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的墮落!新旗艦SSD M600深入測試
出處:快科技 2014-09-30 16:15:02
作者:
上方文Q編輯:上方文Q[
爆料]
收藏文章日前,美光正式發布了新一代固態硬碟M600,定位高端,提供多種規格和容量,採用了美光最新的16nm MLC快閃記憶體顆粒,還有特殊的「動態寫入加速」(DWA)技術,看上去真的挺美好。
AnandTech近日就搞到了其中的2.5寸版,而且有128GB、256GB、1TB三個容量版本,對它們進行了一番深入考察。
不過在實測之前,先說幾個小問題,首先是品牌。
美光(Micron)旗下有兩個面向零售市場的子品牌,Crucial主營內存、固態硬碟,Lexar(雷克沙)則關注存儲卡、U盤。美光本身呢,針對的則是OEM客戶。
在過去,美光、Crucial的固態硬碟產品劃分比較混亂,比如說M500、M550在兩邊都是一樣的,而當年被尊為神器的Crucial m4在美光那裡則叫C400。
但是以後就好了,美光的都會以M開頭,Crucial的則是MX打頭,比如MX100。
MX100其實是全球第一個16nm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僅限256/512GB型號),但是定位低端。M600很高端,卻僅供OEM而不零售,為什麼呢?
其中應該有16nm快閃記憶體初期產能不足的緣故,但更多的是利潤。大家自己看:
在消費級固態硬碟上,零售市場預計未來幾年基本就那麼大點規模,OEM市場則會蓬勃發展,四年後有望翻一番。換做你是賣產品的,你選誰?
【動態寫入加速:很神嗎?】
好了,回頭看M600。它和MX100一樣使用了美光最新的16nm 128Gb(16GB) MLC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但可選2.5寸、mSATA、M.2 2260(雙面)、M.2 2280(單面)等不同規格,容量最高也可達1TB(2.5寸)。MX100則只有2.5寸的,最大容量512GB。
M600的最大特色就是動態寫入加速技術(DWA),簡單地說就是個仿SLC緩存,可以實時、動態地在SLC、MLC之間進行轉換,號稱最多可提升10倍性能,還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其實,三星、閃迪也有過類似的技術,但是SLC緩存均設置為固定容量,美光則第一個實現了動態分配,任何區塊都可以是MLC也可以是SLC(閃迪是每個區塊的一部分設為SLC模式),甚至在只有10%空閒容量的時候也能發揮作用,但美光不肯給出具體的對比測試數據。
那就自己跑一下:
128GB
256GB
可以看出全盤寫入過程中,寫入性能變化出現了明顯的三個階段。最初硬碟很空閒,可以輕鬆地轉入SLC模式,速度穩定400MB/s。
使用量達到45%左右的時候,開始切換回MLC,性能開始明顯滑落,256GB的還有300MB/s,128GB的則只剩下150MB/s。
繼續用到約60%,性能第二次下滑,都已經不到100MB/s,說明在主控寫入的同時,數據也從SLC轉移到了MLC,而內部傳輸的瓶頸嚴重限制了性能。
當然了,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會碰到HD Tach測試這樣的連續寫入,一般幾百MB、幾個GB,按說都能達到SLC模式的全速。
此外,該技術更適合小容量型號,大容量的有足夠空間並行操作。
【美光掉電保護的真相】
美光是惟一一個在消費級固態硬碟上提供掉電保護技術的,因此受到了很多高端玩家的青睞,似乎可以媲美企業級產品。
美光自己也會經常刻意宣傳這一點,比如下圖,M500特性介紹中就有單獨的一段在說掉電保護。
這方面的測試還沒有人真正地做過,AnandTech此前也認為美光的消費級產品的確提供了這一技術。
但真相沒有這麼簡單。
上圖中從左到右分別是企業級的M500DC,消費級的MX100、M600,都有掉電保護電容,但企業級用的是大量鉭電容,消費級上只是普通的陶瓷電容。
這就是主要差別所在。MX100、M600其實只能在意外斷電的時候保護靜態數據的安全,對運行中的無能為力,緩存裡的自然也不行。至於其中的具體細節、企業級和消費級的真正差別,美光還不肯公開。
這個問題往深了說涉及到NAND快閃記憶體的存儲原理,這裡就不展開了。簡而言之,大家只需要明白:美光的消費級固態硬碟的確有掉電保護技術,但只是很基礎、很簡單的,與企業級產品上不可同日而語,使用中仍然需要注意保護。
【讀寫性能測試】
下邊進入常規測試環節。
