅力就被稱作「感召力」。松下電器的創造人松下幸之助(以下簡稱松下)就是極具感召力的人。雖然松下已經過世,但他留下的經營理念仍然有效。
  • 「企管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哲學:利潤要均分,不應由投資者獨吞
    」松下當即允諾:願為中國實現現代化提供協助,「無論什麼,我們都將全力相助。」。翌年6月,為了儘快落實兩人「君子之約」,松下幸之助作為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客人,首次訪問中國;訪華期間,他和鄧小平幾天內會見了兩次。松下幸之助,被日本產業界譽為「經營之神」。
  • 張瑞敏:中國的「松下幸之助」?!
    聽說在創業之初,張瑞敏曾經徹底學習日本企業的經營方式,關於松下幸之助的著作幾乎讀了個遍。在日本,松下有著「經營之神」的美譽,但作為電器企業的創始人,張瑞敏的成就也毫不遜色。海爾採取的從開發製造產品的「上遊」到以地區專賣店為代表的「下遊」兼容並包的商務模式,也與過去的松下電器產業如出一轍。
  • 松下幸之助:成功的企業家「向內求」,失敗的企業家「向外求」
    有一女子,天天抱怨自己的老公,衣服總也洗不乾淨,每次收衣服,都會發現衣服上的汙點。身旁的朋友取下這女子的眼鏡,擦掉眼鏡上的汙點,衣服果然乾淨了。原來,不是衣服髒了,而是這女子的眼鏡髒了。這個小故事,看起來誇張,不切實際,實則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 《松下幸之助自傳》幫助人從優秀走向卓越
    《松下幸之助自傳》,概括了他一生輝煌的經歷,他會讓人想起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松下幸之助是詮釋這句話的典型代表,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第三個神話---公司規模:他從一個小小的學徒工到創業,最初是個小作坊,只有三個人,但是後來卻成了跨國公司,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有230多家,員工人數也由原來的三個人壯大到250000人。當然可以挖掘的神話還有很多,難道真的有神話嗎?是幸運之神頻頻眷顧他嗎?
  • 400字的《青春》,為何成為麥克阿瑟和松下幸之助的座右銘,激蕩無數...
    卓越的創造力、堅強的意志、豔陽般的熱情、毫不退縮的進取心以及捨棄安逸的冒險心,都是青春心態的表徵。 散文詩《青春》出自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塞繆爾·厄爾曼之手,寫於其古稀之後的年月,這篇文章激勵了二戰後一代日本人,從普通民眾到實業家,到政府官員,發憤重建他們的家園。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幾十年一直把《青春》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一位資深的日本問題專家曾斷言:「任何一個對日本經濟活動懷有興趣的人,都需要了解和運用這篇短文。」
  • 松下今年夏季將在北京開設松下幸之助紀念館
    原標題:松下今年夏季將在北京開設松下幸之助紀念館 據日本媒體報導,松下今年3月份將迎來創業100周年紀念日,為此將在中國北京開設紀念館來介紹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1894-1989)的事跡。
  • 新書書訊:《領導力的本質——向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學習》
    近日,《領導力的本質——向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學習》一書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作者多角度、系統闡釋了領導力這一概念,總結了日本式經營中的領導力的本質,細緻解讀了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如何在企業經營中展現領導力。在本書最後提供了檢驗自身領導力水平的簡單、實用的方法,同時針對不同的情況提供切體可行的提高方案。
  • 人人都有一顆心,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2、人人都有一顆心,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那些幫助過你的人。這些人:有父母,有父親,也許還有一些陌生人。但在我心中對我幫助最大的還是我父母。打開心靈的窗戶,讓所有感激的語言飛翔在生命的藍天,那是我對你最美麗的問候,在感恩節到來的日子裡,希望你一切都好。
  • 《感召力》-松下幸之助告訴我們的:要擔當責任的四個必備技能
    書中的內容是通過錄音編輯出來的,編輯的人是松下政經塾的首位外國籍塾生-任世寧。在他到政經塾學習的時候,松下幸之助已經故去,但留下的大量的講話錄音,於是任世寧便將部分錄音進行的編輯和翻譯,成了這本《感召力》。
  • 松下幸之助:經營者就是讓員工擁有夢想,並指出努力的目標
    明確的企業發展目標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員工越了解公司目標,歸屬感越強,公司就越有向心力。不斷地提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目標,讓員工對企業前途充滿信心,是松下先生的重要激勵謀略。早在1932年,松下幸之助在向企業員工演講使命感的時候,曾經描繪了一個在250年內達成使命的願景。其內容是,把250年分成10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的25年,再分成3期,第一期的10年是致力於建設的時代;第二期的10年繼續建設,並努力活動,稱「活動時代」;第三期的5年,一邊繼續活動,一邊以這些建設的設施和活動的成果貢獻於社會,稱「貢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