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
近日,各省市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伴隨著分數的揭曉,考生們也將進入填報志願的重要時刻。日前,BOSS直聘發布《2019年高校應屆生專業就業競爭力觀察》,圍繞應屆生薪資水平、各專業的就業競爭力、城市選擇等維度展開分析與解讀。
據悉,本次觀察調取了260萬2019年應屆畢業生樣本(專科畢業生佔比44.4%,本科生佔比51.3%,研究生佔比4.3%),涉及879個高校專業,其與教育部專業目錄保持一致。報告發現,2019年本科應屆畢業生專業高薪榜前15名中,理學和工學類專業佔據14席,計算機與電子信息類專業佔據半數。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變革,新職業新崗位大量湧現,應屆生的就業口徑逐年拓寬。多數專業畢業生的崗位選擇更加分散,「專業對口」已不再是年輕人擇業的核心考量因素。經管類專業優勢下降,影視藝術類專業嶄露頭角。此外,北上廣深繼續領跑最受應屆生青睞城市榜,新一線青年技術人才吸引力仍與一線存在差距。
智能科學與技術起薪達8484元 計算機與電子信息類專業佔高起薪榜半數
數據顯示,2019年本科應屆畢業生專業高薪榜前15名中,理學和工學類專業佔據14席,計算機與電子信息類專業佔據半數。其中,高達97%的應屆生期望從事技術和研發相關崗位。
新工科專業畢業生在2019年繼續維持著較明顯的就業競爭優勢。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各大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96所)、機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學與技術(96所)、智能製造工程(50所);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慧(35所)。
在入圍就業競爭力30強的專業中,工學與理學類專業表現強勢,佔據25個席位,與2018年持平。這些專業中近半數與新工科直接相關,涉及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電子通信、生物科技等諸多領域。2019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競爭力指數從2018年的第三位躍居榜首。
以物理學、應用數學、統計學為代表的基礎理學類專業近三年來持續上榜。基礎科學的長足發展是科技和工業進步的基石,也是前沿技術最重要的助推器。隨著僱主對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堅實的基礎科學知識功底和嚴格的邏輯思維訓練,能夠為理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口腔醫學作為唯一一個非理學和工學專業入圍高起薪榜單前15名。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08-2018年,我國口腔醫療規模保持逐年增長趨勢,由2008年的200億元到2017年的880億元,十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口腔醫療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推動了口腔專業人才的含金量。
北上廣深仍是應屆生最愛 新一線城市杭州、南京漸成志願填報新寵
青年技術人才是各城市「人才大戰」重點爭搶的對象。2019年15個高起薪本科專業應屆生期望工作的前五個城市,依然是北上廣深杭。數據顯示,高起薪專業畢業生的平均期望薪資普遍高出當地求職者整體平均期望薪資10%-25%。
一線城市對高起薪本科專業應屆生群體的吸引比例普遍高於整體水平。以北京為例,2019年高校應屆生有9.6%首選求職地為北京,而15個高起薪專業畢業生群體中,有15.6%首選北京。新一線城市中,僅有杭州和南京對高起薪專業畢業生吸引比例高於均值水平,分別高出1.8%和1.0%。在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戰中,新一線城市如何與一線城市競爭青年技術人才,是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金融經濟類畢業生僅26%從事相關崗位 醫學等應用型專業就業集中在本行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變革,新職業新崗位大量湧現,應屆生的就業口徑逐年拓寬,就業通適度不斷上升。BOSS直聘數據顯示,2019年,近七成專業畢業生的求職崗位分布方差較前一年有所下降,表明多數專業畢業生的崗位選擇更加分散,「專業對口」已不再是年輕人擇業的核心考量因素。
以金融經濟類專業為例,其就業面相對最廣。2019年,從經濟類專業畢業的應屆生,僅有26%從事與金融、經濟緊密相關的專業性崗位。一方面,國內金融市場監管趨嚴,外部環境震蕩加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應屆生在金融領域的求職積極性;另一方面,科技領域人才吸引力漸強,數據分析師、數據科學家、投資分析師等崗位與金融和經濟類專業所訓練的數學、經濟理論等知識基礎存在較高的契合度,正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擇業方向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影響。
而傳統的「萬金油」專業,如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應屆生職位選擇面繼續大幅拓寬。就業方向除了常見的財務、諮詢、行政、市場、IT研發等職位外,還包括電子競技運營、職業戰隊管理等新興崗位。雖然管理類學科就業範圍廣泛,通適度較強,但由於專業縱向深度不足,應屆生缺乏職業經驗和閱歷,畢業生的求職競爭力普遍低於對口專業求職者。
比較而言,寬口徑專業整體就業範圍持續擴大,強應用型專業崗位分布則呈現差異化走勢。以醫藥類專業為例,由於具有高度專業對口性和壁壘性,同時健康醫療領域熱度持續上升,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集中度進一步走高。2019年,有78%的醫藥類專業應屆生就業崗位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較2018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
同時,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電影學位列就業分布最集中的25個專業。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視頻和直播工作崗位激增,推動了影視藝術類專業人才的薪資和需求。2019年,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的就業競爭力指數入圍三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