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孩子出生、成長在「毒品家庭」中
除了貧窮、動蕩的家庭環境
更殘忍的是
他們可能還要承受身體的折磨
廣東肇慶有這樣一對夫妻,2人婚前婚後多次犯罪入獄,後來生了女兒,仍然不知悔改,還叫上朋友來家裡「一起嗨」。
結果,這對「同林鳥」被雙雙關進了「籠子裡」,插翅難飛。
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郭某強與潘某為夫妻,育有一名未滿一周歲的女兒。兩人以販養吸,曾多次因販賣毒品、容留他人吸毒而獲刑。
郭某強在監獄服刑期間,女兒只能由潘某撫養,而潘某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仍不知悔改,多次在家中吸毒,並被責令社區戒毒,嚴重影響女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2016年6月,被告人郭某強刑滿釋放。同年8月,潘某又因犯販賣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刑。潘某明知是毒品而銷售給他人,其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多次容留吸毒人員在其住所吸食毒品,其行為又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應數罪併罰。
此時,女兒只能交由郭某強撫養,但他也同樣不知悔改,2018年再次無視國家法律,向他人販賣毒品,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被告人郭某強是累犯,也是毒品再犯,依法應從重處罰。
據此,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法院
依法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人潘某
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
並處罰金六千元
被告人郭某強
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
並處罰金一千元
無論是先天的缺陷
還是後天的傷害
都將是這些孩子背負終身的痛苦
據媒體報導,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曾收治過一個早產兒男嬰,離預產期還有近一個月,是剛出生第一天就轉到兒科來的。
很快醫生護士發現,該寶寶明顯與眾不同:寶寶的情緒特別激昂,異常興奮,歇斯底裡似的尖聲啼哭,又好像多少時間沒有睡覺似的竟然哈欠不斷,同時嘴唇有過度的吸吮動作,呼吸急促,四肢不時顫抖,有驚跳和間歇性抽搐。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發現寶寶的肌張力有增高,然後給寶寶做了頭顱核磁共振檢查,可見腦室周圍有點狀出血。由於以前收治過這樣的小病人,醫生初步判斷,寶寶的一系列表現可能是毒癮的發作,寶寶極有可能是一個「毒品嬰兒」。
寶寶中毒,根在父母。最後醫生把掌握的情況與孩子的父親攤牌,最終得到證實,孩子母親果然在懷孕期間有吸食毒品的經歷,並已產生了依賴。
你能想像嗎?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不停地打著哈欠、流眼淚、
流鼻涕、全身顫抖
用歇斯底裡似的尖聲啼哭
仿佛告訴大人
此刻他是多麼痛苦
醫生分析,媽媽懷孕時吸食毒品,經血液傳給嬰兒。嬰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毒品的成分通過臍帶從吸毒母親的血液輸送給嬰兒,時間一長使嬰兒形成了依賴,染上了「毒癮」。
出生後,因母體中斷了毒品的供給,所以嬰兒就出現了戒斷反應,有毒癮發作時的症狀。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戒斷症候群」。母親若在妊娠期吸食海洛因、大麻、嗎啡等毒品,都有可能使寶寶產生戒斷反應。
吸毒母親在孕期吸食毒品,讓胎兒受到毒品的直接侵害,通過胎盤或血液引發腹中的胎兒遺傳基因突變,成為畸胎;或是直接令胎兒中毒,抑制胎兒的呼吸中樞造成死胎;即使在腹中躲過死亡,他們也還要面臨幾大生死難關。
首先,就是早產這一關,毒品嬰兒基本都是早產兒。由於不足月出生,嬰兒體重嚴重偏輕,他們需要3個月的時間調養,才有可能達到正常嬰兒的體重,脫離死亡危險。
其次,這些嬰兒生下來基本都會有毒癮症狀,經常會從過度亢奮狀態轉為呆滯。加上毒品對胎兒腦組織的損傷,更容易讓此類新生兒的病死率和神經系統後遺症的發生率大大提升。
最後,由於嬰兒在吸毒母親腹中的腦部發育過程中,受到毒品的侵害,造成大多數「毒品嬰兒」在長大後智力比普通人低,且容易行為異常。最讓人痛心的是,一些吸毒女性本身又是愛滋病感染者,通過母嬰傳播,讓自己的孩子攜帶HIV來到這個世界。
為了自己的健康
也為了家庭的和諧
不要讓下一代的人生毀在起跑線上
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廣州日報』 來源:廣東禁毒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禁毒、南京禁毒
● 往期精選
➤過期麵包做漢堡、養海參放敵敵畏……「3·15」晚會曝光了這些企業!
原標題:《新生兒全身顫抖間歇抽搐,哭聲悽慘,竟是因為媽媽……憤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