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玩具展覽館參觀
帶著連續凹凸形狀的一扇門,常看科幻電影的人都不陌生,打開之後可能是反派人物的大本營,不過在現實生活裡,這扇門後也可能是重慶玩具收藏家們的寶庫。科幻電影裡的這扇門往往關著陰謀與秘密,而現實中這扇門打開後,則連接著許多人的童心與夢想。
早已不是重慶人親子休閒首選的重慶遊樂園,卻在最近幾年煥發出一些新生機,有重慶第一個跑酷基地,也有陶瓷藝術工作室。明年1月1日,又要迎來一座小型的「玩具博物館」。
遊樂園裡藏著一個「博物館」
藏家們收藏的玩具細節非常逼真
深藏在重慶遊樂園那條單行環道堡坎之下的,就是玩加玩藝術展覽館。雖然體量不大,卻跟大部分大型博物館一樣,遵循著周一閉館的慣例。「工作人員」們也緊鑼密鼓地為開館後的首期主題展進行布置。說是工作人員,其實都是重慶的玩具收藏愛好者,他們計劃每個季度都換一個展示主題,比如今(30日)天,他們布置的是「假面騎士與特攝」主題,而三個月後,主題將換成「寵物小精靈」,為此除了號召重慶玩家中專攻該類主題的多多供應展品,也請來了鄰居燒成了幾尊陶瓷皮卡丘。
永遠經典的機甲類影視大IP星球大戰、高達、變形金剛;特攝類的奧特曼、哥斯拉;從不缺擁躉的超級英雄題材;少女心的Molly和sonny angel;各種動漫作品周邊手辦……參觀過這個小型博物館,不得不讓人感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童年夢想長大了就要去圓
33歲的任雪峰,微信暱稱就叫做「汽車人」,除了自己從事的就是汽車相關行業,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他最喜歡收集的主題,就是變形金剛。變形金剛是中國玩具收藏愛好者最熱衷的題材,作為這一群體的主力軍,80後從小看著動畫片長大,90後則在青春期遇上了這一系列的電影作品。
任雪峰介紹他收藏的變形金剛系列玩具
星球大戰系列玩具
任雪峰也沒逃過這一波。他記得自己年少時,看過《變形金剛》的動畫片後,也想去商店買一個玩具,「結果到了重百,我這輩子都沒有再見過這麼陣仗的搶購現場了。」他回憶,當時連櫃檯都被擠碎了,「家長也不看是什麼商品,就上去搶,搶到付帳就走。」那時候,一次沒搶購到,意味著很久都不會補貨,也沒有其他購買渠道。
當再次遇上變形金剛玩具時已經是20多年後。2013年,任雪峰聽朋友說起市面上還有變形金剛玩具售賣,自己去了解了一下,發現已經變得異常精緻。年少時的「怨念」又燃起,不光採購最新款式的產品,也天南地北尋找有收藏價值的玩具。而那時恰逢自己孩子出生,他的收藏歷史也正好是孩子的年齡,他覺得很有意義。
任雪峰指著一個加強級的變形金剛展品,這不是一個古董收藏,而是2009年左右發行的,國內售價也不過190元。不過由於造型中一部分與美國一家超市的商標「撞臉」,因為版權問題很快就下市了,「這就意外炒高了它的收藏價值,當時市場價達到3000元以上,還很難找到賣家。」這種珍稀版,任雪峰自然不會錯過,開始四處「淘」,一位在美國的朋友看到他發的朋友圈,便在當地電商上搜索,正好看到有人二手交易出售,賣家離他很近,幫他上門拜訪,才以1300元帶回了這一個玩具。
任雪峰海淘的一個變形金剛玩具購入價格1300元,現在估計在3000元左右。
變形金剛系列玩具
女性朋友也有不少可以收集的玩具
5年下來,任雪峰已經收集了400多個航海家級的變形金剛,花費超過10萬元。而按照市場的規律判斷,這些藏品如今升值大概在30%至40%之間,當然,他也沒準備出售這些心頭肉。
玩具收藏玩的也是文化
玩收藏,都要有些文化底蘊,即使收藏玩具也是如此。
任雪峰喜歡收集變形金剛,說起這個經典IP的動畫片和電影發展也如數家珍。《大黃蜂》的獨立電影即將上映,他也及時關注。在這部新片中,大黃蜂的變形形態成為了最初的大眾甲殼蟲,而不是中國影迷熟悉的雪佛蘭科邁羅。「這其實還是個版權問題,後來架不住電影的市場推廣效果太好,甲殼蟲又回來了。」在反覆看電影時,他也注意到了電影版的第一部,導演麥可·貝也有相關的小構思:「在主角開車的時候,用車門狠狠地撞了一下旁邊的車,就是一輛甲殼蟲,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除了像他這樣研究相關影視文化的,還有研究其他內容的。
