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合物的分離
①過濾:固體(不溶)和液體的分離。
②蒸發:固體(可溶)和液體分離。
③蒸餾: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種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裡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
【例題1】現有三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鈉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鈉和單質碘的水溶液,分離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確方法依次是 ( C )
A . 分液、萃取、蒸餾 B. 萃取、蒸餾、分液
C . 分液、蒸餾、萃取 D. 蒸餾、萃取、分液
2.粗鹽的提純
(1)粗鹽的成分:主要是NaCl,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雜質
(2)步驟:
①將粗鹽溶解後過濾;
②在過濾後得到粗鹽溶液中加過量試劑BaCl2(除SO42-)、Na2CO3(除Ca2+、過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後過濾;
③得到濾液加鹽酸(除過量的CO32-、OH-)調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發、結晶得到精鹽。
加試劑順序關鍵:Na2CO3在BaCl2之後;鹽酸放最後。
【例題2】 為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雜質,某同學設計了一種製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用於沉澱的試劑稍過量):
(1)判斷BaCl2已過量的方法是 。
(2)第④步中,相關的離子方程式是 。
(3)若先用鹽酸再過濾,將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其原因是 。
答案:(1)取上層清液,繼續加BaCl2,無沉澱產生
(2)Ca2++CO32-=CaCO3↓ 、 Ba2++CO32-=BaCO3↓
(3)若過濾前加鹽酸,前面所生成的沉澱會被鹽酸溶液重新變為離子進入溶液
(3) 蒸餾裝置注意事項:
①加熱燒瓶要墊上石棉網;
②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進,上口出。
(4) 從碘水中提取碘的實驗時,選用萃取劑應符合原則:
①被萃取的物質在萃取劑溶解度比在原溶劑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劑與原溶液溶劑互不相溶;
③萃取劑不能與被萃取的物質反應。
【例題3】閱讀、分析下列兩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質
熔點/℃
沸點/℃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於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下列問題(填寫序號):
A. 蒸餾法B. 萃取法C.「溶解、結晶、過濾」的方法D.分液法
(1)將純鹼從氯化鈉和純鹼的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最好應用___。
(2)將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離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C A
3.離子的檢驗:
①SO42-:先加稀鹽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檢驗)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生成,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鹽酸檢驗)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澱,再加稀鹽酸,沉澱溶解,並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例題4】對於溶液中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C )
A. 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再加鹽酸沉澱消失,一定有Ba2+
B. 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再加鹽酸,沉澱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足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化鋇溶液後有白色沉澱產生,一定有SO42-
D. 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一定有CO32—
4.5個新的化學符號及關係
【例題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 48g O3氣體含有6.02×1023個O3分子
B 常溫常壓下,4.6gNO2氣體含有1.81×1023個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個Cu2+
D 標準狀況下,33.6LH2O含有9.03×1023個H2O分子
【例題6】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A.通常狀況下,NA個Cl2分子的質量是71g
B.通常狀況下,NA個C02分子的體積約是22.4L
C.100mL0.1 mol/L的H2S04溶液中H+的個數是0.2NA
D.若lgN2含有m個分子,則NA =m/28
【例題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SO2的摩爾質量為64g
B. 氣體的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
C. 12g12C中所含碳原子數即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D. 4gNaOH溶於1L水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
【例題8】實驗室常用鹽酸的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20g/㎝3。⑴此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列式計算)
⑵配製100mL3.00mol/L的鹽酸,需以上濃鹽酸多少mL ?(列式計算)
⑶用濃鹽酸配製該稀鹽酸需要以下哪些步驟(按操作順序填寫序號): 。
①計算 ②裝瓶③用50 mL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鹽酸④洗滌⑤移液⑥稀釋⑦定容⑧搖勻
答案(1)12mol/l
(2) 25ml (3)13654782
5.分散系
(1)分散系組成:分散劑和分散質,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分散系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
(2)當分散劑為液體時,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可以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6.膠體:
(1)常見膠體:Fe(OH)3膠體、Al(OH)3膠體、血液、豆漿、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膠體的特性: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區別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達爾效應。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大小。
(3)Fe(OH)3膠體的製備方法: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體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得Fe(OH)3膠體。
【例題9】下列關於膠體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 )
A.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製備Fe(OH)3膠體
B.布朗運動是膠體粒子特有的運動方式,可以據此把膠體與溶液、懸濁液區分
C.膠粒帶有電荷,但是整個分散系仍是電中性的
D.膠體粒子很小,可以透過半透膜
【例題10】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種分散系的根本區別是( B)
A.會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
B.分散質粒子大小
C.能否透過濾紙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穩定、透明
7.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電解質。)
8.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相關性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酸、鹼、鹽和水都是電解質(特殊:鹽酸(混合物)電解質溶液)。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溶液、熔融的鹼和鹽、金屬單質和石墨。
電解質需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固態電解質(如:NaCl晶體)不導電,液態酸(如:液態HCl)不導電。
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
電離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如:Al2(SO4)3=2Al3++3SO42-
【例題11】下列物質中,能夠導電的電解質是( B )
A.Cu絲
B.
