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日月山西側,有個倒淌河鎮,位於共和縣東北部,面積3425平方公裡,轄10個牧委會。倒淌河鎮地處青藏公路、青康公路交會點,東距西寧102公裡,是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塞,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
走進淌河鎮鎮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集鎮上有古老的廟宇,也有現代氣息的樓堂。藏民和漢民混居生活。藏民較多,交流多用藏話的,偶爾又夾雜著許多漢語詞彙,迥異的民俗,對比鮮明而又不失和諧統一。
倒淌河鎮的名稱源於境內的倒淌河。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藏語稱「柔莫湧」,意為令人羨慕喜愛的地方。倒淌河是青海湖流域千百條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但很美很著名,不僅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更主要的是突出「倒淌」,我國的河流,多是從西至東,「大河向東流」、「滾滾長江東逝水」,都是河流東去的真實寫照,但倒淌河卻是往西流淌。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其實倒淌河原來也是一條往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後來因為地殼變動,日月山隆起,河流被阻斷,才迫使這條河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仔湖措果,也就是洱海,外流河變成了內流河,且成為一條倒淌河。
倒淌河是流入青海湖所有河流中最美麗、最知名的河流。清凌凌的河水,靜靜地流淌,溫柔地蜿蜒,無滔滔之聲,也不聞譁譁之響,唯有安靜祥和,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仿佛雨過天晴的一條彩虹,像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一條與眾不同的河流,一條自東往西流的河流。
關於倒淌河的傳說,有兩個很美麗的傳說故事。
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流傳的「文成公主流淚成河」之傳說: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為溝通藏漢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這是非常著名的和親歷史事件。文成公主在赴吐蕃(西藏)的途中,到達日月山,回首不見繁華的古都長安,西望則是大漠戈壁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
日月山以西,藏族民間流傳的則是「龍王女兒造河」的神話傳說:龍王派命令其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還差的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於是,聰明、狡黠的龍王小女兒則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
每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都為這條美麗的河流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更加美麗動人和吸引遊客。只有親自遊覽,方知道這條倒淌河的地理奇觀和秀美風景。倒淌河的四季都值得你細細遊覽,細細品味萬種柔腸的美麗,細細聆聽汩汩之中的嘆息、私語般的呢響,溫婉的低訴……
倒淌河流域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著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下起來,未溼透地皮,轉眼有天晴了,天色蔚藍蔚藍的。若遇細細雨絲,青草帶著芳香,給你太多的撫慰。
春天,纖瘦孱弱,蜿蜒曲折的倒淌河,擁有水墨畫也創意不出來的一片春愁。夏天,碧草茵茵之中,倒淌河在草叢中曲折,河岸潔淨涼爽,景色宜人,遊客在此可尋到最安靜最涼爽的夏天。秋天,是倒淌河雨水最多的季節,也是這條河最豐滿的時刻,奔騰中不失溫柔與寬厚。冬天,白雪覆蓋中,倒淌河晶瑩剔透,萬籟俱寂。
一年四季,這條河從不恣意泛濫,都滿懷情感,其溫順地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執著頑強地沿自己的流向百折不回,展現著四季的美。
倒淌河不僅方向顛倒,季節也顛倒,夏季,全國大江大河告急,而倒淌河僅是一條淺水的小溪。秋季裡,是倒淌河卻是暴雨季節,經常爆發山洪。倒淌河很美,有一首名為《倒淌河》的民謠,吟唱出了茫茫大地中的悲涼感和孤獨感。
倒淌河景區內建有紀念碑、帳篷城、風力金輪,在這裡遊覽休閒,不僅可以看河水靜靜流淌,還可以騎馬射箭,馳騁青藏草原,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