健哥正在介紹他收藏的玩具
黑幫主題玩具
健哥正在展示他收藏的玩具
藏友「健哥」並不太熱衷於收藏變形金剛這類美系玩具,而是喜歡日系。傳統文化中護法、金剛等形象的玩具,是他的收藏主題,因此歷史和佛學文化成了他的必修課。見到健哥時,他正在拼裝的一件玩具,是佛教的多聞天王,造型上與常在寺廟中看到的造像有所不同。健哥解釋,「現在我們在寺廟裡看到的四大天王形象主要形成在元代以後,而在隋唐時期,多聞天王不拿琵琶,而是手持法器,而日本比較推崇盛唐文化,這種文化也體現在了玩具的製作中。」
初中生藏家囤售玩具補倉
收藏玩具會被人覺得是玩物喪志嗎?健哥說,家人當然會有想法,「我媽就說這麼大個人了,還一天買玩具耍。」其實哪裡是耍,在他們看來,玩具分為把玩和欣賞。作為欣賞,其實跟其他藝術收藏沒什麼差別,畢竟很多玩具也是大師級的藝術家用心設計而成,而把玩型玩具則具有可動性或是拼裝性質,後者和做門手工無異。任雪峰告訴記者,玩具藏家動輒擁有成百上千件藏品,單價就不便宜,沒有一定經濟實力,還真不能支撐收藏,因此也是三四十歲的人群為主,「小朋友還真玩不起。」
僅有15歲的初三學生周宇鑫也是一位資深玩家
當然,總是有個別例外,15歲的周宇鑫今年念初三,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了鎧甲勇士和奧特曼等特攝主題的玩具收藏。幾年下來,他都有400件以上的藏品了,「每件平均下來400多塊錢吧。」算下來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過周宇鑫在這個領域已經很有經驗,他也有自己補貼收藏資金的方法。「就是看準一些人氣高、可能成為稀缺品的藏品,多買入幾件,囤貨等升值,然後高位轉出。」當然,這樣的玩具他也不是總能買得到,也不可能每次都看準市場,對於還是中學生的他還是得靠父母提供資金支持。「家長不支持也不反對吧,每天花在這些玩具上的時間其實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猩猩、雕像、潮玩,這個圈子玩啥的都有
說起為什麼要開這間「博物館」,玩加玩負責人歐翔介紹,其實之前就有玩具店,但他和朋友們注意到,最常來逛玩具店的反而不是圈內人,而是陌生的朋友,他們對於玩具文化很有興趣。歐翔找到重慶的藏家朋友們,大家一拍即合,覺得可以用展覽館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到玩具收藏文化。
展覽廳還有各種玩具類的專業雜誌
重慶的玩具藏家,常聚在一起的就有百餘人,平時通過網絡平臺交流、分享,線下則會聚在一起進行塗裝、拼裝等活動。「互通有無、共享經驗」,歐翔說道,在這個圈子裡,每個人術業有專攻,有自己熟悉和喜愛的領域,而如果一位藏友碰到一件玩具很有意思,但又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便可以通過這個圈子推薦給更熟悉的人。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把玩具收藏推薦分享給更多人。
金剛玩具
鋼鐵俠系列玩具
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採訪中,不斷有新藏友來到館中,帶來自己的得意藏品,為這個小博物館繼續添磚加瓦——醉心雕像收藏的王源,帶來了綠巨人的巨大頭像;資深玩家劉子華則帶來了1比1.2大小的兩個「凱撒」,這是他眾多「人猿星球」「金剛」系列藏品中的代表;喜歡收藏潮玩的雷姐則貢獻了不少女孩子喜歡的變裝玩偶;還有一位叫黃河的藏家,不僅收藏,更喜歡自己動手為高達和軍事模型進行塗裝,讓原本人人一樣的玩具更有了獨特的質感……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卓然 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