熔融的MgCl2
C.
NaCl溶液
D.
蔗糖
【例題12】一化學興趣小組在家中進行化學實驗,按照圖1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不亮,按照圖2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亮,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C )
A.NaCl是非電解質
B.NaCl溶液是電解質。
C.Na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
D.NaCl溶液中水電離出大量的離子
9.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生成氣體、水。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強電解質(易容的鹽、強酸、強鹼)寫成離子形式,這些物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一律保留化學式。
③刪:刪除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價態不變和存在形式不變的離子)。
④查: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等式兩邊是否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10.常見易溶的強電解質有:
三大強酸(H2SO4、HCl、HNO3),四大強鹼[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鹽
11.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看幾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能不能發生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對不對)。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④看「=」「↑」「↓」是否應用恰當。
12.離子共存問題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沉澱或氣體或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澱: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氣體:CO32-、HCO3-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Cu2+、Fe3+、Fe2+、MnO4-(常見這四種有色離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隱含離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H+,鹼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OH-。
③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例題13】能正確表示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是(D) A.氫氧化鋇溶液與硫酸的反應OH-+H+ = H2O
B.澄清的石灰水與稀鹽酸反應 Ca(OH)2 + 2H+= Ca2+ + 2H2O
C.銅片插入硝酸銀溶液中Cu + Ag+ = Cu2++ Ag
D.碳酸鈣溶於稀鹽酸中CaCO3+2H+=Ca2++H2O+CO2
【例題14】下列各組離子反應可用H++OH-H2O表示的是(D )
A.氫氧化鋇和硫酸 B.氫氧化鐵和鹽酸
C.醋酸和氫氧化鈉 D.硫酸氫鈉和氫氧化鈉[來【例題15】與在酸性溶液中發生如下反應:
,
則中M的化合價是( D )
A.+1 B.+3 C.+4 D.+6
13.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有元素化合價升降。
(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或有電子的轉移的化學反應都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失電子)→升(化合價升高)→氧(被氧化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得電子)→降(化合價降低)→還(被還原或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注】一定要熟記以上內容,以便能正確判斷出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物中找;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在生成物中找。
14.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15.如果使元素化合價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如果使元素化合價降低,即要使它被還原,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
【例題16】 實驗室中可用如下反應製取氯氣: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此反應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
A. Mn元素被氧化 B. HCl全被還原
C. Mn失電子 D. 被氧化的HCl佔全部HCl的5/8
【例題17】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B )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例題18】根據下列反應判斷有關物質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
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
H2SO3>I﹣>Fe2+>NO
B.
I﹣>Fe2+>H2SO3>NO
C.
Fe2+>I﹣>H2SO3>NO
D.
NO>Fe2+>H2SO3>I﹣
【例題19】有0.1 mol /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將2×10-3 mol的還原,則元素X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是 ( D )
A.+1 B.+2 C.+3 D. +4
【例題20】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之比為 ( A )
A.5∶3 B.5∶4 C.1∶1 D.3∶5
【例題21】下列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且水既不作氧化劑又不作還原劑的是( B)
A.SO3+H2O=H2SO4
B.Cl2+H2O=HCl+HClO
C.2F2+2H2O=4HF+O2
D.2Na+2H2O=2NaOH+H2↑
【例題22】填空題
(1)請用雙線橋法表示反應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電子的轉移情況,並回答下列問題:
標雙線橋: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該反應的氧化產物是 。
若有1mol KMnO4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是 ,被氧化的HCl的物質的量是 。
(2)氮化矽(Si3N4)是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與焦炭在高溫的氮氣流中製得:
SiO2+ C+ N2 Si3N4+ CO
① 配平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將化學計量數填在答題卡相應的橫線上);② 該反應的氧化劑是
答案:(1)(2分)
Cl2 (1分) , 5 mol (1分) , 5 mol(1分)
(2 )① 3,6,2,1,6 (2分)② N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