4KB隨機讀取:很一般,有時還不如M550。
4KB隨機寫入:這個著實很猛,幹掉了M550。
QD32 4KB隨機寫入:表現不錯,但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128KB持續讀取:很慘,完全墊底,反而更退步了。
128KB持續寫入:有點小驚喜,128GB的得益於DWA技術反而更高一些,但差距不大。
不可壓縮持續讀寫:這個主要影響SandForce之類支持寫入壓縮的主控方案,其他的無所謂。
【持續讀寫VS傳輸區塊】
這個是AnandTech的傳統項目了,主要考察面對不同體積的數據塊,固態硬碟的持續性能會有何變化。
128GB持續讀取
128GB持續寫入
256GB持續讀取
256GB持續寫入
1TB持續讀取
1TB持續寫入
總的來說,M600系列的寫入性能在所有尺寸下都有所提升,這自然得感謝DWA技術,但是讀取性能,尤其是小尺寸下的,比起之前的M550、MX100毫無進步。
【AnandTech存儲測試套件】
AnandTech已經連續開發了兩套自己的存儲測試,包含大量自定義測試內容,不過之前公布的數據圖表很多,現在加入評測的只有四張圖,更多的可以去他家網站的評測資料庫查看。
高負載平均數據率
低負載平均數據率
數據率
服務時間(越短越好)
【性能一致性測試】
這又是AnandTech自己倒騰出來的測試流程,主要考察固態硬碟性能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包括默認、25%冗餘容量兩種情況。簡單地說,得出的數據點越平穩、越集中越好。
為了便於查看,AnandTech在網頁裡嵌入了下拉菜單,可以直接選擇不同廠商的固態硬碟進行對比查看。
這裡只列出M600的基本情況。
256GB默認
256GB 25%冗餘
1TB默認
1TB 25%冗餘
總的來說,M600的性能一致性表現非常一般,基本上和MX100沒啥區別(估計固件架構是相同的),因為DWA技術只影響突發性能,和長期穩定性無關。增加了冗餘容量後還好一些。
另外,1TB的要比256GB的糟糕很多,可能是因為有太多頁面需要跟蹤。
【TRIM驗證】
這裡選取了128GB的進行試驗。
結果同樣很失敗,看起來TRIM似乎沒能完全恢復SLC緩存不分,因為加速的容量只有大約7GB,然後就嚴重掉速了。
看起來這個DWA技術真是有利有弊,但它是透明的,自動執行,用戶還不能干預。
【功耗測試】
深度休眠
持續寫入
隨機寫入
最後終於來了點振奮人心的,128/256GB的功耗相當低,達到了先進水平,比以往也有很大進步。1TB的就差點了,不過也能接受。
M600主要用在移動系統裡,功耗自然會更關鍵,省一點是一點。
【結語:美光神話不再 M600悲喜交加】
很多人至今對m4神話念念不忘,但那早已經是老黃曆。這幾年,美光也陸續推出了不少固態硬碟新品,但都遠未能達到m4的高度,無論讀寫性能還是特色功能都很平平,沒什麼大的突破,唯一延續利好的就是大廠顆粒完全可以放心。
M600作為新的旗艦產品,表現讓人很糾結,AnandTech在結語中的第一句話就是「My thoughts about the M600 are mixed.」
好的方面是,M600擁有最新工藝的原廠快閃記憶體,提供了多種規格和容量,還有特色的動態寫入加速技術DWA,美光自從M500以來已經很久沒有新鮮玩意兒了。
但總體而言,M600的性能令人失望。SATA 6Gbps早已經是個瓶頸,但美光這次遠未觸到天花板。DWA技術看上去很強,但實際提升很有限,而且只限於少數寫入場合,感覺華而不實,需要進一步完善。
美光現在似乎對消費市場並不怎麼上心,產品給人應付了事的感覺。原本還是期望很高的,結果更加失望。
哦對了還有價格。M600因為是OEM產品,沒有價格公開,以上圖表中的數據是估計的,比起MX550還是便宜一些,大規模量產後應該能更接近MX100。
論性能,美光M600並不是三星850 Pro、閃迪Extreme Pro系列的對手,也沒有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過人之處,但綜合實力還是有一定分量的,畢竟美光的品質擺在那裡,OEM廠商對固態硬碟的長期可靠性要求也會更高。
閱讀更多:美光 固態硬碟
相關閱讀:
金士頓A2000 M.2 NVMe固態硬碟開啟電腦高
三星美光顫抖 中國內存最終要玩死對手
數字內容創作中心的標配固態硬碟
華為又贏了一仗 美國服軟
內存、固態硬碟扛不住了!漲起來
斷供致盈利暴跌 美光:與華為關係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