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高校面向內地招生現狀
2020年,香港、澳門特區高校繼續在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普通高考生。香港、澳門共21所高校招生,其中香港高校15所,澳門高校6所。
15所香港高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樹仁大學、珠海學院、香港恒生大學、東華學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6所澳門高校: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城市大學。
招生方式
1、香港高校分兩類招生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2所高校按內地普通高校招生有關要求,實行遠程網上錄取,參加提前批次錄取。省招辦統一公布招生計劃、統一提供考生網上填報志願系統。
香港大學等其他13所高校單獨招生。招生計劃不分到省。考生須參加高考,並按照港校的要求報名,參加學校單獨組織的筆試和面試,由學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和其他要求錄取新生。凡被香港13所獨立招生院校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內地高校遠程網上統一錄取。
2、澳門6所高校採用獨立招生方式
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城市大學6所高校採用獨立招生方式,招生計劃不分省,全國統一招生。高中畢業或相當於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應屆高考生均可報考以上高校,考生必須參加高考。
報名時間
單獨招生高校每年報名較早,2020年香港大學面向內地招生2019年10月就啟動了;
往年澳門高校啟動內地招生也在10月前後,感興趣的家長和考生可提前關注。
特殊要求
除高校提出的要求外,部分省市教育考試院提醒,藝術專業考生必須參加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
港澳高校藝術類專業在招生時執行教育部相應政策之外,還應執行所在省市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工作的通知,藝術類考生必須參加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達到規定分數線的考生方可按藝術類考生填報志願。
哪些人適合報考報考港澳高校
報考港澳高校,是升學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這四個因素要考慮:
1、考慮高考成績
近年來,報考港澳高校的內地優秀考生較多,競爭激烈。雖然一些香港高校在招生簡章中要求考生高考成績達到當地一本線上,但實際情況是不少高校錄取分高出當地一本線百分左右。
2、考慮英語成績
由於大多數港澳高校以英文授課,一些高校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學生海外交流比較多,因此在錄取時對考生英語成績要求比較高,這就要求考生報考前要考慮個人的英語單科成績是否能達到招生院校的要求,是否能適應英文教學。
除了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2所參加統招的港校外,其他在內地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錄取時對考生的外語要求比較高。
一些要求考生參加面試的香港高校,除對高考成績有要求外,更看重綜合能力。根據往年經驗,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大學面試都是採取開放式的小組討論,面試對話全用英文。
3、考慮家庭經濟
港校學費一直居高不下,一般學費10萬元港幣,住宿費、生活費等差不多也要5萬元港幣。內地考生即使成績優異,獲得了獎學金,但如果完全靠獎學金在香港高校就讀,可能會給考生造成心理負擔。一些沒有獎學金的考生靠自費上學,更需要有經濟支持。
由於能被香港高校錄取的考生都比較優秀,近年來,雖然大多香港高校都開設獎學金吸引內地考生,但是能獲得全額獎學金的考生還是少數,因此就讀港校不能只靠獎學金,還需要家庭經濟支持。所以,考生選擇香港高校要考慮家庭經濟條件,理性報考。
4、考慮生活習慣
內地生到香港澳門上大學要考慮自身的心理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否能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氛圍等。
相對內地高校而言,港澳高校給學生的自由度比內地大很多,個別內地考生到香港後就「放鴨子」,最終因缺乏自控力而無法完成學業。
港澳高校和內地高校的教學模式、風格等都有較大差異,內地生勤奮、基礎紮實,但不太善於展示自己,在融入方面有個過程,性格內向的學生則適應期更長。這就要求考生報考前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到香港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