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7月27日訊 中原網-鄭州晚報報導:(記者 辛曉青 馬燕 實習生 趙冠霞) 8月1日,本年度最重大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將在河南大部分地方出現。而我市的西南部也有幸進入全食帶。天文學專家提醒市民,找個平坦的高處,向西地平線處沒有高樓、樹木阻擋,就可能看到日偏食。
8月1日有日全食
據預測,8月1日,在一條穿越半個地球的狹長走廊內的人們能夠欣賞到一場精彩的日全食。這條由月球本影形成的狹長全食帶從加拿大開始,穿過了格林蘭北部、北極、俄羅斯中部和蒙古,最後穿越我國西北部,在我省結束。
日食每年都有發生,但由於全食帶是一條狹窄的影帶,據估計,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區或城市才有機會被全食帶掃過。
今年8月1日、2009年7月22日,我國境內會出現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2012年5月21日,又將出現兩次日環食。如此高頻率的中心食在我國歷史上可謂幾百年不遇。尤其是2009年7月的全食,無論見食地點還是全食持續時間都對我國觀測者極為有利。
鄭州市區可觀測日偏食
河南省三門峽、洛陽、平頂山、許昌四市幾乎全部處於全食帶內。全食帶在扶溝、漯河西、泌陽西一線結束。南陽、鄭州、漯河等市也有很大區域位於全食帶內。全食帶以外的我省其他地區,可以在日落前看到日偏食。
全食帶的中心線位於靈寶、嵩縣、平頂山一線。南陽、西峽一線是全食帶的南側,郭店、鞏義一線是全食帶的北側。全食帶區域以內,理論上都可以看到日全食。但由於全食發生時距離地平線很近,在全食發生時,東部的平頂山、許昌看到的太陽距地平線只有1度,在西部的三門峽、靈寶看,太陽距地平線也只有3度。也就是說,8月1日的太陽,將帶食而落。
由於日全食,鄭州將能感受到「天再昏」,意思是同一天接連出現兩次天黑。太陽落山前後,天色逐漸變暗時又突然變亮,接著開始第二次天黑。在這次日全食中,鄭州將會有99%的太陽被遮掩。
合適觀測點:站高處,西邊地平線處不要有任何障礙物
市民如果想看到這次罕見的天象,要尋找一個高處,例如山頭、高層建築等,西邊地平線處要沒有任何阻礙視線的障礙,如建築、樹木等。在天氣晴朗的狀況下,我們就可以看到遮蓋比例較大的日偏食,8月1日傍晚6時20分後就可以開始觀測了。
觀測工具:不能用肉眼和望遠鏡直接看
太陽光芒非常強烈,無論是肉眼還是使用望遠鏡觀測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即使是採用了專門的日食觀測卡、日食眼鏡之類的減光手段,也不能長時間看太陽!所以,使用望遠鏡觀測太陽時,應該在物鏡端採取減光措施。用墨鏡觀測時,需要特別重的黑色的墨鏡,甚至是電焊用的墨鏡片,或者找幾張廢照片底片重疊,透過它觀測。
■馬上充電
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
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天文館館長李德範介紹,當地球、月球和太陽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或接近同一直線時,月亮遮擋住太陽,就發生了日食。因此日食必定發生在「朔日」(即農曆初一)。
月球本影在地面掃過的區域就是全食帶。全食帶是一條寬度不過二三百千米,長約數千到10000千米的狹窄路徑(有時全食帶的寬度甚至只有幾千米),只有在全食帶掃過的地區才能看見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發生。全食帶的兩旁是較廣闊的半影掃過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內可見偏食。離全食帶愈近的偏食區,所見偏食程度愈大;離帶愈遠,可見偏食程度愈小。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